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湖南省“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研究

时间:2015-10-30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梁志峰等

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组长:梁志峰

成员:禹向群、左宏、侯灵艺

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本文从省际比较、存在问题、发展重点和对策建议等方面开展研究。

一、现代服务业省际比较现状

比较主要从总体发展水平、产业内部结构、经济社会效益、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行业等方面进行。根据目标选取的可比性和代表性,选择上海、广东、中部六省以及四川作为比较对象。

(一)总体发展水平比较

采用增加值、增加值占比、城镇化率三个指标比较。

1、增加值比较

2013年,湖南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291.68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2.9%;法人单位数119340家,占全省的28.4%。与上海、广东相比,增加值、法人单位数以及增加值占比、法人单位数占比均低。其中,增加值占比低于上海、广东、山西、安徽、河南;法人单位数低于上海、广东、湖北、四川、河南、安徽,略高于山西。

2、增加值占比比较

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是衡量现代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有时用第三产业代替现代服务业进行比较。2013年,湖南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为40.8%,比全国平均低4.7个百分点,比上海和广东分别低21.4个和7百分点,但高于其他省份。

3、城镇化率比较

2013年,湖南城镇化率为47.9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77个百分点,比上海和广东分别低41.64个和19.8个百分点,差距同比有所缩小;比中部的湖北、山西、江西低6.55个、4.60个和0.91个百分点,差距同比有所扩大;高于其他中部省份和西部省份四川。

(二)产业内部结构比较

2013年,湖南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172.31亿元,仅次于广东和河南;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增加值447.18亿元,与广东、上海差距较大;金融业增加值708.90亿元,仅广东的18.6%和上海的25.1%,处在末位;房地产业增加值642.19亿元,仅高于江西和山西,仅广东的15.3%和上海的47.8%。

(三)固定资产投资比较

2013年,湖南现代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8129.6亿元,占第三产业的82.8%,占全社会的44.2%。与其他八省相比,投资额低于广东、安徽、湖北和河南,略高于四川;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低于上海、广东和山西,中部省份中比重第二。其中,房地产业完成投资3323.1亿元,占现代服务业投资的40.9%,投资额仅高于江西、山西、四川和上海;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完成投资1381.9亿元,占现代服务业投资的17%,投资额在中部省份中最高;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服务业完成投资2099.6亿元,仅低于上海,占现代服务业投资的25.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完成投资359.5亿元,位列第一,占现代服务业投资的4.4%;教育等其他6个行业占现代服务业投资的比重均不足4%,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均为中部排名第二,其他行业投资处于中等水平(见表1)。

湖南省“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研究(图1)

(四)重点行业比较

商贸、快递、文化等重点领域发展势头不强。从全国看,湖南商贸流通业水平不高,相对规模较小。中部地区基本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流通业大体随收入规模利润率反向变化。从这个标准看,湖南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高于江西,但低于中部其它省份(见图1)。

湖南省“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研究(图2)

湖南具有发展物流业的较好基础。但与之所对应的资源相比,湖南物流行业规模不大。2013年湖南发送的快递业务包裹数量仅高于山西和江西、安徽三省,快递业务收入略高于安徽,位列中部第3位,快递业务数量位列中部第3,而快递业务收入不足广东的1/17,上海的1/13,浙江的1/9,行业规模与其在中部地区的经济规模相比仍然落后(见图2)。

湖南省“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研究(图3)

文化产业优势日趋减弱。保持了10年的地方卫视的龙头地位被取代。2012年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中,中部企业数量第一的位置被安徽取代,退居第二(见表2)。

湖南省“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研究(图4)

(五)综合比较结论

综上所述,湖南现代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落后于广东、上海等发达省份,在中部省份中处于中等偏上位置,略好于四川。主要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教育、金融为主,现代物流、租赁和商务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产业在中部六省中有一定的优势,而金融、房地产处于中等偏下,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则处于中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服务业应该发挥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并且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湖南第三产业的发展整体水平落后于全国,差距还在扩大。

