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于施洋:国家统一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将有一个“菜鸟版”

时间:2019-05-30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于施洋

在5月27日复旦DMG实验室承办的

贵阳数博会

政府数据开放利用与生态体系建设论坛上,

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主任

国家信息中心数字中国研究院院长

于施洋

为论坛致辞于主任全程脱稿演讲

非常高兴来到爽爽的贵阳,一进入会场,就发现我们这个会场非常与众不同,这是我参加过的各式各样的论坛当中最有互联网气息、最生机勃勃的一个论坛。所以首先,我代表开放数林指数的联合发布方,国家信息中心,祝贺政府数据开放利用与生态体系建设论坛的召开,也向我们贵阳市政府对这个论坛的支持表示感谢。

今天进来看到很多老朋友,而且这些朋友都是在一起共同开展过研究工作的教授和政府官员。很多老师,我们都已经有十几年以上的交情,还有我博士时期的同班同学,所以对大家一点都不陌生。既然我们都是老朋友了,我今天就不按部就班按照致辞讲一些套话,我也把这些年自己从事大数据的工作,特别是政府数据开放的新的体会,向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进行汇报。       我想呢,政府数据开放工作,是一件非常长远的、有着战略意义的工作,我个人理解,有三个方面:

第一,我认为政府数据开放是创新政府治理的一个重要的平台,我们看欧美国家推动政府数据的开放,有着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推动政府治理,从单向的,政府要管社会、管企业、管老百姓,变成政府、企业和社会进行融合共治。从一个单向变成双向、甚至多向的融合,这是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政府开放的根本目的。所以未来我们国家的政府治理创新,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政府数据开放在这当中,要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第二,我认为政府数据开放是我们推动数字经济,或者说是数据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平台。欧美国家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客观上起到了带动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一个作用,虽然他们的模式略有差异,有的是更直接的开放,有的是加上了一些管控的开放,但是不管怎么样,未来我们中国都有必要把这些模式进行吸收借鉴,打造适合中国国情的、适合中国新时代发展特色的,通过政府数据开放带动数据产业发展的新的产业模式。

第三,我认为中国的政府数据开放,有完全不同于欧美国家政府数据开放的不同点,我们有中国自己的特色,这个特色是什么呢?那就是数据文化,所以政府数据开放也是缔造数据文化的平台。我们知道欧美国家搞数据开放,是有着两三百年尊重数据、重视数据价值的这样一个文化基础,所以他们推动数据的立法,推动政府数据的开放和信息的公开,看上去比我们的阻力都小一些,而中国呢?我们已经带了几千年的差不多先生的帽子,在这个社会,文化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建立起来,没有这样一个基础,单凭做几个数据开放的网站,就能斩获数据开放我是心存置疑的。        所以基于这三点思考和认识,对于我们国家信息中心负责的国家统一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的建设,我也会有相应的考虑。就在上个月,国家发改委已经正式批复立项,要在尽可能快的时间内,有可能就在今年,我们国家统一的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就要正式上线了,而这个工作,就是由我这个部门其中的一个处来具体负责,现在相关的工作都在紧锣密鼓的推进当中。

说到前面提到的第三个认识,数据文化,我们谈到这个平台的时候,本来只设置了面向专业用户的栏目和功能,但是我和我的团队说,在这个网站上,我们不仅要为专业的用户提供服务,还要有并行的“菜鸟版”。我认为未来很多中学生,很多不是搞大数据的人都应该能来这个上面玩一玩数据,比如说中学生做作业,来这个网上拿一些数据,在数学课上做一些分析,当这些文化根植于每一个年轻人心中,我们的大数据才有希望。

我觉得未来有两个关键词,一个叫生态,就像我们今天的这个开放数林的发布一样,政府数据开放不是独立的一个事情,它是一片森林,它不是中国的一片森林,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一大片森林,所以我们必须打造从根部到树干、到枝桠、到树叶的整个体系,而不是只是上线政府的一个工程项目。 

第二,我认为很关键的就是坚持,做什么事情都不容易,这些年我跟郑磊老师学到的就是,这么多年一直在这个行业深耕坚持,所以取得了今天的成绩。我们不能说一年两年工程验收就结束了,我们需要做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把每一个细节做好,特别向郑磊老师学习,连一个论坛的议程单都做得这么用心。所以,这是我对于做好上面的三个开放,和做好接下来的工作,要注重和坚持的两个体会。

最后祝愿我们这个论坛取得成功,也希望我们整个体系越来越完善,对推动整个数据开放工作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谢谢大家!

(来源:开放数林的 复旦DMG ,2019年5月28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