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加快发展我省开放型经济的建议

时间:2015-07-18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陈扬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是省委、省政府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我省先后成立了发展开放型经济领导小组、口岸大通关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利用外资工作领导小组、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领导小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等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决定》、《承接产业转移》等一系列文件,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引资兴办企业奖励激励等一系列政策。重视程度不可谓不高,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效果却仍然不甚理想,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外贸依存度严重偏低,出口拉动力较弱,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与我省经济实力在全国的位次极不相称。2011年全省经济总量将近2万亿元,但外贸依存度不到9%,即使开放水平最高的长株潭城市群,外贸依存度也不到12%,远远低于全国42.6%的水平,相比发达省份浙江的55.9%、福建的45.3%相距甚远,也落后于同为中部省份安徽的10.6%、江西的11.3%

究其原因来看,我们认为,平台太少、软环境不优、企业不大不强、政策支持重点不突出等是根本。为加快我省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建议省委省政府以全新的视野来谋划,以整体的思维来布置,以务实的精神来推进,把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作为急务要务来办、作为重点难点来抓。

一、将构筑平台作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错过一步,就要丧失机遇;延误一时,就会落后多年。与重庆、安徽、江西相比,我们可以发现:区位、资源、市场和产业基础等各方面条件并不突出的重庆、安徽、江西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平台打造上先胜我们一筹。在园区平台建设方面,重庆打造了以世界500强为主要承接目标的两江新区,设立了全国唯一的“水港+空港”的综合保税区,在扩大进出口、发展报税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基础性作用。安徽仅2011年就新批了8个国家级开发区和建立了95个开发园区,开发园区比我省多了17个。江西也有10个国家级经济开放平台和4个特殊开放型经济特殊经济管理区,而我省目前只有1个国家级口岸开放平台,相距甚远;在会展平台建设方面,我省同样滞后。不说与号称中国会展“四架马车”的广州广交会、厦门投洽会、深圳高交会、昆明昆交会相比,就是与重庆、安徽、江西分别重点打造的“徽商大会”、“渝洽会”、红博会、赣台会、南昌制造业博览会、景德镇瓷博会、辽赣经贸洽谈会等各种国家级和国际性展会平台相比,我省也难以望其项背。

建议以口岸平台、园区平台、融资平台和会展平台建设等为重点,加速推进我省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一是加快口岸设施和国家物流平台建设。分别在衡阳、郴州、永州规划建设集公路、铁路于一体的口岸平台和长沙、岳阳规划建设集水路、铁路于一体的口岸平台。二是加强各类园区开发建设。积极支持园区扩区升级,基本实现每市有一个国家级园区、每县有一个省级园区。三是打造放宽限制、降低门槛,为基础设施建设和外向型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四是积极打造各种高品质、有影响力的国家级和国际性会展平台。

二、将优化环境作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倍增器”

练好内功、优化环境始终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外向度不高一直是我省经济结构中的一条“短腿”,要拉长“短腿”,在优化环境下足功夫,走大开放之路。这方面,重庆、安徽和江西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三省市都大力优化通关环境,提高通关效率,强化用地、用工、用电、融资等方面的要素配套,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设计研发、教育培训、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重庆还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打黑除恶行动,出台地方性法规《重庆市促进开发条列》,营造了加快对外开放的强烈氛围,大大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2011年重庆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95家,比我省多出132家。

建议以通关环境、法治环境、基础设施、要素保障、宜居环境建设为重点,努力营造与东部沿海地区无差别的优质环境。一是营造优质高效的通关和服务环境,实现从“支持开放型经济发展”向“服务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观念转变,真正树立起“口岸发展、联检单位发展”的通关理念,真正营造“重商亲商、惠商安商”的开放氛围,确保通关“通得快”、“成本低”,确保项目“引得进”、“留得住”。二是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全面优化法治环境,克服个别部门的部门本位主义,杜绝“开门迎客、闭门打狗”的现象,改善政务服务,强化投资便利。三是加强交通、能源、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围绕打通与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等区际及示范区的往来通道。