一是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滑。2004年以前,湖南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工业化加速,第三产业贡献率逐步下滑,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图3)。

湖南省“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研究(图5)

二是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相对工业下降。以2000年为标志,全国工业对经济拉动作用逐渐弱化,工业与服务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基本接近,但湖南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相比服务业呈现不断增强趋势,与经济结构调整趋势不一致(见图4)。

湖南省“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研究(图6)

三是高附加值产业比重偏低。国内发达地区现代服务业特征是:金融、房地产比重多高于10%,交通运输则低于10%,依次为批发零售、金融、房地产、交通运输、住宿餐饮,金融是住宿餐饮的3-8倍,房地产的2.5-3.5倍。而湖南服务业结构比重大小排序为,批发零售、交通运输、房地产、金融、住宿餐饮,金融和房地产业的比重相对居后。

四是体制制约仍然存在。湖南支持高端服务业的创新环境不够成熟,众多领域存在市场准入限制,非禁即入尚无法实现。市场之外,计划手段促进作用较小。监管缺位依然存在,如统计尚存空白。

三、“十三五”面临的发展环境

深入分析湖南服务业发展环境,准确把握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是科学谋划“十三五”服务业发展的基础。

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全球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以美国为首的“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使区域竞争变得更加复杂。但国际服务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没有变,服务业跨国投资、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云计算、物联网等各种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为湖南服务业发展带来了新空间。

从国内发展环境来看,湖南处在“一带一部”重要枢纽位置,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作用。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湖南向西可以对接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向东可以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指导意见》和国家发改委《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出台,为地处全国中心位置的湖南提供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商品流、信息流聚集的有利条件。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为推动湖南商品、资本、劳动力等服务业资源发展提供了机遇。国务院《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批复,为洞庭湖地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保障;湘江新区的设立,为湖南服务业的集中集聚发展提供了平台;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为现代金融、科技服务、教育培训、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湖南制造2025》的制定与实施,将推动高端服务业的发展;长沙、株洲、资兴等市新型城镇化试点的推进,将加快农民市民化步伐,推动服务业发展;同时,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改革红利不断释放,都将有利于促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但随着国际经济增速的放缓,发达国家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国内经济也进入增速放缓的新常态,湖南服务业面临国际国内竞争更加激烈的双重压力,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强。全省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还相对滞后,服务业创新还未充分发挥出来,核心竞争力、知名品牌、龙头企业和高端人才尚需培育,服务业突围难度加大。一些制约服务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解除,行业和部门垄断依然存在,部分领域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还未真正形成;社会诚信体系还不健全,服务业信息化水平和标准化建设有待提升。同时,由于区域分工的不明确导致的区域同质化竞争在加剧,与湖南区位及其相似的湖北、江西等省,都在卯足劲往前赶,抢占中部区域竞争制高点,湖南服务业发展任重道远。

四、总体任务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顺应服务业发展趋势,围绕提升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总目标,结合服务业发展“一极两带多点”产业布局,以推进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加速推进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和信息化进程,加速发展服务业主导产业、示范集聚区、龙头企业和基础平台,促进服务业集聚发展,使服务业成为湖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不断激发市场内生动力、挖掘产业增长潜力、增强企业创新活力,推动形成服务业与工业化、城镇化联动发展、相互促进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发展目标

1、总体水平明显提高

“十三五”期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0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突破2万亿元,排在全国前8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8%左右;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60%左右,把湖南打造成中部服务业重要增长极。

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举,促进服务业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农产品精深加工等融合发展。到2020年,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50%左右,现代物流、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现代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3、空间布局不断优化

加强长株潭现代服务业核心增长极功能,支持衡阳、岳阳、常德、益阳、郴州、娄底等东翼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张家界、自治州、怀化、邵阳永州等西翼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支持新兴产业增长点和新兴区域增长点建设,基本形成“一极两带多点”的发展格局。

