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陈文玲:中国智库和智库研究者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时间:2018-10-22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陈文玲

本来,我申请的是智库建言献策奖项,在体制内外智库工作几十年,我撰写或带领研究团队完成的很多研究成果,在服务决策中确实发挥了一些重要作用。但组委会颁发给我的却是“智库领军人物”奖,这出乎于我的预料之内外,在国务院研究室的研究,我是这个决策咨询研究团队的重要一员,并不是领军者;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研究,我是国家高端智库的一个“打工者”或者“施工队队长”,也不是领军者。组委会把这个奖项授予我,感觉有些惶惶然,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我感谢组委会付出的辛勤劳动和细致工作,感谢给了我能以一己能力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国家决策的伟大时代,感谢我的领导、同事和各方面同仁与我共同度过的为国分忧的难忘岁月,感谢毫无怨言地为我付出给我支持的家人,这些要素的集成,才能使我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第一,我们生活在百年之未有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长周期中,这是中国智库工作者报效祖国的幸运和机遇。

我国历史上不乏大学问家、有识之士、谋士、智者,“仕不可以不弘毅”、“士为知己者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则兼济天下,不达则独善其身”是他们追求的精神世界。回望历史,有幸能实现自己追求的毕竟是少数,从孔夫子、屈子、朱熹到文天祥、顾炎武,尽管他们的思想永存,但在生前都没有得到与他们的智慧、才华、境界相匹配的谋国是之要位。只有在经历了百年屈辱后站起来的新中国,只有在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只有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中国日益迈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智库和智库研究者作为资政启民、作为服务国家战略、国家决策的一个重要群体、一种重要的智力、智能资源才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现代智库的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指出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发文支持和培育智库发展。近年来中国现代新型智库的整体崛起和发展,一大批智库研究者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境界开展工作,在国内外产生日益增加的影响,在塑造国家软实力方面做出了贡献。我在体制内外智库的工作和努力之所以能得到认可,就是因为恰逢遇上了这个伟大时代,使每一位智库研究者有了施展抱负的空间和可能。比如,在国务院研究室,我参加了党中央国务院很多重要文稿的起草和重大问题的调研,我提出的相关建议不少转化为国家决策或政策;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我作为总经济师、2014年之后还担任执行局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组织了中心相关研究工作,作为重大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长主持或参加了“一带一路”、中美问题、国际战略、宏观经济、区域经济等课题研究,获得8项国家发改委学术成果奖励。特别是在近几年中美大国合作交流与博弈竞争中,我组织完成了中心有关中美关系的课题,参加了中美智库对话、中美“二轨”对话;与美国国会议员助手代表团、美国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美国记者代表团、美国彼得森研究所、美国著名战略家、经济学家、智库专家等进行对话;撰写发表了几十篇文章,接受媒体采访的视频得到广泛传播,受到中宣部领导的表扬。在百年之未有大变局中,能为我的祖国建言、立言和发声,这是我生命中最有价值的时刻,是智库研究者和中国知识分子实现报国之志最难得的历史机遇。

