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张国祚: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注入“永续”力量

时间:2019-06-12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张国祚

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注入“永续”力量

——访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教授 

专家简介:张国祚,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教育部课程中心教材基地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委员会专家。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

湖南日报记者 奉清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无疑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用相当大的篇幅来阐述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精辟论述?如何落实总书记加强文化自信的要求?湖南日报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教授。

1 文化自信,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

湖南日报: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中,73次提到“文化”,34次提到“文明”。可以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流淌着浓浓的文化自信。请问,我们如何理解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张国祚:这个问题应该从“四个自信”说起。我们知道,“四个自信”是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相对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而言,总书记突出强调文化自信的极端重要性,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因为道路的开辟是否宽广远大、理论的创造是否深刻远见、制度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均取决于道路开辟者、理论创造者和制度设计者的文化功底、文化视野。所以,总书记才赋予文化自信以“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地位。有了坚定的文化自信,就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注入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或者说“永续”的力量。

2  要从根源上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特”

湖南日报:文化者,以文化人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其他文化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张国祚: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文化的定义很多,大体可分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属于中观文化,它是相对于当代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而言,也是相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社会、生态而言。

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区别,我们应该首先深刻领会两个关键词“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凸显这种文化所独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色和品位;“社会主义”凸显这种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价值取向。

如果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来看,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必然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而文化就属于社会意识。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然植根于和取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个伟大实践,既有别于资本主义社会实践,也有别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然有别于任何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它的最大的特点是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就是改革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治理,引进外国资本、外国先进科技和先进管理经验,发展非公有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相结合,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最根本的特色。这种“最大、最根本的特色”,就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同于其他非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不同于前苏联的社会主义文化,而同我国改革开放之前的社会主义文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又创造性地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含一脉相承、相互贯通的三大支点

湖南日报:总书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何理解这三种文化的关系?

张国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独具特色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有别于其他任何文明的。古希腊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都有过若干中断期,只有我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以贯之的。即使外族入侵并长期占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依然延续发展,不但不能被消灭,反而所有入侵占领者,无不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征服、所同化。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的文化宝库,在治国理政方面,在人格修养方面,在树立理想信念方面,在涵养家国情怀方面,在待人接物方面,在学养问道和知识传承方面,在哲理智慧方面等,都蕴涵很多精深哲理和精彩妙语,博大精深,令人折服。

革命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含“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忠于信仰、坚贞不屈等精神品格。这些令人敬仰的精神品格在革命文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正因为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能坚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所以才能战胜穷凶极恶的强大敌人。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有许多鲜明标志。包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大庆铁人精神,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焦裕禄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抗震救灾精神,这些都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还要看到,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海纳百川,吸收借鉴西方的先进文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更加富有生机活力。

从产生的时间顺序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三个组成部分是有先有后的。先产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产生革命文化,最后产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是一脉相承的,又是相互贯通的。其中,革命文化继承很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继承了革命文化,也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为文化是可以超越时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因为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不会因为产生它的社会形态的消亡而马上消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已经穿越时空、跨越国度、超越时代而传承下来。只要对它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它完全可以同革命文化一起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三个组成部分,构成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三大支点。这三个部分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既一脉相承又相互贯通。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海纳百川且主旋律鲜明

湖南日报:总书记说,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我们要怎样来理解和把握“三个面向”?

张国祚:说到 “三个面向”,我认为,不论多么好的文化,都不要故步自封、孤芳自赏,而应与时俱进、海纳百川。所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是一种递进的境界。各美其美,是说各种文化都可以自信,这是一种境界;美人之美,是要有勇气看到和承认别人文化的美,这是较高境界;美美与共,就是相互学习和欣赏别人的美,这是更高境界;而世界大同,则是最高境界,各种文化殊途同归,最后都认同了人类最美好的文化价值取向——共产主义。

面向现代化是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我们站在19世纪说现代化,标准是19世纪最先进的东西;我们站在20世纪说现代化,标准是20世纪最先进的东西;我们站在21世纪说现代化,标准则就应该是21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别的现代化,这才是21世纪最先进的东西。否则,何谈文化自信?过去在学界有着很大的误解,往往把西方的东西叫现代化,然后一切以西方为标准,这是不对的。

面向世界,就是说,我们的文化应当有勇气走向相互交织、相互碰撞的世界文化,有勇气包容世界上和我们不一样的文化,有勇气学习世界各国优秀的文化,乐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我们希望这个世界是万紫千红的,同样我们也希望各个国家的文化是丰富多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有勇气在世界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勇于和各国文化争芳斗艳,勇于吸收各国文化之优长。