三、将招大引强作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我省企业近几年来实施做大做强的名牌战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出现了三一重工、中联中科等一些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但我省企业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规模和效益与我省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困在家里天天难,走出一步天地宽”。因此必须要有更高远的视界、更开放的胸怀、更创新的观念使我省的企业走出去,敢与强的比、敢向高的攀、敢同勇的争,敢跟快的赛,才能使企业做大做强。

大项目对一个地方快速壮大经济实力和财政实力、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说,区域发展之争就是投入之争、大项目之争。在招大引强方面,截至2011年底,在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方面:湖南只有64家,而四川、重庆、安徽、湖北、河南分别为170家、200家、70家、湖北93家、72家。此外,我省利用外来资金规模也相对较小。2011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61.5亿美元,只有宁波市的1/3,比四川的110.2亿美元、河南的100.8亿美元、安徽的74.8亿美元都要少;引进省外资金方面,我省不到安徽省的1/4、重庆的1/2、江西的1/2、河南的3/5。因此,建议把招大引强的主要精力大项目上、大企业上。坚持一手抓大项目招引,着力在引进世界500强、大型央企、行业龙头和海内外大集团上实现重大突破;一手抓大项目推进,从领导精力、工作摆布、资源要素向大项目倾斜,确保大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尽快发挥作用。

建议将招大项目、强项目、好项目作为工作的重点,坚持各种资金一起齐上,强力助推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招商引资不仅要“铺天盖地”,更要“顶天立地”。联大引强、靠大做强,积极主动对接央企与美国、日本、欧洲等重点地区的战略投资者,千方百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在湘投资,与更多的央企对接合作项目。按市场规律办事,想方设法降低招商成本,做到可搞可不搞的活动坚决不搞,形式好看、效果不佳的活动坚决不做。彻底改变以前“见商就招”的状况,切实纠正竞相压价、恶性竞争,甚至赔本赚吆喝的做法,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和质量。

四、将扶优扶强作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转换器”

2011年全国企业500强排行榜中,湖南只有6家企业进入排行榜,且名次都很靠后,远低于上海、广东、山东等沿海省份,也低于安徽(12家)、河南(15家)、四川(10家)与重庆(10家)等多个中西部省份。2011年我国民企500强排行榜中,湖南也只有6家企业进入排行榜,低于四川(18家)、重庆(10家)、河南(9家)和湖北(17家)等多个中西部省份。以上数据说明:我省的名牌品牌企业在全国所占比例太低,缺乏竞争力,我省的企业需要扶优扶强。

不断做强品牌,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就要继续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勇于开拓、求实创新。企业的融资、技术改造、研发是有门槛的,对这个门槛如果“撒胡椒面”,每一个企业的门槛都不够,哪个企业都干不成。2011年重庆着重打造了“3+6+100笔电巨型产业集群,即包括惠普、宏基、华硕3个世界级电脑品牌商,富士康等六大工商以及300家零部件配套企业的巨型集团,“十二五”将达到年产1亿台笔电、1亿台电脑终端和1万亿元产值的规模,崛起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笔电生产基地,产能达到全球的三分之一。安徽每年拿出10个亿重点支持开发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财政实行单列,而我省目前还未有此优惠政策。“撒胡椒面”领导不容易担责任,但重点扶持一家,就容易受诟病,有人说领导跟这家企业关系亲疏远近等。但真要扶持一个企业,一定不要“撒胡椒面”,要重点扶持,扶持它们上市,做大做强,这才是我省真正发展的道路。世界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产业整合的阶段,我省不应像过去那样撒胡椒面式地扶持中小企业,而是重点扶持符合我省产业发展方向、有前景、有潜力的企业,如三一重工、中联中科、远大空调、山河智能等。

建议围绕支柱产业,培育发展一批具备核心技术、研发人才、自主品牌、营销渠道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大集团,造就开放型经济的支撑力量加快推进大中型企业与跨国公司建立“战略联盟”,开展多种形式的战略合作。鼓励吸引跨国公司在湘设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以及采购中心。加快培育一批本土的企业如三一重工、中联中科、山河智能与远大空调等,把握市场竞争主动权,使之成为湖南扩大开放、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中坚力量。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