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夏小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大学生文化自信

时间:2018-10-29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夏小艳 佘金文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将“育新人”作为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之一。青年时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逐渐形成走向成熟稳定期。把高校建设成为“育新人”的重要阵地,就应当在大学校园中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担当复兴大任。

文化自信从哪里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一种文化有无影响力及其影响力大小,归根结底取决于其所蕴含和弘扬的价值观是否科学、是否高尚、是否进步,是否与国家、民族和整个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趋势相一致。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担当起追梦人和圆梦人的历史使命,就应当坚定文化自信,自觉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去。

文化归属与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源头。离开文化认同与文化归属孤立地谈文化自信,既不现实,也不深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大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体系,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各族人民共同拥有和不断增强的中华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和自信心的源泉。只有扎根于文化认同与文化归属之上的文化自信,才是更基础、更深厚、更广泛的文化自信。

强烈的文化自信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自觉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能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当代大学生处在文化价值碰撞、社会变革和利益关系调整的前沿,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激烈的社会竞争、多元的价值理念,有不少“成长的烦恼”萦绕心头。但越是众声喧哗,目迷五色,越要分清是非,越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的“压舱石”、价值的“定盘星”,只有深刻学习并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与价值理想,方能使其透彻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更加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很重要的一点体现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在世界舞台上独具优美的魅力。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其著作《中国问题》中指出的那样:“中国文明是世界上几大古国文明中唯一得以幸存和延续下来的文明。中国人的某些无与伦比的优秀道德品质,正是现代社会生活最最迫切需要的。在中国人所有的道德品质中,我最欣赏的是他们平和的气质。”

文化自信并不是与生俱来,也绝非一劳永逸、一成不变。过去相当一段时期里,我们内部由于存在着一股文化激进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去中国化”倾向成为少数人眼里的时髦,物化主义、消费主义、娱乐至上、极端个人主义一度甚嚣尘上,触手可及、但泥沙俱下的网络裹挟的负能量,解构着社会道德、价值取向等;外部环境上,日益深入的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给当代大学生“三观”形成产生着负面影响。

增强文化自信,很重要的一点是善于做人的工作。过去相当长时间里,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常被人诟病为“大而无当、大而化之”,这并不是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的问题,相反是我们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没有实现与时俱进,其路径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电视专题片《社会主义有点“潮”》成功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圈粉,佐证思想活跃的青年学生更容易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高校在青年学生教育引导、实践养成的过程中,多一些娓娓道来的故事、少一些高高在上的说教,无疑就能如空气遍布、如清水流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厚土”,真正入脑入心。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特约研究员)

(来源:湖南日报 ,2018年10月28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