至于面向未来,就是说,文化发展要切忌短期行为和实用主义,发展文化产业切忌只顾商品属性和经济效益。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定是要有利于我们整个国家民族社会朝着未来更好的方向去发展。因为文化一旦产生,就会对经济基础产生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朝着未来更好的方向去发展,所以才要面向未来。你不能只追求文化对现实有用,比如及时行乐就不是面向未来了。对文化应该有一种长远的发展眼光。

坚持“三个面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样才能认准“三个面向”的正确方向;必须以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这样才能接地气、合国情、得民心。

5  今天中国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依然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湖南日报:总书记提出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要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请问什么是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

张国祚:世界观和方法论都属于哲学范畴。前者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样,后者回答的是怎样改造世界。 所谓“今日中国人的世界观”,就是今天中国人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期盼;所说的“方法论”,就是今天中国人改造世界、造福世界的方法和思路。在这些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有很多清晰明确、深刻的论述。他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因此追求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人民共同的期盼,但现实的世界并不安宁。中国人改造世界、造福世界的方法和思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合作不要对抗,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合理关切;坚持平等民主、兼容并蓄,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尊重文明多样性,做到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一国的事情由本国人民做主,国际上的事情由各国商量着办。中国的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我们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我们将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贡献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中国智慧,贡献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为人类社会应对21世纪的各种挑战作出自己的贡献。推动各方在国际关系中遵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用统一适用的规则来明是非、促和平、谋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观点,充满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他把整个世界看成是普遍联系的命运共同体,寻求和平与发展是全人类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群众是决定历史的决定性的力量,因此我们追求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也就是说,我们中国共产党所干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老百姓的,想人民之所想,谋人民之所求,解人民之所忧。这是我们的世界观,我们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那么具体怎么来实现呢?从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入手。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会发生变化,这符合唯物辩证法。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判断非常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等到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讲,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美好生活需要,和物质文化需要,有什么区别呢?我们上世纪80年代初期所讲的物质文化需要,基本是要解决温饱问题,文化方面能看上电影能看到书就不错了,一些地区能够不断扩大普及教育就不错了,和今天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所说的美好生活,既包括物质的经济的,也包括政治的文化的,还包括社会的生态的,各个方面都应当是美好的。就文化而言,就是要营造干净正向的文化空间,使人们普遍形成一种追求真善美的文化心理,用高尚的道德引领风尚,这才是美好生活的“标配”,也是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

6  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源自于人类历史的发展大趋势

湖南日报:2017年1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被理论界认为是从西风东渐到东风西渐的标志。您认可这种观点吗?面对波诡云谲的当今世界,中华民族应该保持怎样的一份淡定从容?

张国祚:当前国际局势确实波诡云谲、潜流暗涌。正如习近平所说:“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但是,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民意,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命运与共、休戚相关,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抗拒。那些试图靠霸权,靠战争来巩固自己权力地位的,毕竟是少数,也是不得人心的。习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顺应时代潮流,顺应世界民心,为共商共建共享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的智慧和方案。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具体思路,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受各国欢迎,已经惠及许多国家,结出丰硕的果实。如果说,“西风东渐”已经转变为“东风西渐”,也并不是全无道理,我们理当坚定文化自信,这是面对世界风云变幻我们淡定从容的底气所在。

7  中国智慧和方案,彰显我们的文化越来越有力量

湖南日报:学界认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你赞同这个观点吗?

张国祚:赞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三个重要标志之一。

所谓“发展中国家”,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下,纷纷实现了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的第三世界比较贫穷落后的国家。这些国家虽然冲破了殖民主义体系罗网,但是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经济发展落后。他们也想走向现代化,却缺少资金、缺少管理经验、缺少科学技术。上哪里去寻求支援呢?西方发达国家有,但是他们不敢向西方发达国家求助,因为你求助,西方发达国家就很可能给你套上政治枷锁,控制你的国家,损害你的主权。怎么办呢?他们现在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他们提供了全新的选择,走向现代化不一定要走资本主义老路,可以学习借鉴中国的经验。尤其我们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共商共建共享,和平发展、合作发展、互利共赢,这就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文化理念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彰显我们的文化越来越有吸引力,我们完全有理由越来越坚定文化自信。

(来源:湖南日报 ,2019年6月11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