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刘彦林:提升教育智库的循证研究能力

时间:2020-07-20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刘彦林

循证决策的概念源于临床医学,后来被广泛应用到公共管理、教育学等诸多领域。它强调用严谨可靠的证据开展决策分析,减少政策制定者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近些年,循证决策是公共政策改革的趋势之一。比如,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兰德公司(RAND)、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IFRI)等多家智库均已开始应用循证的理念和方法开展政策咨询。当前,我国的教育智库存在研究与实践脱节、政策建议精准性不足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树立循证理念、提升循证研究能力是加强决策咨询科学性与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循证研究的作用与意义

在信息技术时代,基于数据开展循证研究,对于提高教育智库咨政建言的质量具有以下重要作用与意义。

准确捕捉政策难点,提高对策建议的针对性。基于数据开展的分析可以科学、全面地反映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教育发展现状,精准定位教育发展的薄弱点,准确切入教育改革的难点。

降低政策试错成本,提高咨政建言精准度。每个人适合接受教育的时间宝贵而短暂,教育政策的试错成本很高。因此,提高教育政策的科学性尤为重要。在正式实施前,可以使用与教育现状相关的基础数据和恰当的实证分析方法,通过模拟和计算,进行不同政策及方案的科学预判,及时纠偏,降低试错成本。

优化政策实施过程,确保完成既定目标。我国行政等级较多,政策执行中需要多部门联动,执行人员可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意志、利益解读政策,用自己的目标替代政策目标,发生“目标替代”现象。基于政策实施的过程性数据,可以较好地对实施过程进行诊断,及时发现实施短板,保证政策实施与政策目标的一致性,并积累改进政策实施环节的经验。

综合研判政策效果,提高政策评估的科学性、全面性。教育政策的实施可能对经济、社会等教育之外的领域产生影响,对实行的教育政策进行全面评估,得出改进建议也是教育智库的重要功能之一。由于教育的多元价值之间可能存在内在矛盾,一项用意良好的政策也可能产生“反功能”或“负功能”,造成非预期影响。基于教育及相关领域的数据,教育智库能够全面分析政策实施产生的预期和非预期影响,丰富咨政建言的视角,提高咨政建言的科学性、全面性。当前研究存在不足之处

第一,循证研究意识不足。目前许多教育智库存在循证研究意识不足的问题。仅仅依靠信息与经验进行对策研究,容易产生随机性和主观性较强而科学性不足的问题。

第二,教育智库的研究与实践脱节。《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8—2017年间,虽然我国各类高校提交的研究咨询报告数量呈每年递增趋势,但报告采信比整体不高,并有波动下降的趋势,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研究与政策实践需求脱节的问题。缺少教育领域全面、深入的基础数据,使教育研究人员对需求把握不足。如果他们只是基于研究兴趣和学科背景开展研究,则可能造成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脱节与错位,浪费研究资源。

第三,政策建议宏大,缺少数据基础和精确预测。受数据及循证理念缺失等因素的影响,教育智库提出的许多政策建议较宏大,论证不够充分,多停留在倡议或导向层面,对实施细节、备选方案、政策的预期和非预期效果等方面分析不足。因而对教育改革实践的指导意义有限,不能很好地满足决策者的需求。

第四,专业人员储备不足。开展循证研究需要理论扎实、善于实践、掌握实证研究方法的多元人才。当前教育智库在实证研究专业人才和教育实践专家储备方面还存在一定缺口。教育智库已经认识到选聘研究人员要从重学历向重阅历和学历转变,但对循证能力、实证分析能力的重视仍显不足。

提升循证能力的策略

为了提升循证能力,提高咨政建言质量,教育智库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改进和突破。

树立循证理念。为了提升教育智库的循证能力,教育智库要充分认识循证分析对科学决策的重要意义,树立循证理念,转变传统思辨性研究范式,聚焦重大现实问题,开展应用性研究,重视政策建议的实证基础。

转变选人用人观念,完善研究团队结构。教育智库在选人用人上要转变用人观念,注重选拔理论、实践、循证能力三者兼顾的人才,或有意识地为研究团队搭配了解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并具备循证能力的人员,完善研究团队结构。此外,教育智库还应采用灵活的组织形式,开展跨领域、跨学科、跨机构合作,打破组织、部门间的界限,通过合作组建人才多元、专业技能齐备的研究队伍。

组建数据联盟,搭建数据平台,树立数据共享理念。采集和处理大规模数据对人力物力要求较高,为了克服实证分析专业人员和基础数据不足等困难,教育智库要采用灵活的管理模式,通过组建数据联盟、搭建数据平台等方式,拓展数据采集、分析、应用等领域。此外,教育智库要树立数据共享与合作理念,共享数据调查结果,并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等手段提升研究技术,提高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

开放教育过程基础数据,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巨大,对复杂现实情况的深入了解是制定有效政策的基础。教育领域具有规范的学籍管理制度和丰富的基础数据。教育智库应积极发声,呼吁教育主管部门借助信息技术,保留客观过程性数据,提高教育领域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并有条件地向教育智库和研究机构开放数据,提高教育研究尤其是教育政策分析的科学性。

此外,提升教育智库循证能力,要立足中国实践,树立问题意识。借鉴西方实证分析方法难免会受其影响,但我国和西方国家在国情、政治体制等方面差异较大,盲目照搬不会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育智库采用循证决策方法进行咨政建言时要立足中国实践,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分析框架。同时,以问题为导向,认清问题与方法的主次关系,不一味追求庞大的数据量和复杂的实证方法。要结合具体研究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循证研究,切实提高教育智库咨政建言的质量。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7月16日第1968期 作者:刘彦林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