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形势报告(2021)》发布

时间:2021-03-03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高莹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高莹)2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2021年度国际问题研讨会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形势报告(2021)》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谢伏瞻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

世界经济重启增长

谢伏瞻表示,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各国人民生命和健康面临严重威胁,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人类经历了史上罕见的多重危机。面对百年未遇的疫情大流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了人间大爱,用众志成城、坚韧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世界各国人民也以巨大的决心和勇气同病毒展开殊死搏斗,依靠科学的力量,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全球抗疫取得初步成效。

谢伏瞻指出,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经济下挫之后,2021年世界经济在此前较低的基数上重启增长。支持世界经济恢复性增长的因素包括疫情随着疫苗普及逐渐平复而带来的供给恢复、疫情期间被迫压缩和延期的需求释放、刺激性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开始显现等。尽管世界经济有望重启增长,但可能阻挠甚至中断经济复苏的风险挑战依然存在。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较为薄弱,并且面临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持续性不够和协调不畅的潜在威胁;另一方面,疫情走向的不确定性也给经济复苏带来挑战。以上风险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谢伏瞻强调,世界经济的稳定复苏有赖于全球疫情的有效控制,为此我们要凝聚合作共识,增强合作信心,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一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完成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世界各国应在抗疫问题上团结协作、合力应对,加强联防联控和疫情防控的经验交流,探讨开展传统医药合作,提升卫生医疗合作水平。特别是要加强疫苗研发生产分配合作,让疫苗真正成为各国人民用得上、用得起的公共产品。二是坚持开放合作,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强大动能。各国特别是主要大国需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三是坚持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缔造人类美好未来。只要主要大国在全球抗击疫情的战役中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标尺,秉持对全世界遭受病毒侵袭人民的悲悯之心,竭尽全力守护好本国脆弱群体以及其他脆弱国家的卫生安全防线,向全世界传递人间大爱和善意,世界范围内就有望以合作抗疫为契机,建立更加广泛强韧的合作机制和信任网络。

世界多极化格局进一步显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形势报告(2021)》由谢伏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各研究所参与撰写。全书对2020年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大国和世界主要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安全形势以及重大热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2021年全球形势和世界格局主要发展趋势进行预判。会上,8位作者代表分别介绍了总报告及分报告内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从经济增长、物价、失业、贸易与跨境投资、大宗商品价格、资产价格与汇率、政府债务等方面对2020年全球经济表现进行了概括,详细分析了这次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世界经济负增长。他表示,2021年影响世界经济走势的主要不确定性还是疫情,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财政纾困政策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都会发挥作用。预计2021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在4.5%至5.5%之间,主要经济体或将呈现快慢有别、强弱各异的不均衡复苏。

俄罗斯及欧亚地区在面临经济下行巨大压力的同时,特殊背景下社会矛盾和对立集中显现,具体体现为吉尔吉斯斯坦“十月选举动荡”、纳卡冲突等地区热点事件。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分析认为,随着疫情发展,2021年俄罗斯内政外交都将经受巨大考验,中亚和南高加索地区发展不容乐观,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发展前景依旧低迷,总体上看该地区形势发展呈现“不乐观、不确定、不稳定、不平衡”的“四不”趋势。

欧洲经济2020年同比下降接近7%,欧盟及其成员国相继推出经济刺激计划但增长动力不足。各成员国政局趋稳,民粹主义上升势头受阻,欧洲一体化的积极成效日益彰显。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田德文谈到,随着德国政治进入“后默克尔时代”、拜登当选美国总统后欧美关系改善等内外因素的变化,2021年欧洲的内政外交都可能发生较大变化,从而对中欧关系乃至世界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非洲政局在2020年总体稳定,多国大选平稳举行,但疫情也加剧了部分国家的政治动荡。在经济和社会层面,财政窘迫、民生困顿、安全挑战叠加、反恐形势复杂,不稳定因素增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李新烽看来,未来一段时期,在各国出台结构调整和改革举措的支撑下,在非洲大陆自贸区协议的驱动下,非洲经济有望企稳回升,对非峰会和经济合作仍是大国对非关系的着力点,同时西方大国对中非关系的持续施压恐难改变。

“2020年,由于疫情的冲击,拉美地区经济与全球衰退的趋势是一致的,但程度更为严重。”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柴瑜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中拉经贸合作在疫情期间逆势增长,基础设施合作方面取得新突破,成为显著亮点。2021年因拜登政府上台以及中国在拉美影响力的上升,拉美地区在美国总体外交中的地位可能提升。中拉关系互补的基础仍然坚实,双方在数字经济、新冠病毒疫苗等领域仍有广阔合作空间。

在亚太地区,2020年地区局势因大国竞争加剧呈现多领域安全化的特征,国家间经济不平衡进一步拉大,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的对立日益紧张,区域合作取得突破但依旧脆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特别谈到了区域价值链重塑的问题。他表示,随着全球价值链出现“缩短”和“区域化”趋势,亚洲地区可能会形成分别以美国、欧洲为最终消费市场和以中国为最终消费市场的两个平行的区域价值链。尽管前者在形成过程中会有所谓的“去中国化”倾向,但随着中国消费需求迅速扩大,越来越多的价值链将围绕中国建立。

美国方面,2020年疫情凸显了该国公共卫生治理的困境,其经济陷入深度衰退,政治博弈加剧,社会分裂严重,多股思潮相互对冲,宪政体制面临多重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认为,2021年美国经济摆脱衰退的可能性较大,但由于结构性问题复苏幅度有限;政治僵局持续,“特朗普主义”将继续产生影响;防疫机制改革迫在眉睫,科学抗疫、合作抗疫重归主导;拜登团队执政后将适度回归自由国际主义路线,推行多边主义外交,力图发挥美国的主导作用。

日本方面,2020年日本政局在维持8年稳定后再度波动,经济严重下挫。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谈到,疫情对日本造成的冲击促使其在多方面作出应对,如在对外政策上力图“强威慑”“求稳定”并重;加快数字转型,寻找新增长点;优化产业链、供应链,调整投资布局等。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日关系既有潜在风险,也有合作机遇。他建议未来在对日关系中坚持既定方针,抓住机遇窗口,强化政治引领,构建战略互信,在区域合作方面拓展空间,同时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领域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部主任周弘主持发布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王利民主持媒体提问环节。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国际研究学部、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理事会主办,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承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协办。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