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章寿荣:定制是提高智库产品有效性的路径

时间:2018-01-19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章寿荣

摘要:智库产品是智库观点的显性表达,智库产品的质量是衡量智库价值和智库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为了更好地推动智库发展与新型智库建设,需要研究一个基本的问题:如何提高智库产品的有效性。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定制”,来分析定制生产智库产品的必要性,进而探索出需求导向型的智库产品定制思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思想库,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智库产品作为智库观点的显性表达和智库研究的智慧结晶,是智库影响政府决策、发挥咨询功能的主要方式,决定着智库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使命、新征程呼唤中国智库要创造新理论、新思想。基于此,本文从 “定制”视角来探索如何提高智库产品有效性、凸显智库产品价值。

看点01智库产品的定制视角

“定制”一词,最早起源于英国伦敦萨维尔街的服装行业,英文用“customization”来表述,其意为完善设计、优化产品,合理收取定制费用,以合作为本,提供一对一完美服务。简言之,定制就是为个别客户量身剪裁的思路和活动。随着时代发展,定制的含义逐渐丰富,作为广泛使用的经济学词汇,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个性化,即按照顾客的需求和描述,打造独一无二、个人专属的产品,使产品和服务与个人实现最佳匹配;二是效用最大化,即定制产品的设计、功能和特性最大程度符合消费者的个性化需要,使其产生心理上的最大满足感。

智库产品是思想市场的产品,具有政策性、社会性、科学性、外部性及智慧性等特征,追求的是公共政策影响力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而不是利润最大化,这使之不同于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品。然而,作为可交换的劳动产品,智库产品也具有一般性商品的属性,有明确的需求者。因此,智库产品也可以像一般性商品那样,通过定制来提高有效性、实现效用最大化。

在定制智库产品市场中,定制主体是作为智库产品生产方和供给方的智库,定制客体是作为智库产品需求方的党政机关、社会组织、企业甚至公众等,定制方式是定制主体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定制客体的需求,由此确定研究议题、组建合作团队、深入调查研究并产出效用最大化成果。通过定制生产智库产品,一方面,满足党政机关、媒体和社会公众的需求,提升智库产品的价值;另一方面,智库研究人员会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继而将产生的内在动力投入新一轮的智库产品研发。如此循环往复,有利于实现智库产品定制双方的共赢。

看点02定制智库产品的必要性

1.突破智库产品质量瓶颈

近年来,随着我国智库数量激增,智库产品层出不穷、良莠不齐,总量可观但质量不高。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研究议题针对性差、与实际情况脱节;研究思路缺乏创新;研究内容空洞、问题分析浅显、缺乏深度和独到见解;盲目追逐热点、忽视未来前沿性问题研究;缺少系统性研究、规范性研究和基础性研究等。正如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所讲,“有的智库研究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问题,有的存在重形式传播、轻内容创新问题,还有的流于搭台子、请名人、办论坛等形式主义的做法” [1]。正是由于智库研究中存在的这些弊端,导致一些智库产品存在盲目生产、数量可观而质量不高、决策咨询的转化率低、公众认可度低等问题。

智库产品的质量是智库实力的彰显,是衡量智库影响力的重要标准,是决定智库未来发展的生命线。突破智库产品的质量瓶颈,是发挥智库功能的必要条件,更是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内在要义。定制是针对个性化需求生产产品的活动,通过定制生产智库产品,可以对症下药,解决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化解最急需化解的矛盾,从而有效避免智库产品的粗制滥造和无序扩张,实现智库产品由注重数量向质量发展转变。

2.实现智库机构与党政机关之间的供需平衡

当前,我国智库产品供给和党政机关决策咨询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集中表现在缺乏有效的供需匹配和供需渠道不畅通。一方面,作为供给方的智库,它所提供的发展研究报告、决策咨询专报等智库产品数量、种类繁多,但由于一些智库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研究成果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作为主要需求方的党政机关,在数量繁多、质量不高的智库产品面前眼花缭乱,逐渐对智库产品失去兴趣、缺乏重视。另一方面,党政机关习惯于按照惯例,在熟人圈内找咨询专家,导致少数智库研究人员忙于应付,忽视实地调研和研究成果质量。此外,大多数智库只能靠“感觉”或是“经验”来猜测党委政府对公共事务决策咨询的需求,而基于“感觉”或“经验”生产的智库产品往往是不靠谱的,很可能造成社会问题分析的模糊性和过时性。长此以往,由于智库和党政机关供需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智库产品供需不匹配、不平衡,造成智力资源浪费。

实现智库机构与党政机关之间的供需平衡,必须处理好智库产品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关系,这就需要对智库产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定制可以成为缓解智库产品供需双方结构性矛盾的有效选择。通过定制,实现智库产品的有效供给,破除智库产品结构失衡、有效供给不足和产能过剩并存的难题。

3.营造公平竞争的智库产品市场环境

智库产品市场本质是思想市场,智库发展的好坏最终取决于思想市场的发育程度。我国目前的智库产品市场缺乏公平竞争的环境,非政府智库(如高校智库、民间智库)与政府智库(如党校行政学院、社科院等)并不具备同等的竞争主体地位[2]。政府智库获得政府全额财政拨款,生存压力小,与党政机关合作较多,有机会接受其委托开展的课题研究,更容易摸清党政机关需求。虽然具备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政府智库习惯行政化体制运作模式,研究方式陈旧、动力不足、效率较低。高校智库科研实力雄厚、学科建设齐全,但缺乏与党政机关的信息对接,其研究成果难以满足党政机关需求。民间智库不论是从经费、科研实力,还是与党政机关沟通交流、掌握相关信息资源等方面,都无法与官方智库和高校智库相比。

