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柳思维:经济新常态下加快湖南商贸流通发展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6-09-02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柳思维

一、充分认识经济新常态下商贸流通的战略地位

经济新常态下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作用越来越突出。马克思在考察资本循环过程中特别强调流通和生产的统一,提出了出售商品是资本价值形成和价值实现的“决定性事情”,强调资本循环要以商品流通为前提。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是通过交换和流通来实现的。从要素和产品的运动角度而言,现代市场经济是“流通决定生产”的经济。2013年国务院发文明确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和战略产业。在经济新常态下随着国民经济市场化的深化和全球经济竞争的深入,随着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流通业的先导和基础作用越来越重要,一方面,控制产业链条的流通竞争力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另一方面,在经济新常态下,商贸流通是大国经济扩大内需的动力源,是产业升级的助推剂,是城市提质的驱动器。

生产决定流通,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并与信息化、城镇化、绿色深度融合发展,是“十三五”规划的主体内容。但必须正视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时代,流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必须通过流通来实现,从制造大国跃入经贸强国,必须通过流通来实现,通过流通体系来主导产业链发展才能进入国际产业竞争制高点。“十三五”期间应从市场活省、流通强省高度来规划中国国内外流通体系的建设。

因此,“十三五” 全省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应基本形成以城市为中心、城乡一体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绿色发展的现代流通体系,实现流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流通规模不断扩大,流通结构进一步优化,流通发展方式明显转变,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升,流通效率不断提高,流通的功能全面显现的局面,以更好适应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真正成为强国富民的基础与先导产业。

二、要充分估计”十三五”湖南商贸流通发展的大好机遇

尽管湖南商贸流通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并在经济下行、消费需求不足的外部压力下,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十三五期间湖南商贸流通业发展机遇很多,是总体向好的趋势。

1、一系列国家战略规划实施为湖南流通大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国家实施关于“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洞庭生态经济区、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湘江新区的重大战略规划,有利于湖南充分发挥“一带一部”的区位优势,也为湖南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实施上述大战略有利于湖南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港澳台深度合作,加强与京津冀地区的经济联系,全面对接上海自由贸易区,有利于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平台上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利用大开放带动湖南商贸业大发展。

2、湖南正在凸现的交通区位优势为流通大发展提供了基础。湖南目前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突破1000公里和5000公里,基本建成“一纵一横”高铁网、“三纵三横”铁路网和“五纵六横”高速网,公路、铁路运输力与通达力大幅提升。京广、沪昆组成的高铁十字架在长沙正式成型。从长沙坐高铁,6个小时内可直达京、津、沪等16个省会城市或直辖市。省内正形成长沙与岳、株、潭、衡、郴、永、娄、邵、怀等9个市2小时内可达省内高铁融城圈。“十三五”期间湖南综合交通体系优势将更突出,新高铁带、高速网、水运及航空网将更健全,将使湖南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联系日益频繁,将会进一步凸显湖南“过渡带”和“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加快湖南融入对接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推动湖南更好与国内和世界四通八达,为商贸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要素、市场和空间。

3、湖南进入”全面小康和“三量齐升”关键阶段为流通大发展提供了动力。2014年湖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048.46亿元,同比增长9.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万亿,达到10082亿元,增长12.8%,比全国平均水平快0.8个百分点。完成进出口总额1906.87亿元,增长22.2%,快于全国平均水平19.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230.36亿元,增长33.9%;全省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622元,增长10.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70元,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60元,增长11.4%。“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的收官时期,也是湖南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预计到“十三五”末期的2020年湖南地区生产总值可达5.5万亿元以上,全省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题过达3.5万元以上,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2万亿元以上,湖南商贸市场已到了转型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商贸业的大发展势所必然,

4、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发展为湖南流通跨越大发展提供了新的网络平台。

三、与新型城镇化紧密融合,加大城乡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十三五”期间正是湖南城镇化程度从到的快速发展期,流通业发展是城镇化的内生需求与动力,城乡流通基础建设必须先导先行,适度超前,对于湖南而言是要迅速改变流通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才能加快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

