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杨兰英:提高产教融合“四度”优化家政服务人才供给

时间:2020-01-20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杨兰英

当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二胎政策全面实施,家政服务需求急剧增长。湖南老龄人口和儿童人口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家政服务需求更为旺盛。

近年来,湖南家政服务业稳步发展,但有效供给仍然不足,高端管理人才空缺、专业技能人才急缺、一线服务人才紧缺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省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瓶颈。

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质量革命”、优化人才供给,是推进家政服务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政府部门、高等院校、行业企业应联动发力,通过提升从业人员认同度、提高人才培养适切度、扩大高校企业参与度、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度,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提升从业人员认同度,解决“两冷两热”难题。

目前,家政服务人才供需面临“高校培养冷、社会需求热”“招生冷、就业热”问题。湖南仅湖南女子学院一所本科院校开设家政学专业,三届毕业生就业率100%,但2019年高考志愿填报率只有45%。究其原因,在于学生乃至全社会对家政服务业的认识不深、职业认同不高。

鉴于此,一方面,应深化校企合作,把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情怀、职业认同、职业荣誉贯穿产教融合全过程。通过引入先进行业文化、开展“三下乡”、敬老扶幼等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教育,提升其对家政服务职业的认同度、使命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应切实改善家政服务人员从业环境、提高从业人员社会地位;大力宣传家政服务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支持政策,助推扩大家政服务人才培养规模。

——提高人才培养适切度,破除供需“两张皮”矛盾。

针对家政服务人才培养供给结构不优、质量与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求的现实问题,应通过深化产教融合着力提高人才培养适切度。

一是坚持市场导向,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根据产业需求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目录,增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

二是推进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企业深度参与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探索“订单培养”模式;健全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制度,鼓励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联合高校、企业共同研制家政服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深入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引导学生提高就业创业本领。

三是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高校采用特聘、全职外聘、兼职聘用等方式,引进企业技术、管理人才到校任教;支持企业积极参与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

——扩大高校、企业参与度,构建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近年来,我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支持人才培养等配套政策体系不够完善,应构建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一是政府引导推动。建立区域性家政服务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促进校企需求精准对接;将家政服务业列为产教融合重点领域,在项目立项、资金安排等方面优先支持;落实组合投融资和财政政策激励,鼓励企业参与举办家政服务类职业教育。

二是企业积极主动。行业企业应从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战略高度,重视产教融合,促进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要求紧密对接。

三是高校能动善动。高校应进一步强化应用型办学,建立健全理事会制度,积极引入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通过共建产业学院等,推动资源、人员、技术、管理、文化等全方位融合。

——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度,助推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当前,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家政电商、“互联网+家政”“互联网+养老”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日益成为家政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因此,必须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度,加快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应通过设立家政服务产业教育研究项目,推动校企协同创新。鼓励高校促进家政养老、健康旅游、电子信息等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着力培养高层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人才和复合型创新人才;支持高校、龙头企业共同组建产教融合职业教育集团,搭建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信息对接、教育服务平台,聚合带动中小企业参与,促进行业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提升,助力我省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发展。

(作者系湖南女子学院院长、教授)

(来源:湖南日报 ,2020年1月20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