4、品牌建设成效明显

服务业企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优势的行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强势服务品牌;到2020年,全省年营业收入过100亿元企业超过2家,过15亿元企业超过100家,培育服务业国际知名品牌5个,全国知名品牌达到40个以上。

(三)发展重点

按照目标要求,围绕重点领域,优化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壮大生活性服务业。

1、信息服务业

结合“智慧湖南”建设,推进“宽带中国”战略落到实处,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升级宽带网络,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和物联网建设。抓好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工作,开展省级信息消费县市区示范试点,建立信息消费统计体系。推进信息技术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装备等优势产业中的应用,改造提升有色金属、生物医药、轻工纺织传统产业,建设面向优势产业及社会公共服务的云计算服务平台,鼓励中小企业使用超算平台。推进重点地区、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的信息化改造,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推进面向交通、医疗、社保、金融等服务业的信息化,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业、网络增值服务业、信息内容服务业,扶持国产操作系统、中间件等基础软件以及集成电路设计。建立健全电子政务服务体系,完善横向到部门,纵向到乡镇的电子政务框架。加快国家软件产业基地、软件和信息服务功能性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普及IPV6网络,争取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区域试点,建设卫星地面增强系统、北斗卫星运营系统、高分辨率空天地一体化对地观测数据处理产业发展平台,培育壮大车联网、远程测试诊断、安防等移动物联网服务。大力培育信息消费需求,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2、电子商务业

深化骨干企业电子商务示范应用,完善电子商务产业链,加强在线交易和在线支付服务等公共平台建设。以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建设一批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和中小电子商务企业孵化器。全力推进微软创新中心、株洲服饰电商城、阿里巴巴(株洲)产业带等大型电子商务项目进园区设立基地、区域总部。积极争取开通长沙至全球主要城市的国际邮政包裹业务,探索跨境电子商务海关商检及支付结算新模式。继续实施“湘品网上行”工程,推动大型电子商务企业与社区、超市、个体户合作,提高布点密度。引进或鼓励企业创建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支持湖南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业务。以“互联网+”为抓手,深化国家移动电子商务示范试点,引进总部型移动互联网企业,适当设立移动互联网产业园,促进移动互联网与文化创意、云计算、大数据、北斗导航、地理信息、物联网等产业融合,推进移动互联网应用。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3、现代物流业

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完善物流枢纽—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节点体系,推动企业实施物流外包、供应链管理和集成。推进长沙空港物流园、岳阳城陵矶新港物流园以及公路港物流园建设,促进城陵矶与长江重要港口对接,科学布局湖南“公路港”,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快递物流企业来湘投资。鼓励大型物流企业开展兼并重组,提高物流企业规模效应,推进湖南国际会展中心、开福区中部进出口加工物流中心、新芦淞商贸物流园、常德泛湘西北空港物流中心、怀化国际汽车城等项目建设,推动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促进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支持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发展,推动国际物流、保税物流、空港物流、高铁物流、绿色物流发展,积极发展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现代运输方式。积极开展物联网探索,推进“湖南省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湖南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提高物流信息化保障水平。

4、现代金融业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鼓励金融创新。促进金融与现代信息技术、新兴产业的融合,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和网络金融,培育衍生金融新业态和新型要素交易平台,拓展金融产业链。鼓励境内外金融机构在湖南设立区域总部和专业机构,加强与国际性金融机构合作。整合区域金融资源,加快长株潭城市群金融改革与创新,健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地方金融体系。支持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村镇银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准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推动区域性股权交易、信贷转让、碳金融交易等市场建设,适时设立稻谷、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交割库。探索推动设备融资租赁、合同能源管理等业务发展;丰富金融市场,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和发行企业债券,开发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金融产品,培育支持企业多层次多途径上市,提高直接融资比例。