1、着力提升全省一批商业中心城市流通基础设施水平。一是按国际品质商业城市和中部地区最大商业增长极要求,结合进入高铁、地铁时代城市地上地下商圈的融合的要求在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商圈培育一批城市流通综合体、一站式大型购物中心、大型品牌折扣店、大型特色商业街、主题购物公园、大型物流园区、多功能的商业会展中心等现代化流通设施。要将长株潭打造成长江中游城市群中最具竞争优势和特色的国际性商业都市,还有文章可做。以长沙为例,城市空间结构还有待优化,目前全省最大卷烟厂仍在二环以内市中心区是不宜的。二是在环洞庭区、大湘南区域、大湘西区域一批区域性商业中心城市,建设一批以提升城市品质和强化城市流通功能为目的标志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如特色商品市场、多功能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产业集聚度高的仓储物流园区、标志性商业会展中心等。三是加大全省各个城市社区商圈基础建设,打造一批以快速消费品24小时零售为主,集家政、快餐、邮政物流传递、实体站与虚拟店、呼叫及其他服务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主体和社区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提升就近便民利民的服务功能,构建十分钟便利购物圈。

2、实施县、镇、乡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依托新型城镇化和农村电子商务契机,将改善流通基础建设作为县城扩容提质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常居人口十万集中的县城要建设综合性的县域商业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特色商业街区、综合性与专业性的商品市场。在一批重点农村小城镇推进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建设多种业态于一体的商贸流通综合体以及具有多种功能的乡镇商贸中心和电商服务平台与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从根本上改变乡镇商业以路为市、占道为场的马路市场格局,提高农村商业的现代化水平,夯实城乡一体化流通体系的基础。

3、完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一是加大全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形成以湖南长沙农产品批发市场为全省农产品交易集散中心、其他中心城市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骨干、产地批发市场为基础的全省大宗农产品批发网络建设,并与国内各大区域中心农产品市场全面对接,形成四通八达、内外一体、高效集散、货畅其流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二是加大农产品加工及物流冷链基础建设,在湖南果蔬、禽畜、水产品集中产地布局一批大型农产品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农产品冷冻冷藏库建设,建设从产地到消费终端的全程农产品物流冷链体系。

4、注重改善关键地区、地带的流通基础设施。一是大湘西湘南湘东贫困地区农业特色产业优势明显地区的特色市场、专业物流基础建设,如一些特色产业县的特色农产品的冷链物流设施。二是高铁经济带的配套商业基础设施要注意及早规划和安排。三是新型城镇化试点小城镇和省际边境重点小城镇的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四、以信息化引领流通创新,全面提升城乡流通现代化水平

十三五期间湖南流通业发展要突出信息化引领全面提升湖南流通中的连锁化率、电子商务率、物流配送率水平,使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1、以信息化引领流通创新,大力提高流通领域信息化水平。目前湖南多数流通企业和个体户的基础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较低水平,截至2013年底,全省零售企业只有6.6%有电子商务交易活动,全省零售个体户中只有1.6%通过互联网销售或者采购商品。因此要以湖南建设 “数字湖南”为契机,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发展现代流通产业的战略任务和加快湖南流通业超常规崛起的杠杆,及早规划和引导,推动营销网、物流网、信息网的有机融合,加快推广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全球定位系统、移动通信、地理信息系统、电子标签等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应用,促进流通体系变革与创新。推进流通领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效率。加强流通信息化建设力度,可首先从与民生关系最紧密的食品、药品流通入手,及早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推广射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条码技术、时点销售系统(POS)、管理信息系统(MIS)和电子订货系统等信息的集成应用,促进业务流程和管理过程的信息化。

2、在城乡零售商业业态上要突出提高连锁化率比重。在城市则主要发展连锁便利店、连锁超市、连锁专业店、连锁品牌店。在支持发展直营连锁的同时,鼓励以商品、品牌、商号、配送、管理技术为纽带,进一步拓宽发展连锁经营的行业范围,鼓励和支持生鲜食品、清洁蔬菜进入超市、便利店,逐步减少和规范城区内的农贸市场,形成“超市+菜市场”或“便利店+菜市场”等新型销售渠道和方式。支持省内连锁企业采取集中采购等方式,降低进货成本。大力发展餐饮、美容、洗浴、修理、租赁等传统服务业中的连锁经营,也鼓励在新兴服务业中发展连锁经营,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到“十三五”末期确立连锁经营在湖南商品零售业中的主导地位。在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十年的基础上应把发展农村流通连锁作为工作重点,构筑县城、中心集镇和经济发达村的农村连锁网络,

