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李燕:新型智库建设须处理好五个问题

时间:2018-10-15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李燕

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对全球智库排名的评价指标,主要有:资源指标(能够招募和留住领军学者以及研究员的能力;财务支持的水平、质量和稳定性等);利用指标(在媒体和国内政策精英间的声誉;知名学术出版物和会议嘉宾研究的引用情况等);成果指标(政策建议和观点,出版物(书、期刊文章、政策简报等);影响力指标(被政策制定者和社会组织考虑、采纳的建议,论坛和网站的主导性等)。参照以上指标,我们认为在当前中央大力支持发展新型智库的背景下,专业智库建设和发展应妥善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定位问题。新型智库是为决策者处理各方面问题出谋划策,提供最佳理论、策略、办法和思想的研究机构,是影响决策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智库也是“生产”和“销售”智慧型或思想型产品的服务组织。因此,新型智库应主动谋划重大课题研究,特别是开展前瞻性、系统性、全局性课题研究,生产高水准的“思想产品”,供政府比选、采购,而非一味等待政府部门产生需求。

二是独立性问题。在现行的体制下,没有官方资源的纯民间智库,往往因经费、信息、人员等匮乏,无法开展高质量的课题研究。半官方色彩、事业单位性质的研究机构是新型智库的主要力量,因而给予其更多独立性发展空间是智库能否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在遵守国家法律和党中央精神的前提下,智库应保持思想独立,提出带有独立性的意见和建议,做可行性相关的正向、负向研究。

三是智库人才问题。智库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灵魂人物和专业团队,智库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形成利于人才流动和人才成长的政策扶持体系。探索岗位聘任制度和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解决好智库人才的待遇问题,特别是作为独立法人的智库机构的专职人员的成果认定、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问题,使他们能够获得与高校同等层次专业人员相当的待遇。

四是智库成果问题。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数据及其关联度分析,挖掘事实真相,找到问题症结,根据历史经验和发展趋势眼研判未来,提供决策参考,将被动型的“应急性研究”向主动型的“前瞻性研究”转变。智库成果的评价应多元化,除了领导批示、部门采纳之外,应注重在媒体和国内政策精英间的传播、知名学术出版物和会议嘉宾研究的引用及专著、成果要报、网站、微信等平台的转化。引导社会舆论也是新型智库重要的工作使命。

五是智库经费问题。经费瓶颈是智库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也是各类智库独立性不强的重要原因。专业智库发展要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一方面加大政府购买咨询服务,提高研究经费,优化现行财务管理制度和科研经费报销;另一方面应鼓励设立智库发展专项基金,引入社会资本,支持专业智库发展。智库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以课题、项目、培训为纽带,吸引各级政府、基金会、民间资本支持咨询研究。以课题合作、成果转让、咨询报告、出版收入、业务培训等途径获取的智库经费,应下放使用权限,逐渐增强智库的“造血”功能,使其能像德国智库那样通过研究报告、委托合同、出版刊物、业务培训、网络付费高级会议等多种途径获得经费。

(来源: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 ,2018年10月15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