一个充满活力的思想市场不仅是学术卓越的先决条件之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知识基础[3]。在智库产品市场中,通过定制,各类智库能够公平竞争、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突出个性化服务,从各自擅长的领域向有相关需求的党政部门提供一对一的专业化咨询服务,进而提出新观点、新理论和新思想,做到量体裁衣、因地制宜生产智库产品。这样一来,在满足党政部门需求、赢得信任和尊重的同时,也能避免智库产品粗制滥造、无序扩张,从而净化智库产品市场,营造公平竞争、主体平等的市场环境。

看点03需求导向型的智库产品定制思路

1.从国家大政方针中寻找需求

对于智库机构来说,学习、读懂、研究国家大政方针,有利于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正确看待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战略机遇和国际条件等,准确把握党和国家确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智库机构应高度关注国家大政方针,研究党政机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困难、压力和挑战,从中寻找党政机关解决相关问题的需求,找准关键点,对症下药,确定研究议题,组织团队开展调查研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带来新使命、新思想、新战略、新征程,这就为智库机构提供了新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思路。只有定制符合国家和党政机关需求的智库产品,才能更好地发挥智库产品的价值,服务于政府政策制定与实施,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2.从党政领导决策思维中寻找需求

党政领导决策思维实际上表明了他们对社会问题和矛盾的主动体认过程,集中体现了他们的核心关注点和价值倾向,这些都是智库产品进行定制的重要依据。对党政领导决策思维的把握可以从解决问题、达成目标、价值依归三点进行。简单而言,智库产品要围绕党政领导当前最为关心和最想解决的问题进行定制,以达成解决问题的特定目标为结果导向,努力实现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

领导决策思维属于意识范畴,必将通过一系列语言、文字及活动等形式体现出来。因此,对于领导决策思维的现实挖掘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党政领导重要会议讲话,特别是党代会、党的常委会讲话等;二是党政领导宣读的官方文件,特别是公开的党代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以及人大重大政策等;三是党政领导的重要调研活动,从中了解党政领导关注的地区、关注的问题、关注的矛盾以及未来的工作方向。通过细致考察和分析,就能为智库产品的定制提供充足的需求来源和有效的现实依据,从而为有效定制智库产品奠定坚实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3.从与政府职能部门互动中寻找需求

智库产品先天具有的政策性属性使之必然与政府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智库产品本身就是应政府政策需求或服务于政府政策制定与实施而生的[4]。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政府的政策制定,智库要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增强与政府部门的互动,做到“急政府之所急”“想政府之所想”,挖掘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的需求。然而,我国大多数智库目前并未与政府部门实现良好互动。政府研究室、社科院等官方智库与政府部门联系较为密切,如承接党政机关发布的课题,承办或参加政府职能部门举办的会议,通过决策咨询专报、发展研究报告等内部刊物向党政机关报送研究成果等。但是,这些联系方式未实现常态化、制度化,造成官方智库通常处于被动状态、缺乏寻求政府需求的主动性。另外,由于政府准入门槛较高,民间智库往往难于、少数高校智库怠于从党政机关获取相关决策咨询需求信息,也就难以为服务党政决策咨询提供及时有效的智库产品。

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系,是定制生产智库产品的必要条件。官方、非官方智库机构可以尝试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增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互动:一是定期联合召开主题学术研讨会,由智库组织根据当前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会议主题,邀请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领导或工作人员参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二是与政府部门进行人才交流,邀请政府部门离退休干部到智库任职,或培养有管理能力的智库专家学者到政府部门挂职锻炼;三是建立信息“需求-供给”平台,政府职能部门可在此平台发布决策咨询需求信息,智库机构提供相关智库产品的供给服务信息,实现双方信息对称。通过与政府部门的互动,智库机构便于获取更丰富、更精确的满足政府需求的信息资源,从而针对不同需求确定专业性议题,发挥各自优势,迸发专业智慧,定制提供智库产品。

4.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寻找需求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改善,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得以解决。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内在要求。这为智库机构生产智库产品提供了另一种定制思路:树立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研究议题,从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中寻找党政机关决策咨询需要的关键点。

鉴于此,智库机构必须准确认识和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一方面,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逐渐聚焦在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满足需求等高层次的需求。具体而言,这些高层次的需求是人民群众对更稳定的工作、更公平的教育、更经济的住房、更优质的医疗、更舒适的养老等方面的需求,以及对健康人格的确立和精神家园的重建等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另一方面,智库机构更应该实时关注民生,通过定期举办座谈会、官方网站设立“听取社情民意”专栏等方式,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联系,进而了解人民群众生活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在此过程中,智库机构也要培养角色转换意识,站在政府角度思考如何更好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即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寻找政府解决相关问题的需求,定制生产智库产品,提高智库产品进入政府决策视野的概率,促进智库产品向公共政策转化,进而提升智库产品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话. 人民出版社,2016:26-27.

[2]朱旭峰,韩万渠. 中国智库建设:基于国际比较的三个维度. 开放导报,2014,(4).

[3]科斯. 中国改革:商品市场与思想市场的发展. 学术界, 2012,(2).

[4]郭宝,卓翔芝. 智库产品的属性及独特性研究. 智库理论与实践,2016,(2):22.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来源:《中国国情国力》,2018年1月18日 )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