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关于加强地方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考

时间:2015-12-02 来源:原创 作者:江克勤

关于加强地方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考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荆门分院院长  江克勤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既是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要,又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软实力的重要尺度。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这是我国智库发展的新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智库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

一、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

决策咨询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决策咨询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智库建设事业快速发展,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难题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迫切需要健全中国特色决策支撑体系,大力加强智库建设,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

(二)新型智库是重视智库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智库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日益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一些现代化国家,他们都高度重视智库建设,在我们国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今天,加强智库建设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举措。发挥智库作用有利于凝聚智慧、形成共识、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第三、新型智库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智力资源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方最关键的资源。

二、地方新型智库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近几年的不断努力,地方智库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地方智库资源主要是党委政府及其部门的研究室(所)、大专院校、社科院(所)、党校(行政学院)、学术团体以及一些热心研究的民间人士组成的“五路大军”。各类智库对党委政府决策起到重要作用,成为领导人的得力助手和参谋,提高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储备人才、创新思路、提供信息,为社会提供了新思想和价值目标,为公众舆论发挥了导向作用,是连接政府和学术不可或缺的桥梁。在肯定地方智库建设成绩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地方智库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力量分散、职能交错

一是研究力量分散。由于各研究机构的设置和职能定位不一,研究资源又没有进行有效整合,造成经费保障和人力资源普遍不足,且存在多头组织、力量分散、课题重复的现象,各研究部门研究侧重点不明确,加上信息沟通不畅,对经济社会的实时动态掌握不够,研究成果及时性、针对性不强,成果没有形成共享机制。二是参与决策的机制不完善,研究成果的转化率不高。当前,很多重大事项的调查研究、综合规划、方案论证、咨询建议等前期工作由职能部门全权负责,其结果是部门利益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影响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研究部门往往很难对科学决策产生积极影响。此外,研究机构一般除领导交办的少量任务外,大部分时间都是自找研究题目,由于不能准确、及时地掌握领导的意图或对全市情况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所以调研成果很难转化为决策,没有很好地发挥参谋助手的作用。

(二)专家学者的咨询作用发挥不够

一是没有形成全市统一的咨询专家库,专家的构成主要集中在高校、党校,相对固定,国家层面和外省市的很少,国际层面的专家更少。二是全市没有形成统一的咨询专家机制,咨询力量尚未得到有效整合,造成咨询重复,实用性、应景型的咨询较多,活动开展和课题研究缺少经费保障,难以调动专家积极性。三是没有形成对重大决策和项目决策咨询的制度,咨询或委托调研课题工作开展较少。即使有,大多是为了满足眼前工作的需要,处于分散状态,缺乏全面性、深刻性、系统性,缺少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强且有机统一的咨询调研成果。

(三)决策咨询成果的质量水平不高

开展咨询调研时,存在沉不下身去调查问题,静不下心来研究问题的现象,造成高质量的调研材料少。一是学习不够,对国家政策、法规,政府工作要求领会不深刻、不全面,动辄上网搜索相关的内容,照搬、照套他人经验,报告空话、套话多,没有用数据说话。二是研究情况掌握不准,满足于应付任务,提出的建议质量不高。对本地的情况了解不深不全,满足于看材料、听汇报,写出的调研材料只看到表面问题,而没有触及产生这些问题的本质,大多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三是提出的建议高度不够。不少调研成果眼界不宽、思路不宽,对国际和国内的形势掌握不多,更不太参与国际性、全球性课题的研究,缺乏话语权,造成研究的深度不够、前瞻性不强,不适应新时期城市发展的需求。四是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不够。请专家来座谈,会前沟通不够,造成专家对研究课题了解不全面,准备不充分,座谈时发言针对性不强,甚至有的是大而空,缺少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对提升实际工作的水平帮助不多。