5、中介服务业

鼓励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发展。鼓励会计师事务所和税务师事务所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拓展国内市场。支持从业人员参与国际资质考试,提高为境内企业海外投资的服务水平。规范行业收费行为,加强服务标准化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探索行业管理新模式,加强业务整合。吸引和培育国内外知名律师事务所和仲裁机构,加强国际业务合作和学术交流。大力发展与金融和航运密切相关的法律和仲裁服务。引进和培养熟悉国际商法、国际惯例和交易规则以及国际仲裁事务的专业人员。支持本地人力资源机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支持人力资源机构创新服务方式,加快发展高级人才寻访、人才测评、薪酬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中高端人才服务。推动广告业向创意化、科技化、品牌化和集成化发展。提升品牌策划、包装设计、形象设计等广告创意策划服务,培育和规范数字营销、商务代理、活动策划等广告延伸服务,创新发展基于移动通讯、数字视频和互联网的新兴广告发布媒介。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加快发展工程咨询、科技咨询、IT咨询、管理咨询、理财服务、财务顾问、投资咨询等各类咨询服务业。加强咨询业从业资格认证管理,加快咨询服务标准体系建设。

6、科技服务业

围绕湖南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工业、工程设计创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成立工业设计服务中心和实施示范工程,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创建省级、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成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化研发设计企业。鼓励本地企业、科研机构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研发中心、高技术企业以及国内外专家开展广泛合作,共同开展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打造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大力发展实验室经济。强化科技服务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严格查处各种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及时有效处里知识产权纠纷,加强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知识产权执法监督。以技术市场为载体,培育建设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和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务。

7、节能环保服务业

切实贯彻执行国家节能环保相关法规和标准,增强节能环保指标的刚性约束,落实国家节能、节水、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及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三免一减”等优惠政策。积极发展节能减排投融资、能源审计、清洁生产审核、工程咨询、节能环保产品认证、节能评估等第三方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发展系统设计、成套设备、工程施工、调试运行和维护管理等环保服务总承包。鼓励永清环保等大型环保企业依托自身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开展专业化节能环保服务。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建设“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探索节能量市场化交易。探索研究合同环境管理,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扩大合同环境管理规模,创新环境服务管理方式。加强汨罗循环经济园、永兴循环经济园建设,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废弃物逆向物流交易平台。依托长沙环保科技园、浏阳制造产业园,积极发展再制造专业技术服务,建立再制造旧件回收、产品营销、溯源等信息化管理系统。

8、商贸流通业

加快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调整大型商贸设施建设和商业网点布局,推进现有商业网点的资源整合和新型商业设施的有序建设。促进商业设施、商业楼宇、酒店和住宅相互联动,优化网点结构与布局,提升网点现代化水平,形成城市核心商业区、副商业中心、片区商业中心和社区商业网点的合理布局,重点扶持湘菜产业、居民生活服务业等千亿产业。推进商品市场的制度创新和集约发展,增强辐射功能。加快为新兴产业服务的专业市场,集聚发展生产资料市场,改造提升工业与生活消费品市场,配套建设标准化农产品市场。适度推进大城市城市商业综合体和商业集群发展,按照大型市场外移、小型专业市场提质的思路,改造提升现有综合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城乡集贸市场,加快在大中城市近郊规划布局建设大型商业购物中心。扶持发展一批交易量大、管理水平高的全国性、区域性工业产品和农副产品批零市场。突出扶持新模式、新业态,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仓储超市、流通配送、网上购物和电视购物,支持便利店、中小超市等社区商业发展。突出拓展农村商贸服务,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发展农村快递业务,扩大农村消费市场。鼓励跨国公司在湘设立地区总部或设立具有地区总部性质的和职能的投资性公司。发挥会展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研究制定出台省级发展会展产业的指导意见和专项规划。扶持发展信息技术、业务流程、知识流程等领域的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用公开、查询和监管制度,对企业信用状况实施动态、实时监控和管理。

