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胡艳: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7-02-17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胡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 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自此,我国智库建设迈上了快速发展轨道。合肥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院是合肥市政府与安徽大学携手共建的新型智库。成立三年来,高质量地完成了一系列政策咨询研究任务,取得丰硕成果。现结合研究院工作开展情况,对高校新型智库建设谈几点体会与思考。

校地合作是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的坚实基础

当前,我国进入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新时期,各地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艰巨繁重,迫切需要加强地方特色智库建设,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而高校人才资源集中、学科门类齐全、基础研究力量雄厚、对外学术交流广泛,智库建设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加强校地合作,共同打造地方特色新型智库,是适应形势发展的必然之举。

合肥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院筹建于2013年12月,从筹建到运行,时间短、任务重、见效快,充分体现了校地双方领导对新型智库建设的高度重视与高效推动。在合作过程中,合肥市政府以项目化和日常化相结合的方式,为研究院开展课题研究提供经费资助和调研便利。研究院派青年教师和博士生到合肥市政研室常态化驻点对接,以及时了解政府多层次、多方面的决策需求,以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院的成立,适应了合肥市建设“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迫切需要。校地双方通力合作,是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的坚实基础。

科学定位是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的方向保证

《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明确,“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同样需要科学与明确的定位,这是提升服务功能、形成自身特色的方向保证。智库是高校服务社会的一个方面,是在高校发展建设基础上生发出来的一种新型科研组织和功能,因此要正确处理好问题导向与学术导向的关系。只有解决好学术上的“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才能解决好对策上的“怎么办”问题。这就要求高校智库建设既要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又要以深厚思想和丰富知识为基础依托。

合肥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院成立之初就明确了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升能力为核心,按照“前瞻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要求,把“提出对策、转化决策、实施政策”作为目标,紧紧围绕合肥在安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 “领头羊”地位和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新定位,研究合肥都市圈、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的互动联动发展机制和路径,打造特色鲜明、服务地方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的新型智库。成立以来,研究院先后完成了《中部四省会城市深化合作路径与实施策略研究报告》《合肥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路径研究》等重大课题;《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及时组织人员开展政策解读,提高了政府政策运用的时效性;参与或承担了合肥经济圈以及合肥市、区(县)等“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人才建设是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的关键环节

坚持人才为先,凝聚一流团队,是新型智库增强研究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高校具有人才与学科优势,在智库建设中可充分吸纳多元化的专业人才,凝练一支跨院系、跨学科、跨领域的高水平、负责任的研究队伍,并促进学者型人才向智库型人才转化、学术研究成果向对策建议转换。

围绕打造新型智库,合肥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院放眼全国汇聚人才,形成高水平的专家团队。现有专职和兼职研究人员100余人,分别来自经济学院、商学院、管理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社会与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法学院、历史系等,绝大部分拥有博士学位。同时,以安徽大学为主体,协同省内外著名机构及其专家学者,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上海城市发展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南京中科院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和安徽省社科院、社科联等,共同参与学术与对策研究。研究院注重引进和培养年轻优秀人才,已引进区域和产业经济学、城市经济与规划专业的优秀博士毕业生充实到队伍中来;选派青年教师和博士生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到市直相关部门学习,或到县乡挂职锻炼。通过举办学术沙龙,邀请国内外学者就热点问题作专场学术报告,鼓励支持研究人员赴全国各地参加学术会议,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吸收成果。

机制创新是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的制度保障

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形成既把握正确方向、又利于激发智库活力的管理体制,如规范的内部治理机制、供需之间的广泛合作交流机制、信息共享机制、持续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科学的成果考核与评估制度等,是高校智库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为保证规范有序运行,研究院制定章程、课题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实现了内部管理民主化、制度化、科学化以及运行机制常态化,保障了课题研究质量的稳定水准。研究院采用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安排开展课题研究,并建立长期跟踪研究、持续滚动资助的长效机制。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研究院精选组合科研团队参加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竞投标,增强了科研平台的资源整合力。与此同时,创新智库薪酬与绩效管理办法,完善成果考核与评估制度,科学认定研究人员贡献,满足研究人员合理薪酬预期。在合作交流与信息共享方面,研究院深入合肥市开展对接性调研,促进理论研究与政府工作有效对接。目前,研究院与合肥市、区(县)已建立起彼此信赖的密切合作关系,与省内外、市内外的相关机构和学者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在不断演进的区域经济理论与区域经济实践之间搭建起一座宽阔、结实的“桥梁”。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合肥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院)

(来源:安徽日报 ,2017年01月23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