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黄楚新:发展媒体智库需要扬长补短

时间:2019-06-05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黄楚新 刁金星

导 读  媒体发展智库,优势与短板共存,不仅要扬长避短,还要扬长补短,不断探索创新,找到合适的发展道路。当前,媒体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媒体融合需要向纵深发展。在此背景下,建设媒体智库成为媒体自身发展的一种内在需求。与此同时,党和政府也高度重视新型智库建设。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的要求。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表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智库建设整体规划和科学布局,支持包括中央重点新闻媒体在内的一些单位先行开展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在十九大报告中,“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再次被提及,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智库建设的方向。打造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已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而建设媒体智库,是媒体响应国家战略进行转型的有力举措之一。媒体发展智库的优势智库是针对国内外问题,开展政策导向的研究分析以及提供咨询服务的组织,以促进决策者和公众能够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前提下,对公共政策问题进行决策。①媒体是面向公众的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虽然媒体与智库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机构,但是二者之间存在协同性,即都是以信息产品生产为核心。而且,它们在资源整合、成果传播、品牌打造等方面具有相通性和兼容性。基于此,媒体发展新型智库具有天然优势。

1.资源优势增强内容生产力。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在政府、社会以及市场方面拥有强大资源,这是传统智库不能企及的,也是发展新型媒体智库的一大优势。媒体通过对资源的整合配置,发挥所长,能够大幅度提升智库的内容生产力。

首先,媒体从事长期的新闻生产活动,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源,依托信息技术建立起了庞大的数据库,这为媒体智库开展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来源支持和文本借鉴。基于媒体新闻报道话题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媒体智库可以研究的内容领域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研究选题选择性较大。特别是一些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题材,媒体人凭借多年的新闻一线工作经验,往往能够深入一线挖掘到原生态内容,客观真实又直接地反映出问题,这样的信息具有较高的政策价值。这无疑更好地提供了公共服务与政策建议。

其次,媒体拥有广泛的社会研究资源和大批的优秀采编人员,这给媒体智库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目前来看,各大主流媒体与学界、业界、政界都有较为密切的互动与合作,一些版面或频道都会建设专家资源库,领域内有一批重点联系的专家学者,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研讨会、发布最新研究成果。②而且,媒体拥有一批资深的采编人员,他们具备新闻职业素养,对公共事务具有较高的洞察力,更善于发现社会问题,并且熟悉政治语言,擅长表达,能较为客观、规范地上报相关咨政建言。

2.平台优势提高成果传播力。对于智库而言,信息产品的生产当然是核心环节,但是智库成果的传播与推介也十分重要。传统的智库虽然能够进行深入的专业研究,但一般缺少信息传播渠道,也忽视了产品传播问题。而依托媒体建立起的媒体智库,自带媒体平台,拥有天然的渠道优势和平台优势,这大大提高了智库成果的传播力。

媒体平台作为连接政府与民众的枢纽,能够实现信息的上传下达,加速智库成果的转化。一方面,媒体智库产品通过媒体渠道能够快速便捷地传播到政策决策层,从而对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例如,一些中央级媒体通常能够以内参、特刊等形式与党政部门及有关领导建立直接联系,向政策决策层提交信息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促成相关政策的制定、修正与废止。另一方面,媒体可以通过新闻报道、新闻评论等形式,将媒体智库产品告知公众,引导公共舆论,使媒体智库产品观点成为社会热点。

媒体智库不仅能发挥渠道优势,实现有效的上传下达,营造决策氛围,而且能够凭借其平台优势,实现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推动智库成果的深度落地。例如,2009年《南方都市报》官方网站奥一网创立了网络问政频道和南方民间智库交流平台,在问政互动平台上集思广益,实现了线上的民智汇集,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在线下,媒体智库依托平台可以举办各种相关专题会议和论坛,深度开发圈层资源,让参与者各抒己见,碰撞出思想火花,进而催生出一系列智慧衍生品。

3.品牌优势扩大产品影响力。除了信息内容的生产与传播,智库产品的影响力也是衡量智库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媒体发展智库,有着强大的品牌优势,凭借媒体的公信力与权威性,智库产品的影响力可以上升到更高维度。

