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郭敦文:乘势而进走在抢抓“新基建”风口前列

时间:2020-05-14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郭敦文

导读

加快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本质特色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已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亮点、新希望。

自国家发改委明确“新基建”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大领域建设以来,全国各地纷纷就“新基建”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政策环境、狠抓项目建设、强化统筹协调。

具有比较优势的湖南如何在“新基建”中乘势而进?《湖南日报》特约请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郭敦文

前瞻谋划、加快布局、有效运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抢占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制高点,有利于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有利于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引领性、关键性举措。

近年来,湖南发挥在新材料、电子信息、超算、国防科技等领域创新资源富集优势,“新基建”总体水平保持在国内领先水平:一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国内领先。长沙、株洲建成5G站点超过2000个,其他12个市州城区重点区域已实现5G信号覆盖;二是“新基建”项目进度加快。4月28日全省集中开工了144个重大“新基建”项目,包括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四张网”及5G基站建设等项目;三是“新基建”应用场景和产业化应用形成特色。长沙移动互联网、区块链、智能汽车、智能交通产业,株洲新一代智能轨道交通,湘潭智能装备等基于“新基建”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特色鲜明。但是相对于上海、北京等地区,湖南“新基建”存在区域发展和发展领域不平衡、管理体系分割、项目投资筹资途径有限、创新基础设施特别是原创性科研设施竞争力弱等问题。

“十三五”末是新基建加快布局阶段,“十四五”是“新基建”深度发展的关键时期。湖南应统筹推进“新基建”规划、建设、应用和产业化,在抢抓“新基建”风口中走在全国前列。

坚持规划引领,深度前瞻布局

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国家和省、市层面“新基建”专项规划。有条件的地区可分门别类研究编制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明确不同属性(公益属性、市场属性、融合属性)和经营性质的“新基建”的发展路径、技术路线、投融资渠道和项目建设方式。

在编制“新基建”规划时,要突出前瞻性和引领性,并将相关项目落实到空间布局和用地规划中去,充分发挥“新基建”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坚持“新基建”与传统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泛在兼容,通过改造、加载、融入等方式实现“新基建”迅速扩容。

丰富应用场景,提升产业基础

“新基建”重在建、管、用结合,为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赋能。

以“新基建”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比如在城市主要道路、高速公路上广泛深度应用智能网联、智能汽车技术,建设智慧交通信息网络,为车联网、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应用提供必要条件。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推进能源精准计量、柔性生产、补峰入网和双向流动。

以“新基建”推动制造业产业基础高级化。在确保国家安全前提下,加强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互联网双创平台等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共享、应用,提升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加快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在制造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构建全过程科技创新生态链、自主可控供应链。

以“新基建”推动消费升级。加快运用5G、卫星互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改造城市路灯、电梯、综合管廊等市政设施,打造智慧景区、智慧公园、智慧医院,推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教育、网络娱乐、居家看户、网络安全、智慧医疗、智慧体育、智慧旅游等方面消费。

推进多元投资,理顺管理体系

“新基建”是支撑新产业、新生态、新管理的基础载体,建设领域广泛、投资规模庞大。据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新基建”新增投资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左右,需要改革投融资体制、激发市场活力,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首先应理顺“新基建”管理体系。“新基建”涉及到交通、工信、科技、教育等职能管理部门和电信、电力、能源、市政、工业等领域,是一项综合性、体系化工作。国家层面应出台推动“新基建”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专项财税、金融、土地等支持政策;应强化各级发改委在“新基建”中的统筹协调、组织实施职责,成立专业管理部门。要强化“全国一盘棋”理念,形成国家统筹、地方负责、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避免条块分割、区域分割。

还要有效发挥政府性投资的引导作用,多渠道筹措资金。建议明确三类“新基建”主要筹资渠道: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以政府投资为主,并注意厘清中央和地方财权、事权关系;信息基础设施和融合基础设施产出效应明显,应积极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同时优先安排特别国债、专项债、基础设施信托基金投入“新基建”项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实施加计扣除、加速折旧等财税举措,支持企业加大“新基建”投入。

(作者系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研究员)

(来源:湖南日报 ,2020年5月14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