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肖万春: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新高地大力推进湖南高质量发展

时间:2018-11-26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肖万春

导读

产业转移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一些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地区转移。

伴随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拥有“一带一部”区位优势的湖南,理应争当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领头雁”。《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总体方案》获批,无疑为这一征程按下了“快进键”。

如何按照方案部署建设好示范区、助推湖南高质量开放发展?《湖南日报》特约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肖万春

《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总体方案》获批,标志着我省承接产业转移迎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同时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平台。

面对这一机遇,我们必须立足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提出的“一带一部”战略定位,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有力、有序、有效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构建产业结构优化、开放体系完善、区域联动发展、行政服务高效、示范效应显著的发展新格局,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新高地,当好承接产业转移“领头雁”。

——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谋划示范区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让广大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稳定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因此,一定要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贯穿到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各个领域、环节,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编制并实施示范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推动绿色发展;强化政策激励,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就近就业,有效解决“民工潮”带来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农村空心化等社会问题;加强产业转移政策与精准扶贫政策对接,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致富门路。

——顺应世界转型发展趋势,走提升式承接产业转移之路。

当前正值国内外产业大调整、大变革、大转移时期,必须坚持创新引领,积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

因此,在示范区建设中,要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弥补比较劣势,大力提升承接转移水平,防止简单、低层次的产业承接。要适应全球要素优化配置与国际产业调整升级的要求,突出加工贸易产业承接重点,依托示范区现有产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围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因地制宜承接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农产品深加工业、现代物流业、健康养老业、文化旅游业等产业,形成承接产业转移的技术领先优势,促进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提升示范区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能力。

——按照差别竞争、错位发展原则,优化产业承接布局。

示范区涵盖的6个市州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各不相同,应打破行政壁垒,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统筹规划产业园区建设,制定发布承接产业转移目录,合理确定产业承接的着力点和主攻点,形成借势发展、错位发展、竞合发展、互补发展的新格局。要突出建链、补链、强链,大力引进三类“500强企业”,建设一批规模大、集中度高、竞争力强的承接产业特色园区,走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道路。

郴州、衡阳具有国家级高新区、综合保税区等园区平台优势,应重点承接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吸引研发、营销、服务等环节转移,推动装备制造、有色精深加工、资源化工等重化工业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承接转移;永州、邵阳、怀化、自治州绿色、旅游资源丰富,应重点承接生态旅游、文化创意、冷链物流、商务会展等产业,引导生物医药、纺织轻工、优势农产品加工、节能环保等产业转移。要促进现代物流、高端制造业生产加工环节、制造业龙头企业向交通沿线城市和县域特色园区布局。

——适应国际产业链反梯度分工要求,深化开放合作。

面对国际产业链集群式提升转移趋势,应以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把湖南作为“过渡带”的开放优势和“结合部”的合作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同时,应注重逆梯度承接,直接引进、消化、吸收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资回报率高、节能降耗高的现代产业,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要深化对接“一带一路”,扩展与东南亚、中亚、西亚、欧洲的国际物流通道,加强与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在工程机械、环保机械、农业产业等方面的合作。推进与珠三角地区在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科技金融、信息平台、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体系,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在贸易金融领域的合作。提升与成渝城市群、京津冀等地区的合作层次,推动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加强示范区与省内长株潭城市群、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对接,推动产业协同,促进联动发展。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着力深化“三个创新”。

推进示范区建设,应立足打造成本“洼地”、服务“高地”、融合“舞台”,致力深化“三个创新”。

一是创新组织机制。建立健全领导组织机构,落实市州在示范区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强化联席会议制度,构建省市协同、市州协调、政企联动的推进机制,加强对承接产业转移的监督、考核及其结果运用。

二是创新政策运用。鼓励示范区充分用好国家、省一级支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从承接产业转移的难点入手,制定财税扶持、金融促进、要素支持等政策,积极创新贸易通关便利化举措,提升要素支撑能力。

三是创新营商环境。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大力实施“体制创新、行政提速、优质服务”营商环境创新工程。坚持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投诉问责制,切实提高行政办事效率,使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成为创新福地、创业乐园。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特约研究员)

(来源:湖南日报 ,2018年11月24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