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加速推进长株潭低碳城市群创建的思路与对策

时间:2015-07-18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李晖
 

随着能源消耗的日益增加,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气候变化问题急剧升温,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心和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总量的75%的城市,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建设低碳城市成为越来越多地区和人们的共识与追求。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全国首批节能减排”示范城市,是中部区域改革的前沿阵地,是科学发展模式的探索先锋,无论是从国际发展环境、国家发展要求还是自身发展需要,加速低碳城市群创建势在必行。

一、加速推进长株潭低碳城市群创建的战略意义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革,低碳经济作为新型发展模式,已成为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谁率先走低碳发展的路子,谁就能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谁率先实现了低碳发展转型,谁就掌握了超常发展的主动权。长株潭低碳城市群创建,已成为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新要求。

1、国际社会环境倡导低碳建设

世界上许多国家以城市为单元开始实践低碳经济理念,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荣,世界自然基金会以上海和保定两市为试点推出低碳城市发展示范项目,希望总结出可行模式向全国推广。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改革实验区,迫切需要紧跟世界发展潮流,结合国际社会发展动向,促使产业结构调整逐渐转型,通过经济增长模式和结构调整来维持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动力。

2、国家宏观政策支持低碳发展

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等国家战略调整的宏观背景下,国家发布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从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各个环节提出了多条政策措施,为各地开展低碳城市建设提供了好的发展空间。长株潭城市群应在这些政策的指引下,顺势而上,通过政策扶持,自主创新,抢抓低碳发展战略机遇,实现低碳经济及低碳城市率先发展。

3、两型社会建设鼓励先行先试

“两型社会”建设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探索出一条经济社会建设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新路;建设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排放与高效能、高效益、高效率的低碳城市,力求通过低碳发展,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低碳发展与“两型”建设有着本质上的共同点,可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的抓手。

4、当前现实基础利于低碳崛起

节能工作成效显著。长株潭城市群率先在全国出台绿色建筑标准,长沙被列为全国建筑节能试点城市;自2006年以来,长沙市万元GDP能耗连续4年为中部省会城市最低,以10.2%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了年均15.3%的经济增长。

低碳交通前景乐观。高速路网建设快速推进;长株潭城市群轨道交通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城际铁路将于2015年左右建成;长株潭城市群中长沙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推广应用混合动力汽车的城市;地铁建设进程加快;低碳交通模式正逐渐浮出水面。

低碳产业发展迅速。以工程机械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产业集群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10年增加值约占到了城市群工业增加值的38%

低碳技术实力雄厚。电动客车研发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风电技术、电气牵引技术、电动车辆制造技术均为国内领先水平,生物质能技术全国先进。

二、加速推进长株潭低碳城市群创建的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长株潭城市群实际,把发展低碳经济与建设“两型”社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四化两型”战略和节能减排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围绕一条主线、依托两大平台、坚持三个优先、把握四项原则、突出五个重点”的总体思路,深化低碳变革,用低碳理念夯实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基础,推动低碳城市群的大创建,实现“两型社会”建设的大发展,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富民强市、科学跨越。

1围绕一条主线

顺应全球经济向低碳化转型的趋势,坚持科学发展的战略取向,围绕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发展主线,突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幅度提高碳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努力实现长株潭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2依托两大平台

依托“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首批“节能减排示范城市”两大国家层面平台,充分利用长株潭两型改革试验区和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优势、高技术产业化优势、高端人才优势、体制机制及政策方面“先行先改先试”优势,积极打造低碳城市,并以此示范和带动全省低碳转型发展。

3坚持三个优先

当前的低碳发展不宜全面齐头并进,要在推进层面与时序上选好着力点,从长株潭当前低碳发展基础来看,近期要优先抓好低碳交通体系建设、低碳社区示范建设和低碳建筑标准建设和改造

4把握四项原则

把握低碳发展与两型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以“两型”社会建设为总目标,把低碳经济发展作为构建“两型”社会的重点内容和实施的切入点,将低碳发展纳入新型城市化的具体实践中。

把握统筹兼顾与发展优先相结合的原则。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和气候保护的关系。

把握优化增量与调整存量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增量为低碳发展的主攻方向,积极优化增量,大力低碳发展产业、低碳产品、新能源等;逐步调整存量,促进高碳产业改造、传统化石能源低碳化。

把握内部挖潜与外部交援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长株潭优势资源、产业和技术,注重内部交流合作;大力引进国外和国内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融入到国际低碳发展体系中去。

5突出五个重点

长株潭创建低碳城市群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应在做好统筹规划的同时,找准符合长株潭的发展重点,着力在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技术、低碳消费、低碳管理等五个重点领域上下功夫。