媒体从事新闻活动必须遵循客观性、真实性的原则,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长期以来已经被社会公众所认可,逐渐积累起了自身的公信力。特别是主流媒体,拥有更强大的公信力,已经成为整个媒体品牌的内核。媒体公信力铸造品牌优势,也赋予媒体智库更大的影响力。新华社的瞭望智库、《人民日报》的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以及《光明日报》的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等,这些中央媒体智库不断向中央报送信息,提供决策咨询,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此外,从国际视野出发,拥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有助于智库产品在国际上传播,对国际公众的影响更为有效。例如,我国一些中央级媒体通过在国际发行,设立海外记者站、演播室,节目在国外电视频道播出等形式,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舆论影响力。这样国际化的媒体,其自身媒体智库的产品在国际上更容易引起关注与讨论。同时,与党政智库机构相比,媒体智库相对具有独立性,研究能较少被利益集团干扰。媒体智库产品的传播也有利于我国国家形象的建设与维护。媒体发展智库的短板优秀的资源整合能力、显著的平台传播优势以及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等,是媒体发展新型智库的有力武器,但是媒体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资源配置、机制运行、平台拓展等行为主要以新闻生产、信息传播为目的。因此,媒体发展智库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短板与缺项。

1.缺乏专业性研究人才。智库发展需要专业、稳定的研究力量,是否拥有具备权威性和影响力的领军人才是评价一个智库竞争力等级的重要指标。虽然媒体在多年的新闻实践中打造出了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但是这些自有人才更多地是拥有丰富的采编经验,以新闻的采写编评业务为强项,缺乏系统的科研训练与学术理论支撑。如此,难以组建成智库发展所需要的专业性高、稳定性强的人才队伍。

媒体绝大部分的自有人才由于长期进行新闻实践活动,自然而然受到新闻报道追求时效性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容易浮躁,对问题的分析研究往往停留在表层。当然,媒体并非只有自有人才可用,几乎所有的媒体都拥有“外脑”专家,但这些专家与媒体智库的黏合性不强,契合度还需要提高,短时间内难以发挥稳定的领军作用。

由于媒体智库缺乏专业、稳定的研究人才,随之而来的是智库中专业的理论架构和规范的研究范式难以形成。擅长于提供信息服务的媒体原本就是在应用研究方面有优势,加之缺乏专业研究力量,那么在研究理论创新和研究范式方面的短板就更加明显。由此,媒体智库输出的成果在深度和精度方面也有所欠缺。

2.体制机制不完善。智库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制度保障。媒体新闻采编与智库深度研究是两个体系,媒体智库的核心业务是深度研究,与媒体的传统新闻报道在产品生产方式、生产目的、面向群体等方面都具有较大不同。媒体原有的体制机制以服务新闻生产传播为主要目的,缺乏针对性、独立性和适用性,难以满足智库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在不少媒体智库中,依然实行原有的科研机制、人才机制、薪酬机制、考核激励机制等,并没有依据智库发展需求做出调整,智库的专业研究和媒体的核心业务处于割裂状态,并没有做到智库建设和媒体内容生产并举共建。而且,目前很多媒体智库并非实体机构,智库成员的身份定位模糊,责权不明确,难以持续稳定地产出研究成果。

另外,在体制机制的桎梏下,媒体智库的管理和运营也问题多多。现代智库需要配备专业的学术服务团队与运营管理力量,但媒体往往缺少这样的岗位,致使智库管理效能不高。如果缺乏有效的沟通服务专家和推介智库成果的服务团队,那么智库的健康运转必然会受到影响。

3.媒体智库类型受限。媒体建设智库,除了上述所言缺乏专业性人才和体制机制不完善等内部问题,从整体来看,媒体由于自身特点和发展水平的高低,也限制着媒体智库类型的多元发展和智库数量的增长空间。

尽管自2015年以来我国媒体智库蓬勃发展,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总体来看,媒体智库的数量增长空间有限,智库类型也比较单一。不少媒体建设智库是在转型大潮中的被迫之举,但并非任何一家媒体都适合建设智库。显而易见,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强大的资源优势和品牌影响力的媒体更适合建设智库,而实力较弱的媒体则难以维持智库的运转。相较而言,一些高校或科研机构,即使层级不高、规模不大,但由于人才储备优势和专项科研经费的支撑,建立智库也非难事。

同时,从媒体智库类型来看,目前以报纸、杂志类媒体为母体建立的智库占据绝大多数,而广播、电视类媒体很少设立媒体智库,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纸媒的人才团队与专长和智库的需求更为贴近。但即使从纸媒设立的智库来看,传统媒体思维根深蒂固,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媒体智库对政府、社会和企事业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研究的范围自然比较局限。媒体发展智库怎样扬长补短近年来媒体智库勃兴,这得益于外部政策支持、技术条件进步和媒体内部发展需求的共同影响。媒体发展智库,优势与短板共存,不仅要扬长避短,还要扬长补短,不断探索创新,找到合适的发展道路。

