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智者

湖湘智库榜样人物:张萍

时间:2015-12-25 来源:原创 作者:湖南省社科院

张萍,1928年生于河北省藁城县(市)屯头村。1949年8月于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前身)学习结业南下工作,1996年离休。自1953年以来,张萍同志长期从事经济学的教学科研工作,撰写、主编出版专著20部,发表论文200多篇。在宏观经济研究、市场经济研究、区域经济研究、区域规划与战略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荣获多项省部级和国家级奖励,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张萍同志将理论扎根于实践的沃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服务实践中实现理论升华,把服务发展、服务群众作为立学之本,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

一、张萍是智库人物的典范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张萍始终把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作为自己从事科研的宗旨。

在省级层面: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他第一次提出建立长株潭经济区,把长株潭打造成湖南发展的综合经济中心即增长极的建议,进入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决策。1991年张萍第一次提出湖南大湘西老、少、边、穷区域整体开发的设想,进入湖南省区域开发开放的总体战略,并以此为参考依据制定了全省山区开发的规划。

在跨省的大区域层面:1990年10月,他第一次提出居于东部的广东和中部前沿的湖南建立长期稳定的经济合作关系的建议,获得湘粤两省政府采纳,把湘粤合作推向新阶段。1993年他第一次提出跨越中东西部五省湘鄂川黔桂省际边境区域开发的设计与构想。之后,经国家计委协调这一区域纳入西部大开发范围和大西南出海通道建设。

在国家层面:他于1991年1月第一次提出的建立湘南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的建议,经省政府采纳,并报国务院获得同意的批复,进入国家的决策。在同一个建议报告中提出的要充分发挥湖南地处沿海与内陆、东中西过渡地带的优势,实行双向开放战略,参加两个大循环。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讲话中强调“要按着中央决策部署发挥好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的区位优势。”26年后进入国家战略定位。

张萍的一篇重要代表作——《论改革目标的分区到位与过渡区的改革》,发表在全国最具权威性的经济刊物《经济研究》1988年第9期。该文在第一部分“我国经济改革目标模式的再认识”,第一次提出再认识再定位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基础、以国家宏观计划为指导和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随着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的发展,党的十四大的召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明确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张萍并没有停留于他此前的探索思考。1993年,张萍又第一次对“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改革的特点、规律性和发展阶段作了理论的概括和剖析”,发表在人民日报(内部参阅)1994年第1期,《求索》1994年第1期。《新华文摘》等摘发或转发,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0多年来,张萍还跟踪长株潭的研究。2008年5月19日至20日,省委召开了常委扩大会议,对长株潭试验区“两型社会”建设到2020年的规划和综合改革方案,进行了最后的审议。在这次会议上张萍提出的主要建议是两条:一是“两型”建设涉及多个层面,建议把湘江污染治理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切入点和“纲”。二是“规划”是分为前7年后6年两个阶段规划的,建议改为三个阶段规划和定位。“十一五”后三年为第一个阶段;“十二五”为第二个阶段;“十三五”为第三个阶段。相应的提出了三个阶段的战略定位。认为这样修改便于同国家的五年计划相对应、相对接。张春贤书记在讲话中明确表示:“赞同张萍同志的意见”。周强省长在总结讲话中结论是:“采纳张萍同志的建议,规划如何修改?按张萍同志的意见办”。之后,张萍同志又提出数个关于“两型社会”改革建设的战略性建议,省委主要领导都作了重要批示,纳入决策程序。2014年11月,由张萍同志提出和主持编辑的《生态文明文明湖南两型大典》出版。《大典》图文并茂达300万字,也是中国首部生态文明“两型”建设的典藉,已产生多个层面的社会效果。

二、张萍是“三严三实”人物的榜样

张萍同志于1983年至1993年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在这十年任期中:第一,他做到了严于公私分明。原则是“不占公家一分钱的便宜”,他没有在院里报销过一次个人招待费、餐饮费。这一点在之后近20年他主持的研究会、研究中心也做到了。第二,他在分管的范围严于规矩,坚持按制度办事。在制度面前对事不对人,不因人制宜,无亲疏之分。这在以后近20年他所主持的研究会、研究中心也做到了。第三,严于务实。在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科研工作中,他坚持扎根实践沃土,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实践服务。他所提出的多个决策建议,均具有前瞻性,经得起几年、几十年历史的检验。同时具有“落地”的可操作性。他常自豪的说:“在全国经济学之中我是个务实派”。第四,他主持了“六五”、“七五”、“八五”三个“五”的国家重大课题,省数个重点课题,但他没有拿过一分钱课题组长的补贴,研究报酬也只拿平均数,不拿高酬劳。在课题费的使用上,也做到了没有报销过一次个人招待费、餐饮费。第五,数十年他从不搞寿庆过生日。80岁时,院里要给过生日,他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是他一个也不请,由老干办定;二是他出钱;三是不收钱、不收礼。结果参加的有院领导、办公室主任和老干办的同志十余人,两桌他付了1800元和两瓶酒鬼酒。第六,他待人诚实,实实在在,从不虚假应付。他把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所说的:“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记在心里以自勉。

三、张萍是敬业的模范

张萍从1953年任湖南省行政院经济学教员时至今已62年,除“文化大革命“前中期几年之外,近60年只要在长沙,几乎没有度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工作忙时,就是中华民族最大节日春节的大年初一,中秋节的八月十五,也是在办公室工作中度过的。是什么样的人生追求支持他这样的敬业持续工作了60年,而且还会“小车不倒只管推”继续下去?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张萍熟读了苏联的革命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有段著名的自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保尔那种像燃烧的烈火的革命奋斗精神深深地感染了他。张萍说:“我的人生道路和工作的年代与保尔大不相同了,但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如果在临终的时候我也能够给自己做出一个这样的结论:不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就了无遗憾心满意足了。”张萍说:“他的追求就是对国家、社会、人民有所贡献,虽然只是沧海中之一粟。他没有其他的个人追求,这就是支撑他在这条道路上走了60多年的“魂”——人生价值观。

     (来源:《湖南社会科学报》2015年第14期)
(编辑:内容管理员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