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吴艳东:发挥智库在国家意识形态治理中的作用

时间:2020-01-10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吴艳东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这准确把握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演进方向和规律,也赋予了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建设更崇高的使命担当。意识形态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智库作为生产思想和知识的特殊组织,以其价值引领性、智力密集性、思想创新性、政策影响力等能力禀赋,与意识形态治理具有紧密的内在关联,在国家意识形态建设中发挥思想生产、决策咨询、理论阐释、资政育人和话语构建等重要功能,对于提高意识形态治理能力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其作为重要的多端治理主体之一,深度嵌入国家治理体系,积极参与意识形态治理,引领时代发展潮流,既是促进国家治理现代性成长的形势所然,也是国外智库发展经验的有益借鉴。生产思想理念,构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意识形态治理意味着首先要生产能够反映一定社会统治阶级利益,表达其政治主张的价值理念,并形成系统化的理论学说,进而转化为具有实践特质的政策主张,而价值理念、理论学说和政策主张经由特定的概念、范畴等话语载体表达出来,构成一定社会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主要内容。智库作为政策研究机构,主要通过学理性研究,产生概念化的思想理论,运用咨询建言等方式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及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和行动,客观上成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思想及话语体系的重要生产主体之一。从这个方面来看,智库能否提出解决经济社会现实重大战略问题和关键问题的新思想、新论断、新理念,是衡量其成功与否的第一要素。因此,智库应将生产政治思想理念,构建和创新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作为参与意识形态治理的首要任务。

具体而言,一是要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牢牢坚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根本前提,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创新。二是要加强专业化建设,组建一批谙熟政策理论的智库队伍。以技术化、专业化和成熟化的队伍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创新的重要支撑,提升智库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为政策思想的生产提供根本性动力。三是要构建完整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新观念、新思想不仅要生产出来,更要运用特定的概念、范畴及表达方式将理论学说及政策主张系统化、逻辑化,进而构建出一套符合中国实际、契合中国文化、体现中国利益、彰显中国思想力量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推动协同创新,提升智库思想成果的核心竞争力。智库的核心竞争力归根到底在于知识和智慧,思想及研究成果的产出则是其核心的外在表现,因此高质量的思想成果和丰富的创新内容就成为智库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当前,提升意识形态治理能力,不仅需要中国智库输出高质量的、具有引领力和前瞻性的思想成果来引导社会舆论的发展和走向,更加需要中国智库找对“真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方案,“精准化”地给出措施,真正做到“理论+实践”的有效结合。当然,提高智库思想成果质量是一个多阶段、长周期的过程,需联合高校、政府和社会等多元主体形成良性的互动合作,合力推动智库提升思想成果质量。

首先,高校因智力密集、学理性强等禀赋可为智库研究提供更多原创性基础理论及学术性支撑,智库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政治经济的现状延伸观点,储备更具前瞻性意义的战略思想。同时,作为培养人才的机构,高校应当为智库建设培养更多专门人才,特别是培养一批具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并熟谙党和国家政策的专业人才,为中国智库参与意识形态治理提供从事相关理论研究和宣传的人员。其次,政府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应该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发展提供信息、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特别是为智库在党的创新理论阐释与创新、重大舆情研判与引导及社会共识平台搭建等事宜上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当前,高校与政府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要引领,合力做好话语体系建构、理论阐释、理论宣传等工作,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任务,做好现实针对性、战略前瞻性研究,提升思想成果质量。

积极引导舆论,搭建不同利益主体的思想共识平台。意识形态治理旨在用主流意识形态把多元的、离散的各种社会意识统一起来,寻找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要成为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这就需要为各种利益主体的充分诉求和理性表达提供一个公共平台。智库作为独立的政策研究机构,成为了连接公众和政府的沟通桥梁,要充分利用好智库这一中介力量,积极搭建思想共识平台,为多元主体表达意愿和要求提供合理有效的场域空间。

一是要加强与媒体的深度合作,及时把握社会思想动态。智库应以“集约化”思维,运用多种宣传方式,通过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与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多样化宣传手段对重大议题进行信息收集以及思想观点传播,一方面主动把握社会动态的走向,另一方面积极调整自身宣传的策略。二是要善于生产“舆论”,积极主动地进行议题设置,及时发现潜藏问题,捕捉政策方向。三是智库要引导社会舆论话题走向。抛出议题和观点后,要根据大众的信息反馈及时进行舆论引导,将舆论主流引导到有利于自身的方向上来。

加强规制引导,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智库思想市场体系。成熟的智库思想市场是促进中国智库可持续发展和思想繁荣的重要基础,是发展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必然选择,完备的智库思想市场是鼓励智库源源不断进行创新的关键。智库思想市场的发展需要政府对其进行规制和引导,从而实现智库思想市场的规范运行,形成一个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智库参与的有序化智库思想市场体系,为智库思想产品的价值实现提供完备的市场条件和稳定的外部环境。

一是要引入市场机制,进一步开放智库思想市场。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入既可为智库思想市场的发展创设一个相对宽松和自由的环境,亦可促使各类型智库在市场规律的引导下形成良性竞争,形成智库思想产品质量提升的内生动力。二是要形成一套完善的监管机制,加强对思想市场的引导和规制。政府需要从宏观上加强对智库思想市场的引导和规制,在政策、法规等方面为中国智库的发展培育一个相对公正有序的市场环境,保证智库思想市场的健康发展。三是要细分智库市场,提升智库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智库思想市场发展的关键是要形成稳定多元的供求双方来为思想市场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通过进一步细分智库市场有利于专业化的培育和促进思想市场的完备,让不同供求主体之间能各取所需,不仅有利于思想市场的产品多元化,还能利于智库专业化水平的提高。通过思想市场的培育,进一步激发智库作为多元治理主体的力量,使之更高效有序地参与到国家意识形态治理中。

深化交流合作,扩展智库参与意识形态治理的发挥空间。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对外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际智库间的合作交流对于推动我国外交关系发展、构建价值观传播网络,以及展示国家形象、参与全球治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当前,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参与国家意识形态治理应同时重视国际国内两个场域,形成双向联动,进一步扩宽智库参与意识形态治理的路径空间。

从国内层面来说,智库要扎根中国大地,突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之“特色”和“新型”,联合各方主体,统筹推进高校、党政部门、政府单位、科研院所、企业,建设特点鲜明、差异发展、功能明确的智库体系,形成多方共治的多元治理格局,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生产与传播、舆论引导与议程设置等方面的重要功能。从国际层面来说,一方面,中国智库要发挥在文化交流互鉴中的桥梁作用,推动中国优秀文化和价值观念走向世界,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另一方面,中国智库要积极开展民间交流,构建价值观传播网络,深化国际问题研究,推动不同文化价值观间的理解尊重,从而创造出更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的良性国际舆论环境。通过开展国际论坛、学术讨论会等深度交流的方式,就全球治理问题、热点议题等展开双边探讨,加强对外交流合作、转换思维角度、扩宽研究视野,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形成中国学派。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智库维护意识形态的功能及实现机制研究”(15XKS024)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吴艳东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