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禹向群:多措并举加快湖南新型城镇化建设

时间:2019-05-20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 禹向群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更加注重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加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环境宜居和历史文脉传承,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在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加大、城乡融合发展加速的当下,湖南应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湖南日报》特约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建言献策。

禹向群

新型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将城镇化视作促进区域协调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把推进城镇化提到了新的高度。

当前,湖南共有建制市30个、县以下建制镇1134个,其中特大城市(500-1000万人)1个、Ⅱ型大城市(100-300万人)2个、中等城市(50-100万人)11个、Ⅰ型小城市(20-50万人)19个、Ⅱ型小城市(10-20万人)50个,Ⅱ型小城市(人口10万以下)20个,大、中、小三级城镇协调发展体系基本形成。但我省平均城镇化率为56.0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5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553元。当前,我省应多措并举、系统发力,加快构建体系健全、城乡融合、支撑有力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镇化,能使每位市民、每位来访者都充分享有现代文明成果的城镇化。

——以健全规划体系为引领,科学构建大中小城市(镇)协调发展新体系。

要加快建立层次分明、功能明晰的规划体系。进一步优化城镇布局,适时调整修改《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科学编制大湘西、环洞庭湖及大湘南区域性城镇体系建设规划,避免城镇定位超越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要壮大中心城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必须以增长极为依托,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支撑、示范、带动和传承作用。应将壮大长沙及长株潭城市群放在首要位置,全面加强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和带动能力建设,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要提升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我省中小城市约占城市总数的80%,是新型城镇化的薄弱环节,发展潜力也较大。

——以促进产业发展为动力,推进城乡产城互动发展。

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城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产能,积极采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专业设计、物流、仓储、运输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引导服务业合理集聚,形成辐射“3+5”城市群的生产性服务业布局体系;要优化城镇产业布局。重点支持长株潭三市发展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衡阳、娄底、益阳、常德、岳阳发展新兴重化工业和新能源产业,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要积极培育城市新型经济业态。加快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建设,壮大以视频制作、音像出版、电视和动漫产业为主的创意经济。优化整合网络资源,健全和完善网络支付手段,做大做强网络经济。加强中央商务区建设,积极引进总部经济,建设层次分明的企业总部体系,以产业发展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以强化基础建设为支撑,提升新型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构建新型交通体系,加快推动“3+5”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打造以长株潭为核心,以岳阳、衡阳、常德、益阳、娄底为内圈的“1小时经济圈”,以郴州、邵阳、怀化等六市为外圈的“2小时经济圈”。积极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改善城乡路网结构,突出公共交通核心地位,加强城乡引水、污水处理、垃圾发电等设施建设,提高设施利用率。创新城镇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和外资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公益设施的投资经营,为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多元资金支持。

——以生态绿色发展为遵循,打造新型生态宜居城市。

着力推进数字城市建设。健全我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进一步深化郴州、益阳数字城市建设。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技术标准,长株潭城市群可适度超前运用物联网技术,提前实施智慧城市工程。要加快城镇能源结构调整,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引导鼓励发展低碳经济。适度发展核电,大力发展生物质发电、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立低碳城镇支撑体系,可设立低碳城市建设基金,鼓励技术创新,培育低碳技术市场、碳排放交易市场。

——以夯实社会保障为基础,全面提高城乡居民幸福感。

以社会保障和职业教育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后的安全感和文化素质。建立全省乃至全国统一、规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序将农民工居住、子女教育、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等纳入城乡一体保障体系。建立面向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机构,加强劳动技能和城市生活常识、社会文明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以社区、街道为核心,挖掘城乡文化内涵,提升城乡品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城市公园、文化广场、雕塑、建筑等为载体,凸显城市文化,并辅以广告、会展等宣传手段,扩大城市影响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幸福感。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发展。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支持中小城市、县城和重点镇就地落户,促进农民工由就业型转移向居住型转移转变。创新土地管理制度,明晰农村土地产权,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集体建设土地使用权流转,开展以宅基地换商品房、承包地换社保的“两换”试点。创新城镇投融资体制,建立全省统一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平台,将分散在各部门的城建资产和其他政府性资产及权益实行集中管理,鼓励运用发行企业债券、股票上市、信托计划等融资渠道,进行城建项目的融资创新,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可持续的资金保障。

(作者单位: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来源:湖南日报 ,2019年5月18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