第二,智库的价值在于提供思想品,思想品的价值,在于给社会和人类提供力量,让光明和憧憬点燃心中的梦想。

人类的思想从本质上说,是通过人所独有的思维能力提炼出反映客观规律和内在逻辑关系的理论、理念或理解,提炼出具有超出复杂纷纭表象的深刻内涵,以指导或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智库的力量和价值,在于创造并提供思想产品,使之成为提供决策者治国理政和社会民众辨析问题的公共产品,这是衡量智库和智库工作者能力和贡献的准绳。近年来,社会上对经济学家和其他学科专家的评价,恰恰缺少了这一点,这次社科院和经济日报组委会的重大贡献之一,就在于补上了这个短板,使为国家建言献策的智库和智库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得到重视和肯定,这对于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价值和作用。这次评价工作一个重要特点,是探索建立了一整套量化的评价体系,重视智库和智库研究者所提供的思想品和思想品的质量,重视思想品转化为国家战略、决策和政策所发挥的作用,重视对学术质量的评价。我能获得这个奖项,得益于这种创新的评价方式,这不仅是对我个人多年研究的肯定,更是对智库工作者的激励。我深深感到,在某种程度上,因为所在的岗位给了我独特的机遇,才使我有可能以这种方式报效祖国,可以实现研究成果的及时转化。到目前为止,我出版经济学和战略研究著作30多部,发表文章600多篇,撰写呈送决策参考的内参300多篇,2016年,中国经济出版社还出版了我11部、560万字的文集,包括国家相关战略、宏观经济、国际经济、流通经济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中很大部分转化为国家战略、决策或政策。我的研究成果有的得到国家领导人重要批示,有的直接转化为国家的文件、规划或政策,有的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引导舆论。近几年我还接受媒体采访近200次,一些采访视频当日转发量超过几百万。说实话,在努力耕耘的时候,我并没有想到有今天的收获,也没有想到会有机构对智库研究者做出评价与褒奖。这使我进一步认识到,要使智库的思想品有价值、有影响,智库研究者就必须肯于奉献,肯于坐冷板凳,向着一个方向不改初心,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不懈努力,方得始终。

第三,智库工作是一个需要终生学习的职业,学而后知不足,站在巨人肩膀和他人的研究成就上进行思维创新,才能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所谓智者,就是善于学习并具有集思广益转化为智谋和智慧的人,智库工作者应成为这样的智者,应该有境界、有远见、有知识储备、有海量肚量、有洞悉社会的能力。荀子在《劝学篇》中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歧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耳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从古至今,所有的学问和思想没有生而知之,只有学而知之。孟子的《劝学篇》历久不衰,成为鼓励人们劝学的经典,它告诉我们学习可以登高博见,学习可以横渡江河,学习可以宁静致远。在智库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要做好智库工作必须把学习作为自己终身的必需品和一种生活方式,在书山学海中遨游,才能遇到更好的、更有见识和更具智慧的自己;向那些站在历史峰巅的人、具有学识的人和胸怀抱负的人学习、才能“求其上,得其中”;向中华民族宝库中的国学经典学习,才能以铜为镜正衣冠、以人为镜明得失、以史为镜知兴替;向习近平思想体系和党中央一系列战略部署学习,才能始终把握研究的方向;向中国基层和企业学习,才能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提炼总结出来,上升为国家战略或政策。

在几十年的智库工作历程中,我在国务院研究室的领导和同仁们埋头躬耕,不求名利而为国是,桂世庸、魏礼群、宁吉喆、谢伏瞻、黄守宏等,他们是我的领军者,是学问大家,但他们没有时间和机会写自己的文章、接受采访,他们的智慧和心血转化为国家领导人讲话或重要文件,他们以自己的行为为我树立了榜样。我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工作,曾培炎、王春正、魏礼群、张晓强、郑新立、李德水等一批学者型领导,他们以高度的国家责任感、历史责任感和丰富的知识积累,带领中心组织开展了多项服务决策的重大研究,使我汲取了难得的经验知识并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同时给予我参与并带领研究人员开展研究的信任和支持。在我的工作中,有幸亲耳聆听和见识过多位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和风范,在参与重要问题研究中,我也接触过很多著名战略研究者、经济学家和各领域顶尖级专家,使我学习到很多难以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

在多年实践中我体会到,智库工作者要为国家立言、立论、立德、立策,就必须不断学习,只有学习才能看到未来趋势并敢于探索创新的道路,才能有勇气和担当。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决定着一个智库研究者能站多高、看多远、走多久,决定了其思想的深度、高度和厚度。智库研究者应该具有大视野、大胸怀和大格局,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进退有度,云淡风轻。我在工作实践中向同仁学习的同时,还努力学习拓展各方面知识,我曾利用业余时间,读完了北大后EMBA的全部课程,重读了国学经典;学习了现代信用体系课程,获得全国第一批仅12名专业人士的高级信用管理师资格;为了研究国际问题特别是中美问题,我系统学习了国际战略、世界历史和美国历史,读了上百本相关书籍,等等。日益增加的知识和这些知识在工作中的应用,给我的研究带来了不竭动力、创作灵感和获得感。虽然我早已是研究员和几所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但是智库研究的重大国是与国策,不允许似是而非,不允许似懂非懂,不允许似有似无,这是一份需要多年历练并不断挑战自我的独特工作,需要终生学习,保持以国家为己任的激情、真情和能力。

