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隆国强:践行智库新担当开掘经济新动能

时间:2016-12-08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隆国强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专门组织各研究部(所)的研究人员,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的学理性研究阐释,初步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自本期起《中国发展观察》开辟“‘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推进高端智库建设’笔谈”专栏,陆续刊发这些成果。

自 2013年4月 1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出重要批示后,智库建设被列入新一轮改革重要任务之一。中宣部牵头制订了智库改革方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经过中央深改组批准,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智库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全国上下掀起了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高潮。

从去年开始,中宣部积极组织建设中国特色高端智库的各项试点工作。 2015年12月1日,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会议召开;2016年1月 22日,中宣部又牵头组织了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扩大会议,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

总体来看,目前,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无论是政策研究质量的提升,还是体制机制的探索创新,均有重要进展。但我们也应认识到,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仍然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秉承政策研究传统 探索智库新职能

在新形势下,我们须进一步明确智库的职能。智库既要履行好政策研究这一传统职能,也要扩展和探索新的职能。

智库的传统职能,也是其最基本职能就是政策研究。随着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政策制定的过程对科学性、系统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专门研究公共政策的智库便应运而生。近百年历史上,世界各国的智库都做出很多的探索,也形成了一些成熟的政策研究方法以及支撑决策的体制机制。中国的智库也有很长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面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艰巨任务,中央批准设立了很多新的智库,原来很多部门所属的官方智库也在转型并积极开展政策研究。

政策研究最重要的是如何能够提升政策研究的质量。中国智库的数量很多,即使在世界范围来比对,我们依旧是一个智库大国。事实上,无论是中央政府的决策需求,还是地方政府的决策需求,都是非常强烈的。但是从支撑决策的角度来看,我国政策研究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低水平的重复,真正有高质量的、系统性的研究成果仍然不多。诚如习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为中央的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撑。

政策研究是智库的一项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职能。习总书记明确要求,“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高端智库试点以来,确实取得了明显进展,出现了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政策研究成果。但是与中央的期盼、与各级政府的需求相比,中国智库还需要多方面着力,以提升政策研究的水平和质量。

近年来,新型智库建设又出现了一项新职能,即政策评估。政策评估在发达国家已有颇多实践。过去,中国也有过一些政策评估,但数量仍相对较少。无论从理论上还是方法上,我们都需要进行再探索。本届政府以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官方智库承担起了越来越多的、密集的政策评估任务,包括党中央交办的、国务院交办的以及其他政府部门委托的,等等。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在努力探索,如何在中国开展第三方评估。因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了专门的团队,重点研究如何做好相关评估工作。尤其在方法论层面已做出不少探索,其中一些政策评估成果更受到了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和高度评价。

毋庸置疑,这一任务非常重要,我们也依旧在不断探索之中。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为例,目前承担的评估任务从内容来看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改革方案的评估。包括改革方案在制定过程中事前、事中、事后的评估;第二类是关于政府重大决策的评估。比如近期调研时,我们参与了“三互大通关”的评估,这是贸易便利化领域的一项重要决策,由海关总署牵头,十余个部门共同参与的一项改革。受政府部门委托,我们对其进展、问题、效果以及如何改进提出第三方的意见;第三类是涉及对外谈判方案的评估。随着中国越来越开放,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国家进行各方面的合作谈判,比如围绕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进行谈判,中美商谈双边投资协定等。这些重大的对外商务谈判都需要做成本效益的评估。任何一个国家在这样的商业谈判过程中,都需要非常认真、系统、全面地来评估谈判带来的影响。因此,要对这些谈判做很多家庭作业,针对不同的谈判方案进行详细评估。

智库的新职能之二是政策解读。这也是建设新型智库日趋重要的一项职能,即通过智库向社会准确地解读政策(包括政策的目标、政策的原因、政策的内容等),使社会各界更好地、更加准确地理解政策,从而让政策落实有一个更好的社会氛围。这对于政策的贯彻落实非常重要。尤其在互联网时代,每当一项政策出台后,便会出现各式各样的解读,每个人都是一个自媒体。社会公众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最重要的挑战是如何在如此多的信息里读到权威信息以及如何去甄别信息。因此,高端智库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在于,为社会公众提供权威的、准确的政策解读。

智库的新职能之三是智库外交。近年来,习总书记多次对智库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隐含着的是,在中国和平发展的过程中,在中国和世界的交流过程中,智库有其独特价值。如今我们说,要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但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自己要把中国故事研究透,对中国的发展经验要进行系统地梳理、总结、提炼,要把具有共性的内容总结出来与世界分享。同时,也要认真学习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

国际交流是智库建设的一项长期工作,过去,我们更多的是学习别国经验。如今随着中国发展的成功,更多人更加关注中国的成功故事、成功原因,想学习中国的经验。在此过程中,我们一方面确实要有“四个自信”,要在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另一方面也应保持清醒,在任何时候都要抱有一种谦虚的心态,向世界各国学习。万不可因为已经取得的成绩而骄傲自大。

中国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爬坡过槛”的关键时期,对于即将迎接的各项挑战,一方面我们应积极思考和应对,找到解决方案。同时,也要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毕竟,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追赶者。很多问题在其他国家或许已经出现并且有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因此,今后我们应在“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一如既往地保持谦虚谨慎,向世界各国好好地学习。

