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自信、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至关重要。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和引导青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青年的思想行为当中,实现以文化人与培育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契合,增强青年的精神认知、文化自信和价值认同,确保广大青年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合格接班人。
文以融之,强化熏陶,凝神聚气
坚持“以文化人”培育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强调文化熏陶对青年价值观念和思想品质提升的重要性。通过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为引领,融文化与使命于一体,合远景与事业相统一,有意识地引导青年的文化内驱力指向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目标,明确具体行为要求,为青年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详细的行为指引。针对青年价值观培育,要“润物细无声”,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中探寻教育资源,通过积极开展“诗词大赛”“家训家书征文比赛”“廉洁教育微电影”等主题教育活动,让广大青年在文化的浸润与熏陶下,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文以引之,因势利导,增强实效
坚持“以文化人”培育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紧紧围绕教育引导展开,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榜样效仿、赶超向上的文化氛围。让广大青年切身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此激发学习和工作热情,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在强化教育引导的方法上,可以发挥榜样示范效应,通过选树一批榜样典型,挖掘身边的真人真事,对先进事迹加以宣传推介,充分利用这些“活教材”,使青年在感受榜样的人格魅力和内在精神的过程中,体验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善美的切实意蕴。让广大青年学有榜样、认同先进,以昂扬斗志、浩然正气,扎实学习,立足岗位做奉献。通过身边人、身边事因势利导,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群体中蔚然成风。
文以化之,全面渗透,落地生根
坚持“以文化人”培育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增强社会主流舆论的传播力和引导力,促进文化育人理念的全面渗透,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的作用。新媒体时代要以先进文化占领网络新阵地,有效消除青年价值观认同危机,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多种传播载体传递给青年。立足青年的新特点和新需求,适应新时代网络微文化的发展趋势,通过话题征集讨论、微课堂、主题讲座、经典人物访谈纪实、公益宣传等活动,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让青年在不同的文化载体中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力量,让青年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在健康的网络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化而行之,巩固养成,实现价值
坚持“以文化人”培育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实践,贵在养成,需知行合一,让价值理念与行动自觉相统一。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合理设计健康向上、契合青年个性化需求的文化实践活动,引导青年价值观由注重外在形式向注重内在价值的根本性转变,从而增强青年的民族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通过搭建安全、有效的文化实践平台,拓宽青年成长成才的通道,如建立具有传承体系的大学生理论政策宣讲团、文化服务调研团、义务支教等社会实践平台,使广大青年能够实践有平台,服务有条件,发展有空间。通过实践活动的锤炼,引导青年加强自我修养,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作者单位: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
(来源:湖南日报 ,2019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