9、文化旅游产业

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发展影视、新闻、演艺、动漫、手机购物、媒体零售等产业,推进广播影视制作、出版印刷等领域数字化进程。培育发展文化创意、包装设计、建筑设计等创意产业,重点发展数字内容、移动多媒体、IPTV互动电视网、移动数字广播电视网等文化新兴业态。培育新型文化市场主体,健全各类文化市场,建立和完善一批文化示范区。加快中南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长沙国家广告创意产业园、长沙天心文化产业园、长沙金鹰影视文化城建设,提升文化产业集约化水平,探索开展文化基地旅游。积极发展特色旅游城镇、野外拓展训练基地、户外汽车露营地等旅游新业态,重点推进炎帝陵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抓好云峰湖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云阳山和酒仙湖旅游综合开发,以及神农文化展示中心、中华茶祖文化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探索引进国内外专业公司合作组建市旅游集团,推进旅游休闲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复合型、效益型转变。突出遗产旅游、红色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促进湘西生态民俗风情旅游带、湘江生态旅游经济带、湘南山水人文旅游带、湘鄂粤武广高铁旅游带、湘东红色文化休闲旅游带、湘中大梅山文化化旅游带、湘北环洞庭湖生态度假旅游带建设,探索发展背包旅游业,促进汽车租赁业、旅游装备业等关联产业发展,培育一批“湘”字好大型旅游集团。

10、健康服务产业

围绕居民消费水平升级,丰富健康、家庭、养老等服务产品供给,提高网络购物、远程教育、旅游等服务层次水平,扩大文化创意、数字家庭、信息消费等消费市场规模,开辟妇幼保健、老年护理、休闲娱乐、健康咨询、陪护就医等消费新领域。鼓励非公立医院发展,引导医疗龙头企业加速国内布点,探索发展医疗连锁经营新模式。加快湖南健康产业园建设,尽快做好产业园规划选址工作,适当引进国际知名医疗机构来园区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引进韩国整形美容机构来湘开展业务,引进国家高端医疗研发机构设立研发分支机构,打造国内健康产业高地。探索发展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养老服务业,开展社区和家庭养老并重的养老服务试点。尽快制定养老服务机构行业准入标准和登记公告制度,提前布局养老服务退出机制,建立健全面向未来的养老服务机制。充分发挥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研究院作用,立足本地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研究开发新型中药、中成药以及保健产品,提高湖南中医药发展水平。

11、房地产业

适度发展房地产开发,鼓励发展房产租赁和房产中介。全面推进不动产登记,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交易秩序,适度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提质和提标,推动房地产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改善房地产开发结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普通商品房开发,适度开发高档住宅和商务用房,建立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供应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以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为主的城镇住房供应保障体系。加强工程标准体系和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两型”化住宅,提升住房品质。适当放宽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和贷款时间,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继续推进房地产开发、销售与物业的分业经营,加快住宅管理向社会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转变。

