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孙倩:高校智库应加强自身咨政建言功能

时间:2019-01-25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孙倩

智库作为高水平智囊团和思想库,为政府科学、法治、民主制定公共政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4年教育部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后,全国高校凭借自身人才相对集中、科研力量相对较强等优势掀起了一股高校智库建设热潮。与政府智库相比,高校智库相对独立,其研究主题更为主动和自由;而与民营智库相比,高校智库的财政资金来源和研究人员比较稳定,研究基础较为扎实,能够支撑相对长期和稳定的研究。我国高校智库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研究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17》显示,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等6所中国高校智库上榜“2017全球最佳高校智库90强”。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中国智库报告》显示,19所高校智库进入综合影响力前100位。但从整体而言,我国高校智库影响力竞争力依然不足,需要在审视自身短板基础上探索适合自身优长的特色发展规律和路径。

高校智库建设存在短板

在看到我国高校智库取得不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高校智库建设还面临许多不足。

独立性不强,定位及发展思路不明确。与高校传统的“教学与科研”职能不同,高校“智库建设”往往被理解为一项附属职能,其建设要求也往往是根据高校本身的专业特色优势及长期以来形成的政校关系来确定。目前绝大部分高校智库行政上隶属高校,本身缺少建设资金和人员安排,因此建设要求和重点主要由高校主要领导的发展思路和既有研究实力储备决定,其目标定位和发展思路更多地受到高校发展思路的影响;研究人员队伍往往是作为学院(职能部门)和智库“双重领导”,管理模式上较为松散。特别是当高校面临重大的传统职能建设要求时,高校智库建设往往会让位于高校“中心工作建设”,导致智库自主服务能力不强,服务质量起伏较大,服务工作不连续、不系统。

研究针对性、前瞻性和应用性不强。高校长期以来给社会以“象牙塔”的形象,社会联系不足。在承担智库研究任务时,受制于调研访谈等基础性研究条件,高校智库缺少同智库委托部门特别是同党委政府部门交流的通道,而较多地依赖网络平台等公共性资源查找问题,获得研究主题;在研究范式上,普遍较为严格地遵循 “学术研究”路径,强调兴趣驱动,突出在理论和方法等方面的创新。由于研究主题多来源于政府已发布的相关文件,缺少实质性的调研工作,一些高校智库根据政府的媒体指向,集中“瞄准热点”,泛泛而谈、重复研究、“马后炮”“大而全”研究层出不穷,但实践性、特色化不足。高校智库这种推进模式往往造成在智库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对党和政府中心工作认识不足,研究主题针对性和前瞻性不强,问题调查不清晰,最终影响对策应用的有效性。

研究成果转化率低、社会影响力小。目前高校智库普遍存在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63万人,出版相关专著11万部,发表论文131万篇,但仅有4.3万份转化为各部委、各级政府咨询报告、政策建议,转化率不到3%;被中央领导、各省部级领导批示或被各级政府写入政策文件的更少。同时,高校智库本身社会影响力也不高。《全球智库报告2017》显示,中国7家智库上榜世界百强榜单,其中仅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为高校智库。《2017中国智库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智库综合影响力前40名中,高校智库仅9家,前100名中高校智库也仅19家。另外,高校智库成果缺少报送渠道,直接渠道仅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专家建议》,间接渠道基本依赖各级社会科学院内参、各级党委政府政策研究室,相对于其他类型智库报送通道劣势明显。

以政策决策咨询为主攻方向

高校智库建设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智库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全面落实《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关于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等文件要求,以服务党委政府决策为宗旨,以政策决策咨询为主攻方向,发挥智库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对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功能。为此,高校智库建设需要全面强化过程管理,确保智库成果产生与政府政策出台各环节紧密响应;强化人才管理,确保智库人才与政府部门全面对接;强化绩效管理,确保智库评价与政府施政效果全面融合。

全面强化过程管理,确保智库成果产生与政府政策紧密响应。“服务党委政府决策”是高校智库的第一要务,作为高端产品的供给方,高校智库智力产品供给要与党和政府需要紧密对接。首先,高校智库顶层设计需要对接党和政府对智库产品的需求。高校智库产品是由高校人才、学科与所处行业、区域党和政府发展要求共同决定的,需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明确智库发展定位和建设任务。其次,高校智库要建立与政府部门对接的长效机制。问题导向是智库研究的根本,要从实际中查找问题,高校智库需跳出传统“象牙塔”思维和“兴趣导向”的科研思维,以党和政府关心的热点问题、人民群体反映的紧迫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紧密对接行业部门,大力开展调研与对策分析,确保研究的有效性。再次,高校智库要强化研究过程管理。智库研究讲究时效性、针对性,提供研究对策的新颖性和前瞻性,因此在保证研究力量的前提下,要快速稳步推进,要严格框定研究框架,避免思路打架、无病呻吟。最后,高校智库要形成多渠道并存的研究成果报送通道,要充分利用各级政府政策研究部门、各社科研究机构等传统报送通道,也要利用传统媒体、新兴媒体主动营销,引起决策部门注意。要形成成果反馈的闭环,杜绝为成果而成果,紧盯成果去向,及时掌握成果对政策的影响程度及政策推进效果;对于经实践检验效果不好的成果要敢于直面,勇于担当。

强化人才管理,确保智库人才与政府部门全面对接。尖端人才的高度聚集是高校获得智库资格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在高校智库人才管理过程中,长期封闭性管理、多头管理、固定思维管理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智库人才主动走出去、主动沉下来、主动扎实干的热情。为此,首先要确保高校智库人才的相关独立管理权限,要让人才从高校传统的职能中解脱出来,真正做到以智库为发展平台,以智库研究为主要任务,以智库的贡献为个人价值实现手段。其次,要确保高校智库摆脱传统科研机构相对封闭的发展模式,让具备高站位思想、强领悟能力和干事创业热情的一大批研究骨干能真正通过智库平台走入社会,对接政府各部门,收集一线资料,了解和掌握党和政府的工作意图。最后,要建立智库与政府的人才交流机制,要不定期地选派一批研究骨干真正有机会长时间通过挂职锻炼、人才交流等手段深入政府和其他实际工作部门掌握政策发展动态,能做到随时反馈政府工作进展,适时做好智库与政府之间的交流通道,为智库持续获得研究素材提供基础保证。

强化绩效管理,确保智库评价与政府施政效果全面融合。高校智库是咨政建言的高端机构和第三方机构,要充分担当党和政府在相关政策建设方面的职责,并以此作为高校智库绩效评价的依据。首先,对于党和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理论热点及政策需求,高校智库成果的应用导向决定其应当主动承担相关研究任务,并将成果报送党和政府采纳,最终转化为指导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高校智库的评价体系需要与党和政府的认可度同步,重点围绕是否得到党和政府采纳,是否真正转化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其次,高校智库要充分积极利用第三方身份,以对党和政府的政策建议舆论宣传效果作为另一类评价指标。高校智库强大的人才队伍具备知识阵地的优势,其第三方身份更便于其接触社会群体,为此高校智库要利用其阵地平台优势,通过各种媒体渠道,或者直面公众,对公共决策进行理论阐释和全面解读,积极引导公共舆论,让普通群众能全面、客观、公正地理解政策体系。最后,高校智库也应该及时诊断、找出政策在实施中的弊端。政策推进的不确定性势必导致部分政策目标与实施要求不能完全匹配,甚至可能引起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高校智库应该客观公正地面对政策效果,当断就断,及时向主政部门提供建议,减少不良政策推进引起的后果。

(作者单位:湖南城市学院经管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月24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