3、在商贸流通服务业中大力推行电子商务,提高电子商务率水平与比重。借助湖南作为“国家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省”和中国移动集团在湘建设和运营全网手机支付平台的先发优势,大力发展电子结算、电子交易、网上商城(市场)和电子商务,发展手机支付和手机购物,推进移动电子商务。一是要以“互联网+”的理念,推进湖南批发业与互联网的结合,利用互联网技术使传统批发行业和商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将线上线下打通,使国内国外市场接轨,形成线上线下共通、内外贸一体的全渠道经营模式,真正做强实体经济,以批发流通的现代化促进推动产业升级与革命。运用“互联网+”战略改造传统批发业批发市场,只有及早谋划,抓住机遇,果断行动,湖南批发业才会不在新一轮商业洗牌中落位。二引导零售业借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将实体商业与虚拟商业融合起来,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发展零售O2O模式,建立网上境内外采购平台,发展社区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让线上线下渠道全面靠近消费者,探索通过电话、手机和网络实现从企业直接到家庭的宅配流通方式,提供给消费者更多的购买选择和低成本的便利。三是大力发展湖南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正方兴未艾,湖南已有八个县进入全国首批农村电子商务试点县,这是重构农村流通体系的绝好机会,要借电子商务契机重构湖南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农产品流通体系、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农村再生资源流通体系。四是利用电子商务促进服务业发展,构建城市社区现代家政消费生活综合服务平台、综合性生产性服务平台、政务综合性服务平台。

4、健全城乡一体化的物流配送体系。一是大力发展零售连锁配送,通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形式,把零星分散的零售网点连成线、结成网、形成片,产生规模效应,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让利于民。鼓励大型连锁流通企业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营销网络,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渠道。二是大力发展电商网购网销快递配送,以快捷、安全的配送为前提条件,建立完善的退货制度,建立健全支付制度,保证资金运行安全,确保消费利益;尤其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必须建立区域性网购网销配送中心。三是发展厂家配送体系。对厂家直销、厂商联销形式,要建立健全厂家配送货制度,及时补货、及时配送;也可委托连锁公司的配送中心,实行代配代送,采取多渠道的物流配送方式;推行功能组合,以最低成本、最快速度,完成商品转移过程。四是是大力发展三方配送体系。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促进第三方物流健康有序地发展,建立多元化、多方向的物流网络,可以按运输方式、运输路线或商品分类组织专业运输公司,定向运送商品。

五、加大流通主体创新,促进流通产业快速高效发展

湖南商贸流通业发展除了基础设施滞后外最突出的问题是结构问题,突出表现为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产出效率低、竞争力弱。如湖南批发业企业大型批发企业仅46家,小微企业占据了98.3%的份额,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竞争实力有限;又如 “2013中国连锁百强”企业名单中,湖南有步步高集团、友阿股份、通程股份、佳慧百货4家公司入围,分别位居第31、66、75、82位,中国排名第一的苏宁零售额为417.15亿美元,而湖南没有一家过零售额为50亿美元的企业。因此要加快湖南流通业发展,“十三五”期间,应在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和规模经营上下功夫,在培育各类流通主体上创新。

1、发展大零售商。应抓住机遇,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大型零售企业的培育。鼓励省内大型零售企业以参股、控股、承包、兼并、收购、特许经营、托管等方式,快速实现规模扩张,培育出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主业突出、多元经营,网上网下协同、核心竞争能力强,初步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零售企业。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更多有实力的国内外商业巨头落户湖南投资创业。培育发展一批年销售额过100亿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

2、培育一批大批发商。大力推动批发业的资本重组,壮大企业实力,培育一批大批发商。批发企业应当学会资本运作,与新型营销模式相结合,扩大经营范围,融电商和物流于一体,逐步形成大经销商、大代理商、大配送中心、大物流中心,分工互动发展,做成集物流仓储批发于一体的大型服务业;

3、发展大物流商。十三五期间要大力推进全省物流行业重组与优化,提升物流产业经营专业化、服务社会化、技术现代化、管理信息化的水平,改变物流业布局散、规模小、绩效差的格局。

4、发展大型服务企业。发展大餐饮酒店商,除了将华天、和一等著名酒店企业做大做强外,要下决心培育一批集菜源基地、加工、物流、贸易于一体的湘菜美食餐饮龙头企业,让湘菜走向国内更多的城市市场,同时扩大国内外著名大型餐饮企业的引进,荟萃各方美食。此外还要在家政服务、养老及健康服务、再生资源回收服务、幼儿培训服务等行业中培育和发展一批龙头企业