1.重视平台与技术,发挥媒体先天优势。媒体的资源配置能力优秀、信息传播能力得天独厚、品牌价值也不容小觑,这些都是媒体智库的先天优势。因此,媒体在建设智库之时,要发扬本来的长处,重视平台和技术的运用,推动媒体智库的发展。

目前媒体智库都是依托其母体——媒体平台而发展起来的,只有对自身媒体平台有充分的认识,发挥其优势,才能实现快速成长。例如《人民日报》旗下的人民智库,除了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人民论坛理论研究中心和人民论坛测评中心外,还拥有《人民论坛》《学术前沿》《国家治理》三家刊物以及人民论坛网、学术前沿网和国家治理网三家网站,依托于这样的平台,可以开展论坛会议、课题调研、视频演播、图书出版等多元业务。这正是发挥了媒体的品牌优势和渠道优势,提供了高水平的智库服务。

在重视平台的同时,对先进信息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也不容忽视。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海量数据积累,如果缺少大数据平台和信息化工具等现代技术支撑,媒体智库将难以为继。因此,新型的媒体智库必须重视数据的研发,产出建立在数据挖掘与统计基础之上的分析报告。人民网的新媒体智库拥有经过十年的技术研发和数据积累而形成的人民舆情数据库,能够为数以百计的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和大中型企业提供技术平台、智库报告、应急演练和咨询建议。③

2.建设多元人才队伍,扩充智库力量。媒体智库与传统智库相比,专业人才匮乏是最显著的一个短板。要解决人才不足问题,需要发挥媒体优势,重视人才的柔性使用,并且多元化招揽专业人才,为媒体智库研究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专业化人才团队的建设,可以说是建立媒体智库的第一步,也是推动媒体智库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等方式可以培育出一批专业的媒体智库人才。媒体智库要组建专业的研究团队,一方面,可以在原有的采编人员中遴选、培养媒体-研究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可以团结“外脑”,通过外聘专家、与智库机构合作等方式引进专业研究人才。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吸纳专家学者加盟媒体智库,必须有良好的制度设计和项目调动,这样才能增强“外脑”与智库的黏合度。

除了专业研究团队,媒体智库还需要技术与数据、运营、新媒体等方面的人才支持,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智库成果转化,推动媒体智库可持续发展。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瞭望智库的经验值得借鉴。瞭望智库在与技术建设单位合作,共同研发“智库云平台”的过程中,逐步引入数据人员;并且以研究产品销售、论坛产品规划与执行等为拉力,培养了一支运营团队;同时重视建设新媒体团队,在两年时间“瞭望智库”官方微信号粉丝突破了200万。④

3.创新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破除体制桎梏。体制机制是建设媒体智库的制度保障,传统媒体发展智库存在原有运行机制难以匹配智库发展需求的问题。因此,破除体制桎梏,创新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是媒体智库发展的关键。

媒体智库的模式应当多元化,要根据媒体自身的资源禀赋和文化特色建设与之匹配的智库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以新华社为例,作为中央媒体,其长期以来承担着报送信息和决策咨询的任务,高质量、规模化的调查研究是新华社的核心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新华社建立的瞭望智库探索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形成以内参生产、报送和传播为核心的智库化模式和相应的机制。与新华社不同,《财新》则选择了智库与传媒并行发展的战略。

在媒体智库管理中加入有效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也是激发智库活力的重要举措。媒体根据自家智库特点设计出合理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不仅能激发员工的能动性,长此以往还有利于培养出符合媒体智库发展要求的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弥补专业人才的不足。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注释

▼注释:

①【美】詹姆斯·麦甘恩 【美】理查德·萨巴蒂尼著,韩雪 王小文译校:《全球智库:政策网络与治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14页

②卢永春 张冬瑾:《新闻媒体如何转型建设新型智库》,《中国报业》,2018年第9期

③刘鹏飞:《新型媒体智库发展模式与研究体系建设——以人民网新媒体智库为例》,《新闻与写作》,2018年第6期

④根据吴亮的《建设媒体智库的难点与突围——以瞭望智库的创新探索为例》一文整理,详见《传媒》杂志2018年第8期


(黄楚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学研究室主任,本刊学术顾问;刁金星: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媒体学院硕士研究生)

(来源:《青年记者》5月下)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