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肖伊:构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内生机制

时间:2020-09-18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肖伊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共享平台、协同办公、跨境电商等数字经济新业态成为保障全球经济社会运转的重要支撑。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数字经济,提出“积极促进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蓬勃发展”“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作为中部内陆省份,湖南在发展数字经济上并不具备先发优势。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湖南2019年数字经济增加值首次超过1万亿元,成为我国第十二个数字经济过万亿的省份。当前,湖南数字经济仍面临规模过小、增速过慢、产业数字化基础薄弱、与实体经济融合不深、数据开放共享水平不高、“独角兽”领军企业缺乏、专业人才储备不足、数字经济发展生态体系尚未成型等诸多问题。破解这些问题,需要着力构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内生机制——

强化顶层设计,提升区域数字经济内生动力。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近年先后出台支持移动互联网、集成电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构建了“北有中关村、南有马栏山”“北有光谷、南有云谷”的产业新格局。今年1月,《湖南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发布,为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绘就了蓝图。基于此,湖南应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全面对接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汇聚创新资源的“洼地效应”,努力成为吸引数字经济企业、项目、人才竞相落户的“阳光地带”;进一步在政策扶持、资金补贴、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发力,以产业链思维加强产业发展规划统筹,为企业创新转型破解“招商难”“融资难”等问题;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为更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新领军者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创新孵化服务。

聚焦产业优势,构建区域数字经济新增长极。近年来,湖南的信创工程、新型电子、视频文创、智能制造等产业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从2013年起以年均71.9%的增速高位增长。基于此,湖南应着力打造数字经济“拳头产业”,继续做强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服务与互联网产业等优势产业,推进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自主可控计算机及信息安全产业、新型显示器件产业、集成电路产业、超高清视频产业等重点产业;积极推进数字经济引领性、应用性、支撑性项目建设,服务好高端装备制造项目、新材料项目、电子信息项目;全力支持全球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和知名配套商来湖南布局研发中心、生产基地、“第二总部”;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数字经济企业梯队,聚力打造数字经济“新湘军”。

注重创新引领,打造区域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应突出环境、创新、产业相结合,依托岳麓山大科城高校和产业园区,进一步发挥“两山、四谷”在引领“科创+文创”方面的作用,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懂业务、既有互联网思维又理解产业痛点的复合型人才;突出关键技术创新,依托产教融合、军民融合,利用好“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飞腾CPU+麒麟操作系统、高压高功率密度IGBT芯片及其模块等自主创新重大成果;突出创新平台建设,发挥好智能制造基金、湖南移动互联网产业基金等资金的扶持作用,在湘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研发平台的引领作用,互联网岳麓峰会、网络安全·智能制造大会等论坛展会的吸附作用,百度、阿里云、华为等创新中心的示范作用。

保障协同发展,优化区域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将城市群作为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通过优化区域布局、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确定全省各地数字经济发展方向;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推进“数据经济”枢纽城市建设,加快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等大数据中心建设,打造一批“移动生活之都”“虚拟现实之都”“北斗之城”;构建上下游产业配套完善的良好生态,通过推动全省企业“上云”、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构建“双创”服务体系,做好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强链补链工作;创新数字经济治理模式,完善信用体系、数据共享、隐私保护等方面法律法规,建立全省数字经济运行监测预警系统,确保数据安全。

(作者单位: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来源:湖南日报 ,2020年9月17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