(四)汇集、培养人才并发挥其作用的机制尚未建立

由于缺少完善的人才汇集、培养机制,人才的“请进来”和“走出去”落实得不到位,导致咨询人员的整体素质难以满足工作的需要,作用难以发挥。一是没有引入市场机制。缺乏经济杠杆效应,造成参与地方咨询调研的专家学者来源较窄、层次不够高,尤其缺乏国内知名乃至国外的高层次专家;缺乏完善的课题招标系统,专家学者开展咨询研究的经济效益难以有效保证,造成其研究主动性不强,与地方发展的切合度不高,研究成果对推动地方发展作用有限。二是没有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对于现有体制内的研究人员,没有系统有效的培养机制,造成研究人员的自身研究能力不强,与专家学者沟通能力欠缺,无论是自主研究还是为咨询研究服务的水平都有待提高。三是没有建立人才汇集机制。咨询调研的人才,除了专家学者和机关研究人员,还应包括企业等社会各界以及机关退养、退休的一大批理论素养好、实践经验丰富的同志,缺乏这方面人才的汇集机制,不利于研究的全面性、系统性,有时会造成研究成果专业性、理论性有余,而实用性、操作性不足。

三、推动地方新型智库建设的建议

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党委政府决策面临的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所面临的矛盾和挑战日益复杂,对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当前经济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全面深化改革处于攻坚克难期,社会建设处于深层次矛盾凸显期,对决策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综合性和长期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决策模式更加依赖智库,智库建设的作用意义凸显。为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起点推进、高水平建设的高端智库群体,切实推进党委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把握加强地方智库建设的基本原则

坚持党管智库的原则,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服务中心的原则,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围绕党政的决策、急需的重大问题来开展研究咨询;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聚焦地方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现实问题;系统整合原则,通过一定的组织构架来有效的整合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组织构架,有效发挥智库功能;坚持独立公正的原则,坚持科学精神、坚持求真务实、坚持平等协商,保持研究成果客观公正。

(二)进一步明确地方智库的职能定位

一是宏观问题决策咨询研究。根据国内外宏观形势发展的变化,分析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提了一些全局性、长期性和综合性的城市发展的政策建议,如“十三五”规划、未来五年城市发展的方向、产业的发展、城市的定位、要实施的重大战略等。二是宏观微观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建议。针对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公共服务、公共事业、公共事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一些具体化、特定化的解决方案,为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决策参考。三是趋势性问题的研判和预计。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趋势性、苗头性的问题主动研究、提前预判,向党委政府提供预见性的报告。四是人才的汇集、储备和培养。智库是培养的摇篮,智库要汇集社会的精英,集中各方面的智慧,还要储备培养各类人才,为地方未来的发展提供新的人才储备。五是公众参与与舆论引导。汇集整理社会公众的意见,强化党政部门与社会各阶层的意见沟通,提升决策的透明度和民主化水平。实施引导公共舆论,针对一定时期社会对一些问题不同的看法,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发出声音,对社会舆论进行引导。六是政策执行评估。智库在一定时期内对政策进行评估,发现政策在执行当中遇到的问题、出现的偏差,通过研究给党委、政府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七是根据党委、政府的要求来进行其它的研究。

(三)完善地方智库体系

设立智库领导协调和组织联络机构,对各类智库的功能进行科学定位,统筹建设布局,加强宏观规划,整合智库资源,引领研究导向,促进成果转化。具体来讲,就是建立以一个协调委员会为统揽、三种组织形态为支撑、十个专业智库为重点的决策咨询框架。一是建议地方政府成立决策咨询协调委员会,由政府的相关领导或“四大家”研究室的主要负责人以及相关部门同志组成。协调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五年决策咨询的规划和年度决策咨询的计划;组织全局性的咨询研究项目的课题招标,并跟踪研究进展和追踪成果;根据地方领导的要求和阶段性的任务安排,组织开展临时性的重要研究活动。协调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二是建议组建三个组织。组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咨询委员会,结合各方面的专家和人才、社会的精英对决策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定期开展咨询,发挥智囊的作用。组建地方智库联盟。智库联盟是沟通交流、信息共享、研究协作、决策咨政议政、决策评估的平台。此外,还要强化党校、大专院校和各部门咨询研究的职能。十个专业智库,分别是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城市建设管理、财政金融、社会治理、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党建和信息化。

