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傅海威:借力媒体促进新型社会智库建设

时间:2019-02-22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傅海威

1月27日,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智中心”)新闻媒体座谈会在京召开。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15家新闻媒体记者齐聚一堂,共商社会智库开拓创新发展大计。媒体专家围绕社会智库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媒体合作等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中智中心理事长李闽榕主任表示,社会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推动作用,以服务决策为根本,为党中央科学决策建言献策。与会媒体专家对在新时代如何加强新型社会智库建设展开讨论,并就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了建议。

智库发展要有前瞻性。与会媒体专家认为,智库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智库建设应当适度超前,通过集聚各方智慧,凝聚社会力量,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光明日报智库版主编王斯敏表示,社会智库发展要聚焦于国家重大战略。紧紧围绕国家战略的发展需求,开展前瞻性的研究工作,形成有价值的内参简报,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支撑。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高级记者徐少兵认为,社会智库应当在政府决策过程中显现更大的影响力,为破解改革发展难题和应对全球性问题提供科学决策支撑。

特色化是社会智库的生存之本。社会智库的性质决定了其发展与经济社会生活更为接近,更注重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因此,社会智库往往具有鲜明的发展定位和特色化的研究方向。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社副总编辑王运才表示,社会智库建设应当走特色化道路,如果做得太泛,发展就会遇到困难,只有在专业性上下功夫,深耕细分领域,才能彰显自身优势。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对外传播中心主任林跃勤认为,目前中智中心以及其他一些社会智库正处于从初级阶段迈向成熟阶段,也是急需提质增效、发展壮大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发挥自身优长、形成鲜明的发展特色,要做专、做深、做实、做优、做强,突出一专多能,从而提升智库自身发展生存力和核心竞争力。

社会智库更需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出一支思想政治过硬、敢于开拓创新的专家人才队伍,建立起一套科学高效的智库管理和运营体制,是建设高端社会智库的重要保障。对此,人民日报理论部编辑肖伟光表示,智库专家队伍建设是社会智库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一个成功的智库不仅需要能够统御全局的领军人才,还需要培养一批精通业务的中青年骨干,形成年龄、知识结构合理,思维活跃的人才梯队。长安杂志社副社长丁后盾表示,人才队伍建设要注重专、兼职相结合,例如,提供智库服务保障的人员需要专职工作,智库专家则以兼职更为合适,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从而构建灵活高效的智库管理运营机制。

借力媒体提升影响力和话语权。新闻媒体是社会智库宣传成果、扩大资政影响力的重要途径。社会智库与媒体的紧密合作,有助于提升智库国际影响力,传播中国声音。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主任李刚表示,社会智库建设需要充分重视与媒体的互动,通过引入新闻媒体资源,拓展智库软实力,提升专业领域的话语权。中国经济导报首席记者杨虹也强调了社会智库与新闻媒体合作的重要性,认为两者合作的可拓展空间十分巨大,而新型社会智库也必须具有媒体思维,才能更好地将自身推向社会。

扎根基层服务地方政府治理。社会智库发展既需要做到“顶天”,更需要做到“立地”。“顶天”就需要充分洞悉国际形势和国家大政方针,具有战略性思维和国际化视野。“立地”则需要扎根基层,服务地方政府治理,助推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大公报记者张帅表示,我国疆域辽阔,各地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机遇迥异,而地方政府在经济社会治理过程中也相对缺乏高端的智力支持,对于智库服务的需求更为迫切,因此众多的二三线城市为新型社会智库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拓展空间。与会者对于中智中心在宁波、青岛、福州等地开展的地方政府合作引智项目表示了充分的认可,认为新型社会智库必须扛起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旗,唱好引智促转型的大戏。

此次会议气氛热烈,展现出新闻媒体对参与、支持新型社会智库建设的强烈热情,充分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指示精神。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9年2月21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