12、休闲服务业

积极发展休闲服务业,着力推动美容美发、足浴按摩和婚庆摄影业的发展。推进信息技术与休闲服务业的密切结合,促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变革,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提高计算机和网络在休闲服务业中的普及应用水平。建立健全企业诚信档案和客户服务跟踪监督机制,逐步完善服务企业和服务人员信用评估体系。加强市场日常监督,完善投诉处理机制,规范市场秩序。积极运用市场机制和政策手段,整合企业资源,鼓励大型企业加强资本运作和规模化经营,通过股份制改造、吸引国际与民间投资、发展连锁经营、组建企业集团等方式,实现跨区域经营和全方位服务,提升行业盈利水平和集约化程度。加快建立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以资本或服务为联结纽带,主业突出、管理水平高、辐射范围广、竞争力强的大型休闲服务业企业集团,提升休闲服务业的企业素质、现代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流通方式,积极开展管理、技术和服务创新,加快形成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13、体育产业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清理不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有关规定,取消不合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开放。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通过市场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承办赛事。推行政社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加快推进体育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拓宽职业体育发展渠道,鼓励具备条件的运动项目走职业化道路,支持教练员、运动员职业化发展。完善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积极推进场馆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营机制创新,引入和运用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场馆活力。鼓励场馆运营管理实体通过品牌输出、管理输出、资本输出等形式实现规模化、专业化运营。优化市场环境,完善政策措施,加快人才、资本等要素流动,优化场馆等资源配置,提升体育产业对社会资本吸引力。培育发展多形式、多层次体育协会和中介组织。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和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支持优势企业、优势品牌和优势项目“走出去”,提升服务贸易规模和水平。鼓励大型健身俱乐部跨区域连锁经营,鼓励大型体育赛事充分进行市场开发,鼓励大型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充分挖掘品牌价值。壮大长沙、株洲、湘潭、益阳、郴州体育产业集群,支持衡阳、邵阳、岳阳、常德、张家界、郴州、永州、娄底、怀化、自治州充分利用江河、湖海、山地、草原等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特色体育产业。优化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业及相关产业结构,着力提升体育服务业比重。大力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等体育服务业,实施体育服务业精品工程,支持各地打造一大批优秀体育俱乐部、示范场馆和品牌赛事。抓好足球场馆建设,制定足球场馆中长期发展规划,推广校园足球和社会足球。把体育产业培育成居民新的消费热点。

五、几点建议

(一)推进服务业与“四化”融合发展

实施服务业与“四化”融合发展工程,推进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一是面向新型工业化,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科技与研发设计业、商务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形成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新材料、钢铁有色、汽车等优势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二是以信息化带动服务业转型升级。推进服务业智能化,适时启动物联网应用示范。借助长株潭和郴州两个国家信息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契机,打造南北两个信息服务业集聚地。三是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综合服务业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四是推动服务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依托城镇促进服务业集聚,合理布局城镇服务功能区和服务业基础设施。

(二)以改革推动湖南现代服务业发展

改革是服务业发展最大的红利。一是改革垄断性服务领域的体制。改革政府部门通过成立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形式进入的公用非自然垄断(如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等环保服务)行业,减少官办事业单位。加快营业税改革,完善财税体制。二是推进大部制改革。设立内外贸统一归口管理的市场流通宏观调控部门,建立全省流通行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三)强化技术引领和新兴业态发展

运用先进适用技术、现代装备和科学管理理念,提升服务业质量和水平;依托信息技术、创意设计,催化发展新型服务业态。一是加快建设集智能运输、卫星定位于一体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普及无线阅读识别、智能标签、电子数据交换、不停车收费等信息技术。二是培育新兴产业。研制生产新型服务产品,加快发展电子商务、远程医疗、网络购物。鼓励电广传媒、出版集团等创新传播方式,发展数字出版、网络出版和影视传媒等。推广使用数字电视、交互式移动电视、网络电视、新闻网站和数字报刊等新兴传媒。三是促进业态模式创新。鼓励国内外知名医疗保健、教育培训集团设立分支机构,增加服务有效供给。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开展各种并购和联合重组。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和商业银行相配套、大中小金融机构相协调的金融服务体系。

(四)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积极拓宽股票上市、企业债券、项目融资、产权置换等筹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支持服务企业发展。省财政根据财力状况和服务业发展需要逐年增加投入。二是优化经营环境。实施照前审批事项并联审批,放宽服务业工商注册登记条件,逐步取消对各类专营商品的限制。三是减少服务价格政府定价和指导价,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引导服务业实行差别化收费,体现优质优价。四是减免税费。切实落实国家扶持现代物流业、文化产业、科技服务业、会展业、旅游业、金融业、软件业等税收优惠政策。

文章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微信平台

(编辑:管理员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