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罗林晔:紧扣“微时代”脉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时间:2019-08-19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罗林晔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微信、微博等“微媒体”无处不在,无“微”不精彩的“微时代”悄然来临,传播主体的平民化、传播内容的碎片化、传播方式的立体化等,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要求,必须紧扣“微时代”脉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一、占领“微阵地”,构建“同心圆”。微时代下,要“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就要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复杂环境中主动出击,占据网上网下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微阵地”,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起来、团结起来,形成网上网下的“同心圆”:既与报纸、电视、电台、网站等形成立体式的宣传格局,也让散落在各类朋友圈的自媒体与其他“自媒体”有机融合。

二、建设“微文化”,唱响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微时代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更加需要与时俱进,开拓视野,创新思路。要着眼于“微”,影响于“大”:开展“微活动”,凝聚“大能量”;开设“微课堂”,实现“大宣讲”;创作“微视频”,展示“大风采”;开展“微辩论”,展示“大主张”……让不显山不露水的“微文化”“微”力无边。

三、把牢“三原则”:一是要有黏度。建设“微文化”,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通过经典凝练的微言微语,感人至深的微人微事,将重大、严肃、抽象的主题融入具体实在的工作生活,在多元文化中体现核心价值观,在多极舆论场中唱响主旋律。二是要有温度。世上万物,无温不生;人间万事,无温难和。要转变话语体系,通过市井俚语和未加粉饰的实话,以“草根性”的语言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要牢牢把握时效、特色、实用、互动等要素,灵活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载体,让“微文化”春风化雨,入眼入耳入脑入心。三是要有速度。网络舆论,唯快不破,要牢牢把握思想引领的主动权,及时做好信息发布,收集真实反馈信息,打赢“信息闪电战”,提升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从“最大变量”到“最大正能量”的正向感召力。

四、守好“微空间”。“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断,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共同心声。要守好这一方“微”空间,就要四力齐发:一是凝聚力量的沟通能力。要主动建立体制内外各类微媒体资源的对话交流机制,挖掘、培养“达人”“大号”,不断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力量源泉;要善于运用网民的思维和语言,与员工进行“键对键”“心贴心”的交流。如员工上单位微信群或公众号,发消息、留言、点赞,每一个足迹、声音和动作都应被及时“听见”和“捕捉”。二是去伪存真的鉴别能力。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网络谣言、不良内容等问题不容忽视。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就要目光如炬,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正能量,最大程度堵塞“小道消息”的传播空间。三是从容不迫的舆情应对能力。毋庸讳言,有时,网上网下的声音不太协调,有些人在网下很平和,一到网上就成了“网怒族”。对广大网民“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让负面舆情能够“化险为夷”“化危为机”。

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微时代”,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努力把握“微时代”脉搏,增强工作的渗透力、实效性和针对性,打造网上网下“同心圆”,让党心民意同频共振,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作者单位:湖南日报社人力资源部)

(来源:湖南日报 ,2019年8月17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