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全球智库评价研究报告(2019)》在京发布

时间:2019-11-13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张胜

由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智库建设与评价高峰论坛日前在京举行,会上发布《全球智库评价研究报告(2019)》。基于“全球智库综合评价AMI指标体系”,报告选取了美国、英国、日本等5个国家和大洋洲、东南亚等6个地区的智库进行评价研究,从吸引力、管理力、影响力等方面观察智库发展情况。

《美国智库研究报告》指出,从数量、类型、地域分布、资金流向、研究领域、运营模式等方面综合考量,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一智库强国。美国智库以小规模、小体量为主,专职研究人员数量不多,上百人规模的智库在美国已属大型。美国智库普遍重视在研究过程中积累和使用数据资源,主要靠国内网络和国际网络发挥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比如,近年来美国智库尤为关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投资项目资金数据,建立了小型的专业化数据库。这提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鼓励数据资源共享,同时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相应法治环节的健全完善。另外,如何建立智库与智库、人员与人员之间的高效协作网络,提升国内外影响力,应成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着力点。

《英国智库发展报告》指出,拥有上百年发展历程的英国智库,其研究成果具有跨学科和专业化相结合的特征。除了专注于自身研究领域,还有部分英国智库选择细分领域开展跨学科研究。例如,查塔姆社(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的优势研究领域是国际安全,在此基础上深入到网络安全、全球治理、公共健康等领域。英国智库的研究人员与该国政界、学界保持着活跃的往来,这种人际网络使得英国智库可以向政界、学界高效传递其研究成果。此外,善于利用互联网平台传播政策信息,也是英国智库增强社会影响力的主要途径。

日本是亚洲现代智库建设的先行者。《日本智库研究报告》指出,日本政府为强化智库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使其运行和管理有法可依。注重年轻人的培养和储备是日本智库人才吸引力的一大表现。很多日本智库针对青年人员设有定期轮岗和外派的研修制度,也会接受相关合作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智库从事研修工作。这种人才交流和培育机制,为青年研究人员提供了学习与实践的机会,有助于其直观全面地了解掌握政策制定部门的运行机制、流程设计等。

据介绍,上述案例智库的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这11个国家和地区既包括中国、美国、日本等智库大国,也包括非洲、拉美等热点地区,还包括中亚、东南亚等地区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较好地体现了不同地域、不同政策环境下的智库发展特点。当前,全球范围内“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频发,引发人们对智库作用形成新的认识。观察和反思全球智库发展进程中的挑战和问题,有利于我们反观自身,更好助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值得关注的是,《全球智库评价研究报告(2019)》不以排名的形式呈现研究,而是通过案例展示智库发展规律,分享智库建设经验,勾勒了全球智库建设的历史脉络和发展坐标。

论坛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学部委员蔡昉就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出建议:进一步明确智库的发展定位,有的放矢地规划智库发展;注重智库内在要素的积累和利用,扎实推动智库建设,避免急功近利;将智库建设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结合,使智库真正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发挥智库在提升国家软实力中的作用,为中国经济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有利条件;科学公正地进行智库评价工作,坚定政治方向、加强学术研究,确立评价话语权。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主任姜培茂指出,智库评价是激发智库活力和研究人员创造性的重要支点,科学规范的智库评价体系,对于完善智库内部建设、提升智库研究质量、规范智库竞争秩序,对于从总体上把握智库发展大局、指引智库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更好发挥智库评价的作用,需要认真总结中国智库建设的实践经验,深化对智库评价“中国标准”的研究,逐步形成智库评价的“中国方案”。

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主持。发布环节后,来自各级各类智库及研究机构的相关从业者分别就“智库国际化建设的经验与启示”“通过‘一带一路’研究看智库对策能力建设”进行研讨。其后的闭门研讨会上,与会者围绕“智库的对外传播”“智库的话语体系建设”展开交流。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胜)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