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刘解龙:广泛汇聚体系化力量高质量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时间:2018-10-31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刘解龙

导读

扶贫开发是新中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也是最艰巨的任务。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之后,他又提出扶贫的“六个精准”:“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我国扶贫工作从此内涵更丰富、操作性更强、更为科学有效。

作为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首倡地,湖南应如何确保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湖南日报特约请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刘解龙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高超的政治智慧与强烈的使命担当,对精准扶贫这一“伟业”展开系统论述与统筹谋划,为我们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遵循与科学指南。湖南作为习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首倡地,当前应进一步调动各方资源、深度发掘各方潜力,汇聚强大的体系化力量,高质量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深刻认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客观规律,适应时代发展,以提高精准脱贫质量为核心要求。

事物发展都有其规律性与阶段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首先是经济发展问题,必须体现经济发展规律与发展阶段的要求。注重发展质量与形成发展体系,是经济发展进程较高阶段的标志与特点,必须通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来支撑和促进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正由调整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明确提出“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要求”,是对经济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与科学运用。提高精准扶贫质量,对于贫困地区和特殊困难群体而言,就是要逐一解决每个难题,确保其一个也不落下地如期脱贫、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提高精准扶贫质量,还必须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形成体系化的保障促进力量,让脱贫机制融入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让脱贫主体全面融入新时代发展潮流。

——深度对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对精准脱贫指标的内涵与结构进行丰富优化。

高质量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对已经脱贫和即将脱贫地区的脱贫指标应赋予其与高质量发展时代相适应的新内涵。在脱贫关键领域中,产业发展要适应高质量时代发展趋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根据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特点与要求,深度对接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高脱贫产业发展质量。

——整合各方资源,充分激发、广泛汇聚高质量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体系化力量。

2017年底,我省的贫困发生率为3.86%,高于全国的3.1%,在今后两年多时间里,要完成37个贫困县、3209个贫困村、216万贫困人口脱贫摘帽,任务艰巨繁重,需要用体系化力量构筑起高质量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坚实基础与整体保障。

一是产业体系力量。要有效改变脱贫产业分散化、碎片化发展现象,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出发,充分培育产业发展的资金资源、市场环境、科技创新、营销渠道、合作企业、社会力量等要素,构建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发展竞争力的产业发展体系,形成保障和促进精准脱贫产业发展的体系化力量。

二是制度体系力量。运用制度创新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我国反贫困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途径。既要落实好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强化“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又要加强考核制度建设,强化监督与问责制度,依靠制度体系压实压紧各级组织责任,还要打好党的惠农政策“组合拳”,推动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整体上台阶,建立起精准脱贫与可持续发展紧密融合的制度体系。

三是区域整合体系力量。要在横向体制、机制体系构建上下功夫,将不同区域脱贫资源连接起来。比如各地扶贫、脱贫产业往往是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市场需要而兴起的农产品种植业,彼此间联系不紧密,村级合作社等组织的市场竞争力量很弱,也缺乏整体性市场开拓能力。这种主体零散化、产业碎片化现象亟待改变。与此同时,要统筹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以实施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来巩固脱贫成果,提升群众整体满意度。

四是基础体系力量。现阶段精准扶贫中,不同社会责任主体分别根据自身优势与特点,选择不同的扶贫方式,形成了不同扶贫内容,比如产业扶贫、交通扶贫、水利扶贫、电力和网络扶贫、教育扶贫、人居环境整治等。扶贫项目与资源常常“各自为战”,影响了其脱贫功能的充分发挥。应进一步强化各扶贫项目、资源的关联和连动。比如对于那些为脱贫而建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要善于通过科学规划、互联互通,充分发挥乃至扩大其功能,有效提高它们的系统性成效。

五是主体体系力量。在制度主体上,进一步落实好“省负总责、市县落实、乡村实施、合力攻坚”责任制,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形成“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有序结构与严密体系。在责任主体上,对党政领导、扶贫对象、驻村干部、企业家、科技人员、志愿者等进行科学的责任分工,做到各扬所长、相互补充,以形成更加强大的精准脱贫主体体系。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理工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来源:湖南日报 ,2018年10月30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