三、加速推进长株潭低碳城市群创建的几点建议

长株潭低碳城市群建设应做到轻重缓急有度,孰先孰后有别,在时序上构建“3+5”的发展举措,优先突出三项建设,同时注重五大发展。

1、优先创建低碳交通体系

构建低碳交通体系。按照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要求,打造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多维一体的等级合理、互补互通的快捷低碳交通;规范、完善的设置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等,保留和扩大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加快地铁和城际轻轨建设

坚持公交优先取向科学设置线路与换乘站,确保交通的可达性;构建城乡快速公交系统,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的公交网络体系;合理干预调节私人交通,更能降低人均出行碳排放量。

推广低碳交通工具发展节能型交通运输工具,推广使用CNG汽车、小排量节油汽车,推进生产、使用新能源汽车,推广交通工具绿色化;使用氢燃料等清洁能源或替代能源,使交通燃料使用清洁化;严格机动车排放标准。

完善低碳交通管理在三市建立综合运输管理体系,对多元化的交通方式及相关行业进行统筹协调;借鉴新加坡、日本等地区经验,通过严格执法来减少交通事故与排放标准;建立全市交通运输碳排放统计、考核、评价体系;应用低碳职能管理技术设备。

2、优先实行低碳社区示范

合理时序加快示范工程试点2011年开始,在三市各区县选一个低碳基础条件较好的社区,进行低碳社区示范工程创建试点,尝试走一条低碳化发展道路,为全国和全省低碳社区建设提供样板,从而有效带动整个长株潭区域实现低碳化,建设低碳城市群的目标。

实施社区建筑“五零”示范坚持低碳、绿色、环保的超前理念,按照“零资源、零能耗、零污染、零排放、零工地”的标准在示范社区启动建设“五个零”建筑。建筑材料为可再生且可重复使用的木材,实现零资源;建筑能源来源于太阳能、风能发电,实现零能耗;杜绝建筑噪音、环境和固体垃圾物污染,实现零污染;建筑过程采用清洁能源和污水回用技术,实现零排放;建筑构配件实行现场拼装,实现零工地。

全面推行新能源应用。社区广泛宣传和鼓励使用清洁、高效的新型能源。用太阳能玻璃板或薄膜收集太阳能,然后利用智能电网技术进行电力储存,对社内的公共用电设施进行供电;在示范社区建设若干个太阳能发电站,将小型太阳能、风能装置等具有分散式能源进行集中,综合供暖、供电;开发新能源,挖掘地热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使用潜力。

倡导使用低碳工具。大力推广节能照明及电器,广泛使用LED照明与太阳能产品,在道路照明、景观照明、商业照明、家用照明以及内部办公楼等推广LED照明倡导社区居民电器节能化,使用节能电梯、电能冰箱、节能空调等。积极推行社区交通低碳。示范社区内的公共交通以新能源汽车为主;减少私人汽车使用。尝试让社区居民们共享轿车;在某些时间段开展“无车社区” 和“零容忍停车政策”活动。

3、优先推动低碳建筑应用

制定执行建筑节能规制建立完善《长株潭城市群建筑节能减排管理办法》、《长株潭城市群绿色建筑管理办法》、《关于促进长株潭城市群绿色建筑发展实施意见》等法规;制定执行低碳标准,在标准制定上,要继续完善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在标准执行上,在建筑设计和施工阶段基本上执行节能50%以上标准的基础上,严格执行施工环节10%左右的建筑节能标准;形成量化、可操作的认定和评估指标。

建设运行符合低碳要求要对新建建筑增量严格标准把关,对现有建筑存量进行节能改造。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推广利用太低碳装饰、选用低碳装饰材料;重点推广新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建筑中的应用,促进与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光伏应用、采暖空调、照明和供暖供热;注重施工工程的低碳化。

打造低碳建筑合作平台在与英国、澳大利亚政府签订合作备忘录的基础长,深化合作机制,策划筹备举办《低碳建筑技术及产品国际博览会》,引进国际先进低碳建筑产品和技术,促进长株潭低碳建筑发展。

完善低碳建筑政策法规制定低碳建筑推广应用的经济激励政策。供应端政策支持,对低碳建筑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生产和使用,应研究和制定财政补贴或信贷、税收优惠政策,对低碳建筑材料的营业减免税收甚至给予补贴;需求端政策支持,对购买符合标准的低碳住宅,对于购买低碳房产的消费者,应在国家消费政策中加以考虑和引导。