第四,智库研究者必须文人相惜、同行相携、各方面相助,形成与国际一流智库合作交流与竞争博弈的智库生态体系,形成高质量的智库研究团队。

当前,国际形势处于急剧变化与演化之中,在某种程度上国家战略谋划和竞争能力将决定一个国家的胜负。伴随着中国大国崛起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中国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近,这也是美国焦虑、误判并采取逆历史潮流而动的重要原因。中国进入总体向上的长周期不会改变,中国经过艰苦努力实现百年梦想的进程不会打断,中国今天的成就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干出来的,包括我们的领导人夙夜在公、这个领导团队是举目世界最有经验和阅历的政治家和治理国家的精英;包括我们的公务员队伍,他们5+2、白+黑,学习借鉴集成全球最好的东西,形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政策或做法,是改革开放最重要的参与者和具体方案设计者;包括我们的企业家、工人、农民、医生、教员、解放军战士,他们身上涌动着变革和创新的冲动,他们的创造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我们既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也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为中国智库和智库研究者发挥作用创造了更大的空间和可能。近几年,我国智库数量已经跃升为全球第二位,要适应国家战略需要,还要做更大努力,更有成效和质量地看展工作,作为智库不仅仅是“库”,而是要使“库”里有取之不竭的“智”,真正成为大国“谋定而后动”的思想库。

建议加快形成五个体系,提升我国与国际一流智库PK的能力,形成文人相惜、同行相携、多方相助的氛围,加快建设高质量的智库队伍。一是加快形成智库生态体系。创造我国智库优于美国等国家智库的政策环境和生存条件,在维护国家权益的总目标下,保持智库的相对独立性,按照智库规律和研究规律办好智库,而不能将智库官僚化、行政化和同质化,尤其是智库研究应切忌语言的僵化、格式化和口号化。二是加快形成智库协同体系。各领域、各方面智库应有分工、有合作、有方向、有合作机制和协同机制,发展一批更具专业化、学理性的特色突出的智库,避免趋同化研究和同质化竞争。同时,精心培育少数具有战略性、综合性、政策性和储备性研究能力,抓紧培育能够跨领域进行一揽子研究和谋划能力的智库。三是加快形成智库人才培育体系。加快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语言表达能力的智库人才,加快培育具有强烈爱国情怀和以为国是謀的智库研究者,建立顺畅的“旋转门”制度,并形成常态化安排,打通人才流动渠道。四是加快形成智库与决策者的沟通体系。智库研究必须能及时获得决策者需求信息并将此作为智库开展研究重点,提高智库研究转化为国家战略、国家决策、国家重要政策的有效性、时效性、针对性和操作性。智库服务决策得到应用的情况,也应及时反馈给所在单位,以提高决策服务质量和效能。五是加快建立支持智库发展和智库研究者发挥更大作用的政策体系。真正把习近平主席关于智库工作一系列讲话精神和重要的指示落实到位,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智库发展的要求落实到位,真正解决中国智库在与国际智库平等竞争与博弈的约束,如出国管理问题、经费管理问题等。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成立近10年,在曾培炎理事长带领下扎扎实实地作了很多重要工作,出了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培养了一批智库人才,目前具有高级职称的研究人员占67.2%,研究成果获得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近百项,获得国家部委重要奖项和重要信函表扬几十次,中心工作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国家部委、国内外智库和社会的认可和重视。作为其中一员,能在这个重要平台发挥作用是我人生的重要机遇。面向未来,我所在的智库和我本人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改善的地方,我们要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民大学重阳研究院、CCG等各类智库学习,向所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做出贡献的智库工作者学习。

历史的长周期在中国一边,我们经历着站起来的昨天、日益富起来的今天和必将强起来的明天,中国智库工作者必将迎来一个更有作为的新时代。

(文章来源:国经中心专家论点公众号)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