(四)建立健全智库有效参与决策的机制

一是建立开放的公共决策机制。要将“谋”与“断”分离开来,在制度上正式将智库引入决策过程之中,建立起科学的、制度化的公共决策体制,将公共智慧吸纳进来,建立起公开、透明、开放的公共决策制度。二是建立重大课题选题确定和发布机制。通过选题确定机制,真正把党委政府需要的战略性、全局性、综合性、前瞻性问题研究好。要处理好开放与保密的关系,建立决策信息数据等公开发布制度,让智库平等享有信息知情权。三是建立决策咨询的公共竞争机制。搭建决策咨询的公共竞争平台,建立完善的咨询项目招投标和决策研究咨询机构的评估制度。对智库成果的采纳标准,不以出身论成败,主要看其是否提供了更科学、更有效、更可行的政策依据和政策方案,是否能对党委政府和社会带来更大的帮助。四是建立社会评估机制。成立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智库成果进行社会监督,既有利于确保专家咨询的质量,也有利于形成健康的竞争机制和竞争环境。五是建立智库与决策机关的交流合作和沟通联络机制。便于党政负责人与智库专家学者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畅通上报渠道,确保智库研究成果摆上主要领导案头,让主要领导看到。

(五)建立健全智库人才培养机制

智库建设一定要以人才为中心,加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要扶持一批本土智库领军人物和带头人。要从本土学者群体中发现和培养具有领军潜质的人才。打破单位人才界限,以学科分类来加强联系,构建一个学科、一个领军人物,一批学术骨干的专家队伍。要培养一批本土青年专家学者,重点培养一批40岁以下地方本土人才,经常组织他们做课题研究,对他们的学术研究成果要优先发表、重点表彰。通过自荐、推荐、评奖等多途径发现有潜力的青年学者,做到发现一个培养一个。加强部门与研究机构人员交流,优先引进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补充到研究人员队伍中来。把调研岗位培训作为智库人才培养的必经途径,推进研究人员到基层挂职锻炼,提高研究人员结合实际的研究水平;改善地方各研究机构工作条件,积极采取培训、外出考察、交流挂职等措施,提高智库人员研究能力和服务决策的水平。建立地方决策咨询委员会。健全学科分类,加强针对性、时效性。

(六)完善新型智库的工作机制一是落实公共财政支持新型智库建设的政策。建立专项经费的使用制度,全面引入课题招投标机制,通过项目招投标和申报等形式,取代通行的“内定”“任务式”方式,使各类智库都能平等地参与决策咨询服务的提供。二是构建政府购买服务机制,规范资金使用程序,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和质量。三是设立民间智库发展专项基金。对有突出贡献的民间智库给与一定的资助,促进其成长为地方智库领域的重要力量。四是加大对精品成果的奖励力度。制定智库评估体系与评价办法,明确智库准入门槛,推行资质认证,评估运行状况,完善奖惩体系,激励良性竞争,提升智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加大对优秀决策咨询成果的奖励力度,将质量导向、奖励标准体现到课题研究、政策咨询、项目评审、人才评价等各个方面。加强智库成果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管理,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五是拓宽成果转化渠道,提高成果转化应用率。建立健全与党委政府的联络沟通机制,完善成果报送反馈机制,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把最新的调研成果及时报送到领导手中,为领导决策提供咨询服务,打造多渠道成果发布机制,根据成果的不同性质采取不同形式的宣传方式,拓宽成果转化渠道,确保成果能够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实践。

来源:荆楚智库研讨会论文集

(编辑:内容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