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龙腾:让强军文化为新时代国防教育赋能

时间:2019-10-14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龙腾 张明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强调: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把我们的人民共和国巩固好、发展好。随后举行的大阅兵充分展现了国威军威,让全国人民接受了一场生动的国防教育,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强军文化,作为人民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源头,蕴含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爱国情怀、革命的英雄主义、敢打必胜的斗争本领,不仅是军队政治工作生命线的重要元素,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防教育则是提高全民素质、培塑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之举和长远之策。

湖南是兵员大省、军工大省、中部交通枢纽,战略地位重要,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以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让强军文化为新时代国防教育赋能。    

——破除思想束缚,敢于担当作为。

从“哀民生之多艰”到 “睁眼看世界”“心忧天下,敢为人先”,担当精神一直是湖湘文化的显著特征。让强军文化为新时代国防教育赋能,就是要充分借鉴、运用强军文化的思维理念、价值内核、方法举措,凝聚休戚与共的家国情怀、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共同为实现强军梦、“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在当前的国防教育中积极因素占主流,但仍有三种思想束缚亟待破除:一是不想作为。认为国防教育搞与不搞、搞多搞少无关紧要;二是不敢作为。担心主动开展工作容易碰到红线;三是不会作为。不善于运用政策、资源、信息、平台等开展工作,满足于应付式、突击式、简单化。

破除思想束缚,就要提升政治站位,充分认清强国必先强军、强军才能安邦。只有将国防教育作为筑牢全体公民“精神长城”、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基础性工程,注重适应新形势、立起新标准,才能更好发挥国防教育铸魂育人功能,助力民族复兴伟业。    

——扭住关键环节,稳步走深走实。

湖南文脉深厚,红色沃土璀璨夺目,国防资源内涵丰富,爱国尚武是流淌在湖南人血液中的优良传统。但在开展国防教育中,还存在手段单一、重形式、办法老套等问题。让强军文化为新时代国防教育赋能,就是要学习借鉴强军文化中生动的仪式教育、随机教育、示范教育等形式载体,在关键环节使劲用力,使之真正入脑入心入行。

一是把握重要节点。充分借鉴常德市迎接老兵光荣返乡仪式、永顺县革命功臣送新兵寄心语的好做法,利用青年入伍、老兵复退、入学军训等时机,精心谋划组织,努力营造关心国防、矢志报国的浓厚氛围;二是结合重大活动。既要善于结合国庆节、八一节、国防教育日、国家公祭日等重大活动开展教育,也要通过英雄模范事迹报告会、“爱我国防”演讲比赛等现身说法,增强说服力、感染力。要注重发挥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地的龙头示范作用,发挥军营开放日、军民共建等桥梁纽带作用,让国防教育活起来、热起来;三是突出重点群体。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通过开展专题培训、经常性教育,提升其履行国防职责的能力素质。抓好青少年这个源头,推进校园国防教育、军事实践活动、国防文化活动,吸引青少年关心国防、了解国防、热爱国防。抓住民兵预备役这个重点,利用集中教育、定期训练、执行任务等时机,提升其国防能力,发挥好辐射作用。    

——推进军民融合,提升整体效应。

湖南具有光荣的双拥传统、雄厚的传媒实力、良好的军民融合发展势头,但整体联动效应尚未充分体现出来。让强军文化为新时代国防教育赋能,就是要运用强军文化中蕴含的鲜明目标导向、责任导向、效果导向,提升军民融合、共建共享整体效应。

一是要健全体系机制,厘清责任定位。结合贯彻落实《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健全组织领导、考核评价、政策法规三大体系,探索党委、政府、军队、学校、社会“五位一体”联动机制,推动构建军地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要创新教育模式,拓宽宣传路径。统筹推进传统与新兴模式,在传承课堂辅导、现地教学等基本方式的同时,借助互联网、微信公众号、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采集制作传播一批有生命力、影响力、感染力的宣传教育作品,多角度、全时段、立体化精准进行国防教育;三是要充分整合资源,实现共建共享共赢。统筹整合红色文化、国防教育基地、英雄模范等固有资源,积极拓展“两微一端”、文创文旅、退役人员等后续资源,努力构建全面融合的新格局,为湖南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走在中部地区崛起前列提供精神动力。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来源:湖南日报 ,2019年10月14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