近年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紧紧围绕国家战略也做了很多智库外交的工作。比如每年一度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已然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论坛;同时,围绕着习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我们也已举行三届丝路国际论坛。其中,配合习主席对波兰国事的访问,今年该论坛选在华沙举行。习主席、波兰总统、波兰总理和副总理都亲临论坛开幕式并作主旨演讲;此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还牵头组织了丝绸之路国际智库网络, 40余个国家的智库、国际组织共同围绕“一带一路”的推进和落实进行交流。

中央政府还批准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代表中国加入OECD的发展中心。我们知道,OECD是一个富人俱乐部。而如今中国在全球的经济影响越来越大,OECD与中国的交流合作也越来越多。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加入其发展中心,成为发展中心的成员。如此,既保持了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又使得中国和OECD的合作更加机制化。此外,习总书记在去年联大会议上宣布要成立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这项任务也交给了国务院发展中心来筹建,等等。

在智库的国际交流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来推进智库外交。近日在成都举行的“中英改革和创新论坛2016”,也是李克强总理于前年出访英国时的一项重要成果。该论坛是根据2014年中英两国政府联合声明,由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Chatham House(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在两国政府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创立而成,旨在建立起一个中国智库与英国智库间的交流合作机制。会议期间,中英双方交流非常坦诚、深入,而这亦与一般政府间的交流有着很大不同。

应该说,智库外交所开展的国际交流、国际合作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为国家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做出独特贡献。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智库人需要更加努力地去明确、去拓展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积极拓展自己应该承担的相应职能。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三大要素不可或缺

在建设高端智库方面我们已进行了颇多探索。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我认为,其最核心、最重要的三大要素是:组织文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以及体制机制建设。

组织文化是智库的灵魂。凡是成功的智库,都有自己独特的智库文化。而这种智库文化,往往是其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逐渐磨合、探索、形成的。已经有三十多年历史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总结提炼出的核心文化是:唯实求真,守正出新。这也成为我们未来要遵循的指南,是我们组织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

秉承组织文化的要求,我们在智库建设过程中须始终坚持“唯实求真,守正出新”这八字方针。既要有端正的、良好的学风,更要重视创新。智库既是一个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同时还要解决方案导向。每一个关心社会进步的智库人的共同职责,都应是努力找出社会存在的问题。但智库人与普通从事理论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分子所不同的地方在于,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发现问题和批判的层面,更重要的是要提出未来改进的目标,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所以,智库的研究一定是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解决方案导向的综合体。智库研究要善于发现问题,要始于问题,但不能终于问题,应终于解决方案。只有提出了一套合适的解决方案,对于我们的研究成果而言才是完整的。

人才队伍是高端智库的基础。智库的政策研究、解读、评估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职能的履行都是密集的、高水平的智力过程,都需要靠人才来解决。智库的人才,首先应具备受过各方面系统化专业训练的专业知识。同时,与理论研究人士的差别在于,智库人才的研究不能过窄。每一项政策都是相互关联的,这就要求智库人才要具有更加全面的知识和更加宽阔的视角。除业务素质外,更加重要的一点是智库研究人员的政治素质、政治素养。智库研究人员应具备政策的把握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政策研究进程中,能够对一个国家的国情有深入地了解,能够自觉地和党中央保持一致。这就要求智库研究人员在研究中要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从事政策研究的荣誉感。

高水平的智库人才,是决定一个智库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但在目前条件下,尽管始终致力于人才引进,我国的高水平智库人才总体上仍是匮乏的。所以,除了吸引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人才,要把培养人才作为建设高端智库的重要内容。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也做了很多探索。一方面,通过团队让年轻的研究人员能有更多机会参与到高水平的重大课题研究中,在干中学。另外,我们会选派优秀人员到地方政府和企业挂职,以增加实践经验。同时,我们也选派中青年人员到国外高水平的大学、智库进行访学交流,等等。相信这一系列的努力,会大大提升我们智库新生代研究人员的国际视野、对政策的理解和对现实情况的把握能力。

相较于吸引、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也尤为重要。要营造一个宽松的学术环境、一个民主的学术氛围,我们一直坚持“内部研究无禁区,对外发表有纪律”,要让每一位研究人员在智库研究中充分发挥其所长,发挥其聪明才智。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做好智库建设的第三个重要方面,即建设一套适合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体制机制。

体制机制是高端智库的保障。我们已深刻认识到,针对智库,特别是针对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官办智库,目前这一套体制机制是不适应的。简单地把智库比照行政部门的管理制度,不适合智库的运作。目前,在高端智库试点工作中,虽然已经在智库的人事、薪酬、科研管理、经费管理、国际交流等方面做了很多体制机制的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但是体制机制创新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特别是官方智库的一些体制机制创新涉及更大范围的体制。

除以上方面的创新之外,还有一点尤为重要,要通过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提升政治素养,保证智库在研究工作中能够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能够进一步提升研究人员的责任感、荣誉感,为政策研究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这是中国官方智库特有的一个体制优势。下一步在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进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使我们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能够同步提高,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文章来源:《中国发展观察》2016年第23期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