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主义“有点潮”》看湖南如何进行理论宣传创新

时间:2018-06-12 08:24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肖霄

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

——从《社会主义“有点潮”》看湖南如何进行理论宣传创新

“乌托邦是座什么岛?”“《共产党宣言》是本什么书?”“‘阿芙乐尔’号为什么会开炮?”……这些高冷的理论话题,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随着《社会主义“有点潮”》的热播而流行起来。这档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人民网、湖南教育电视台策划推出的电视理论节目,先后经中央和省两级媒体播出后,在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年大学生中产生了强烈反响,也受到了中央和省委领导的高度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等二十多家主流媒体纷纷热评。这档节目在十九大新闻中心大厅播映后,迅速形成了电视理论节目收视现象,被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是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的一次成功尝试。

《社会主义“有点潮”》的走红并不意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理论工作,他带领全党创新理论,建设和发展了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为各地各相关单位推进理论工作创新提供了大有可为的广阔舞台。在此背景下,湖南选取重大时间节点聚焦重大政治主题,及时推出的这档既有意义又有意思,还有点潮的理论节目,不但彰显了一种卓越胆识和使命担当,也很好地顺应了宣传形势和党的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那么,《社会主义“有点潮”》的走红,对于推动湖南省理论宣传创新,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更加有意思有哪些启发呢?

其一,把握时态,坚定唱响理论宣传主旋律

《社会主义“有点潮”》之所以能火起来,生动的语言、鲜活的画面固然为其增色不少,但它更多借助的是社会主义真理的魅力和逻辑的力量赢得了人心。精准把握理论宣传的“时态”,即立足时代背景、把握时代主题、瞄准当下大众最普遍的理论需求去释疑解惑,这才是节目成功的关键。基于此,湖南省的理论宣传也着重抓了两个结合。

一是把“顶天”与“立地”更好地结合起来。顶天,就是要紧扣时代主题,精准吃透上情,确保方向准、导向正、路子对,真正把中央精神领会好、宣传好。“立地”就是要了解民情民意,接好地气,真正让中央精神往实里走、往群众心里走。比如,在湖南省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各级宣讲中,既严格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纲,原汁原味地解读,科学严谨地宣讲,又紧密地联系湖南的发展实际,结合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实现“顶天”与“立地”的有机结合。

二是把“传道”与“解惑”更好地结合起来。“传道”就是要正、要红,要大张旗鼓地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好,共产党、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达到“铸魂补钙”的目的。“解惑”就是不偏、不倚,旗帜鲜明地开展辨析引导,达到匡正驱邪的目的。《社会主义“有点潮”》正是抓住了“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到底好不好”“社会主义源自何处又走向何方”以及“南湖的红船为什么破浪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中国梦是个什么梦”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主题和热点问题,既讲伟大成就又不回避问题,才实现了通过“传道”与“解惑”帮助观众坚定“四个自信”的目的。

其二,创新样态,倍增理论宣传效果

《社会主义“有点潮”》之所以能够实现平台热播、媒体热评、网友热议,成为理论节目的爆款产品和现象级节目,靠的不是明星大腕、网络大V,而是通过样态创新,达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与生动呈现的有机结合,让观众看完节目后,纷纷感慨“节目打破了受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刻板印象,入心入境,接地气,有温度,喜欢!点赞”,认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史感天动地”“要为自己的幸福发奋工作”,从而达到了很好的理论宣传效果。围绕理论宣传的样态创新,湖南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聚焦特定群体进行样态创新。根据受众的年龄、职业、文化水平、地域等特点,做到“一群一策”“私人订制”,让理论大餐合胃口,理论工作才能真正做下去、做进去。《社会主义“有点潮”》的成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档节目在名称、形态、嘉宾选择、语感语态等方面与青年的习惯高度契合,为激发青年观众的共鸣、争取青年观众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差异化策略的应用,在湖南省理论宣传工作中随处可见。比如,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过程中,长沙市根据不同群体需求,分别制定了宣讲提纲——机关事业干部版、企业工人版、城市社区居民版、乡镇农村农民版、学校学生版,切实提高宣讲针对性,受到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欢迎。怀化市则针对苗族和侗族集中聚居的特点,在五个少数民族县广泛组建“苗语侗话”宣讲队,走村进寨、在田间地头进行宣讲,用“老百姓的话”讲述鲜活的故事、生动的例子,确保少数民族群众有效地接受党的十九大精神。

媒体融合发展推动样态创新。媒体融合,立体传播,这是理论宣传的大势所趋。《社会主义“有点潮”》围绕一个主题,打通了报纸、广播、电视和门户网站、“两微一端”,堪称媒体融合推动理论宣传样态创新的成功范本。比如,该档节目在电视播出的同时,人民网同时推送了《今天,我们聊聊社会主义》一文,24小时内点击量迅速突破10万以上,既进行了理论传播,又带动了舆论话题,推动这档节目迅速形成收视现象。为了进一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湖南省出台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对媒体融合发展进行了谋划和部署,致力于形成一个全媒体、宽受众、立体化信息传播的理论宣传新格局。