4着力促进低碳产业发展

低碳制造产业大力发展好智能化工程机械成套装备、精密数控装备、航空航天装备、输变电成套装备、轨道装备等符合低碳取向的高端制造业;加速高碳产业低碳化,在钢铁有色、卷烟制造、食品加工等行业中的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点工序逐步实现低碳化;推动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建成国内具有重要地位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光伏产业、风力发电电机与成套设备和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打造长株潭光伏产业基地;大力开发和应用太阳能、风能与氢能等新能源与再生能源技术及产品,加大储能电站的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研发,加快发展智能电网设备制造。

生态型农林业运用和推广科学的耕作制度,改善施肥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降低农业产业过程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在建设好浏阳农业科技产业园凯迪生物质电厂的同时,进一步做好农业剩余能量综合利用;通过持续投入和其他综合配套措施的实施,进一步发展生态林业,增加碳汇。

低碳服务业积极吸引内外资银行、债券、财务、保险、投资和融资租赁公司等来长株潭设立总部、分支机构或金融基地,开发创新金融衍生产品;大力促进物流网建设,将长株潭打造成现代区域物流中心基地。推进媒体传播、数字视讯、出版发行、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

5、纵深推进低碳能源发展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对湘江流域进行梯级开发,注重小水电的高效利用;在有风能资源基础的地区,开发建设小型风-光混合供电系统;充分用光伏发电系统、小型光伏电站和屋顶太阳能并网发电;在巩固发展户用沼气基础上,综合利用垃圾、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开发生物质发电;加强开发生产“非粮”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

低碳化化石能源优先发展选煤、型煤、水煤浆技术,提高煤炭的燃烧效率,降低烟尘、硫化物、氮化物排放,优先发展气化、液化和燃料电池;在煤炭高效燃烧与先进发电技术领域,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其它污染物排放。

6、加速推动低碳技术发展

碳捕集和封存技术创新引进尝试在大型化石燃料或生物能源设施、主要二氧化碳排放型工业、天然气生产与合成燃料工厂加大引进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率先在国内实现此项技术。

重点领域和行业的技术创新加快推动风能和太阳能应用技术创新,大力探索发展生物质能研究;强化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推进商贸流通业节能减排等;建立污染综合控制和全过程控制体系,采用清洁生产的各种手段。

构建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对掌握低碳技术的人才,实行“低碳技术人才储备战略”,鼓励企业引进境外高层次低碳技术创新人才;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人员以借用、聘用或兼职等方式到企业从事低碳技术创新工作;加大培养优秀青年科学家的力度,造就一支具有战略开拓能力的低碳创新型企业家队伍。

7、继续引导低碳消费

倡导个人低碳消费通过宣传和引导,让消费者了解文明消费的内涵,培养绿色消费的意识,偏好绿色环保的产品;倡导绿色购买,积极引导和规范人们的消费行为,发展绿色产品市场;实施绿色处理,拒绝传统的“抛弃式”的简单处理,提升消费的文明程度。

鼓励家庭低碳消费引导家庭要转变消费模式和习惯,拒绝一次性消费、便捷消费以及高能耗消费,住能耗更小的房子、尽量少开私家车,鼓励绿色出行,形成家庭消费的低碳化、低能耗的消费模式和习惯。

要求企业低碳消费引导企业通过设备更新和技术进步减少能源消耗尤其是碳化材料的消耗,积极开发和探索可替代、可回收材料,对于环保型企业要给予大力支持和赞助,引导企业生产低碳产品,实现生产领域的低碳化、生态化。

政府坚持低碳化运作在引导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树立低碳化运作的榜样,降低消费的高碳化。减少公务用车数量,改大排量轿车为小排量轿车甚至采用环保清洁能源,减少纸张的使用率,实现无纸化、网络化办公。

8、不断完善低碳管理

完善市场管理机制与综合配套改革大力推进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完善价格竞争机制;完善以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方法为辅的能源价格宏观调控体系;坚持以低碳化发展的战略取向,改革完善现行行政审批制度,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能源管理新体制。

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评价考核体系建立和完善低碳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预警应急机制,以及考核评价制度,重点是尽快建立低碳技术和产品标准、低碳建筑建设标准、低碳城市建设标准、低碳政府标准等评价考核体系,并开展低碳发展试点示范活动。

加强低碳发展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并实施专门针对低碳发展的法制规章,对生产、销售和消费、使用、废气及回收、资源化、再利用的过程进行有效的法制监管;积极参与国家有关低碳规则的制定,加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政策水平和执法力度,实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报告系省科技厅重大课题《长株潭开展低碳城市群试点的发展战略研究》课题成果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