5、提升中小微商贸企业和个体户发展质量。在大力培育各个行业龙头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同时,要按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求,以减负及减少行政审批优化营商环境为主,大力支持促进中小微商贸流通企业和个体商户发展,扶持和促进中小微商贸企业走专业化、特色化、连锁化发展之路,引导其提升自身素质,诚信、守法、文明经商,充分发挥其便利消费、繁荣市场、吸纳就业的作用。

6、着力打造商贸流通企业品牌。支持流通企业培育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打造湖南特色产品品牌,重点培育一批优势明显、具有发展潜力的“老字号”企业和成长型特色鲜明的新企业包括网上企业与电子商务平台,,精心组织实施湘菜、湘茶、湘酒、湘瓷、湘绣等“名品进名店”和“湘品出湘”活动创新,加快品牌建设,拓展品牌文化内涵,流通方式,全面提升竞争力。通过品牌战略,培育新的流通业上市公司。

总之,以一批大企业为龙头,以中小微企业为基础,以产业品牌为核心,加快促进十三五湖南商贸流通产业快速发展。通过企业集聚集中和网络化力爭十三五期间打造商贸、物流、居民服务、再生资源回收、湘菜业等五至八个千亿产业集群。

六、借助大开放以外促内、内外贸一体化大发展

湖南经济融入和对接融入“一路一带”、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和长江中部城市群,迎来了湖南历史上的黄金开放时期,真正可以四通八达互联互通、全方位开放。湖南应向重庆学习,实抓实干,实施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开放经济创新工程,并借大开放以外促内、内外一体大发展。

1、组建新的开放大平台。可将岳阳“一区一港四口岸”与长沙金霞港及综保区等平台和优势整合,以长株潭核心区和湘江新区、岳阳城陵矶新港区为平台联合申报湖南自贸区。这样做,可以把长株潭外向型经济的产业优势与岳阳城陵矶港口岸平台优势有机结合,打造湖南外向型经济的新平台,形成通江达海对接“”一路一带“”的快速大通关新优势,打造中部有代表性的内陆自贸区。当然也可以长沙市为平台申报,长沙市的经济体量与优势也具备了自贸区的条件。

2、充分发挥洞庭湖区域在长江经济带中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往东,注重借力上海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特殊地位,接轨长三角,使环洞庭湖区域临长江经济带和临港产业区成为湖南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沿阵地和示范地带,将岳阳打造为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往西,更主动加大与成渝城市群的经济、科技、文化交流与区域协作,承东启西使加快湖南融入一路一带。在环湖的岳阳、益阳、常德选择若干条件成熟的区域建立承接长株潭以及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产业投资“飞地聚集区”,更好承接国外及长三角、珠三角、长株潭的产业转移。

3、打造大通关平台,促进外贸物流发展。进一步加强口岸建设,优化全省海关、检验检疫机构布局,打造大通关平台,健全完善大通关工作联系机制,加强“湖南口岸大通关工作统一规划、领导、协调和督查;用好用足湖南省政府与海关总署、上海、广东深圳、福建等省市签署的口岸大通关合作协议等高端合作平台;尽快实现长沙、衡阳、郴州、永州的“无水港”功能,打造湖南外贸货物通江达海的高效平台;进一步开通好湖南“五定班列”和“五定班轮”,积极探索对台直航,将其打造为湖南货物进出口的快捷通道;

4、努力借用国际以及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高位势经济能量与先进要素,加快扩大湖南商贸流通领域的对外开放。一方面加快城市总部经济发展,力争在长株潭及岳阳等市首先形成若干个城市总部经济聚集区,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商贸服务业、金融服务业、互联网产业中国际巨头的分支总部、区域总部的引进;二是向义乌市场学习,率先在长株潭、岳阳市实行内外贸一体化综合试点,即选择有代表性的商贸物流企业、专业市场进行跨境贸易和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将商检、报通关、结算等服务延伸下沉到一线企业和市场;三是要积极培育湖南支持有条件的流通企业“走出去”,通过新建、并购、参股、增资等方式建立省外和海外分销中心、展示中心等营销网络和物流服务网络。加大湖南特色农产品、具有比较优势的工业制成品更大规模走出去进入世界各地、进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及“一路一带”地区和国家。积极培育国内商品市场的对外贸易功能,推进内外贸一体化。


(柳思维系湖南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导,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全国)消费经济学会副会长,全国高校贸易经济教研会副会长。文章来源:湖南省参事室官网)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