坚持技术创新带动样态创新。理论宣传要入脑入心,首先要能入眼入耳。《社会主义“有点潮”》的一幕幕画面让人久久难忘: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探讨问题、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发表演说,这些全息投影模拟的历史场景重现,让人可感可触。同时,围绕节目主题,一个个精彩的微故事、微视频、微动漫、微图片、微窗口等新型传播方式让观众轻松就能领会社会主义理论深奥的内涵。媒体融合发展,需要技术层面的深度变革,也带动了理论宣传的模式创新。除了常规的“互联网+理论”模式外, “视频+理论”“数据+理论”“平台+理论”等理论宣传新模式不断涌现,实现了最大的宣传效果。

其三,创新语态,推动理论宣传入脑入心

语感语态,不仅涉及“怎么说”,还与“谁来说、在哪儿说”有关。老中青的嘉宾搭配,脱口秀的节目形式,平民化的语言表达,《社会主义“有点潮”》展现的这些极具亲和力的语感语态,迥异于以往理论专题片“你听我说”的刻板形象,让节目能入脑入心。在这方面,湖南省的理论宣传做到了三个“四”。

建好四支队伍。党代表是“播种机”,他们将党的创新理论、最新精神播种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田,特别是进行历次党代会精神宣讲时,党代表们“冒热气”的宣讲将党的最新精神第一时间输送到了基层;领导干部是“领头羊”,各级党委(党组)书记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第一责任人和第一宣讲员,他们带动和激发着全体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热情;理论专家是“主力军”,他们以坚定的政治立场、扎实的理论功底将理论讲准讲透,讲到百姓心田;基层名嘴是“轻骑兵”,他们挖掘群众身边的“田秀才”“土专家”“新乡贤”,充分发挥他们“轻骑兵”的作用,广泛开展基层“微宣讲”。

搭好四座舞台。报告式宣传。通过报告会、大讲堂,全面准确地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座谈式宣传。各级宣讲团深入农村社区、工厂车间等,采取与党员、干部、群众近距离交流互动的方式,回答基层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使党的理论从纸上跃到干部、群众的脑中。文艺式宣传。面向群众,结合地方实际,用相声、说唱、戏曲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使党的理论宣讲悦耳又悦目、入脑又入心。互联网宣传。通过网络访谈、推出网络课程等方式,统筹线上线下渠道、网上网下资源,广泛开展“互联网+宣讲”,使党的创新理论充盈网络空间。

说好四种话语。讲好普通话。严格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全面准确宣传党的最新精神,原汁原味解读,科学严谨宣传。讲好湖南话。既紧紧围绕党的最新精神,又紧密联系湖南发展实际,把“普通话”变为“湖南话”,不断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讲好百姓话。把宣传提纲变为“明白纸”,把报告语言翻译成“大白话”,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讲好个人话。各级理论宣讲员在原原本本认真研读、融会贯通掌握党的创新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学习感悟对理论进行再加工,努力发挥创造性,形成自己的归纳提炼,体现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既深入浅出又有血有肉。

总的来说,湖南省理论宣传既能大有可为,更需积极作为,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真正使我们的理论宣传工作与党的理论创新进程合拍、与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匹配,不负伟大时代,不负伟大事业,不负伟大机遇,不断显示二十一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供稿:省委宣传部 执笔:肖霄)

【链接】

《社会主义“有点潮”》到底“潮”在哪

理论电视片《社会主义“有点潮”》引发广泛好评。那么,该片到底“潮”在哪?

“潮”在勇立时代潮头。以一座岛、一本书、一门炮等6个关键词为线索,再现世界社会主义500年跌宕起伏、风起云涌的历史,较好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源自何处等重大理论问题。

“潮”在坚持问题导向。在这部理论电视片中,大学生的提问直击现实、直抒己见,访谈嘉宾面对问题正面回答,不避不绕不躲不闪,让观众感到“解渴”。

“潮”在坚守内容为王。进入新时代,理论宣传坚守内容为王。这部理论电视片展现了经典理论的前世今生,体现了思想的时空穿透力,贴近年轻人的思想潮流。

“潮”在创新表达方式。这部理论电视片利用电视与网络传播结合的优势,将新技术新应用融入产品制作传播全过程、各环节,不断增强理论宣传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感召力、吸引力,让大众爱听爱看,甚至追听追看。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推荐内容更多>>>>

 

图片新闻更多>>>>

 

智库要闻更多>>>>

 党的十九大报告 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习近平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