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刘承锋:努力提升机构编制部门服务民生能力

时间:2019-11-25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刘承锋

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部署要求,机构编制部门任务明确,责任重大。作为市县机构编制部门,应着重从体制机制方面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围绕民生重点、难点、堵点问题,走在前列、干在实处,着力提升机构编制工作服务民生能力。

强力推进民生领域重点改革。机构编制部门在推进民生领域改革时,要始终做到改革为了群众、改革依靠群众、改革让群众受益。一是要为民。要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核心,以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为标尺,围绕“民生工作重点、社会发展短板”,深入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七个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建设,全面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二是要便民。坚持以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精心组织实施市县、乡镇机构改革,确保机构“硬件重组”与便民“软件升级”有机统一,强化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保证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三是要惠民。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就近管理、便民服务和“互联网+”的优势,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服务体系,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步路。要切实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降低群众办事成本,让群众享有更多、更公平、更惠及的改革发展成果。

着力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减有增、动态平衡、保证重点、服务发展”的要求,推动机构编制资源向民生倾斜,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一是优化机构设置。对群众反映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食品安全、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问题,找准问题症结和突破口,优化机构设置,该精简的精简,该加强的加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转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和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二是优化职能配置。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使政府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作用,把该管的事管好管到位,把该放的放足放到位,把该提供的服务提供到位,推进公共权力及其运行的规范化、制度化。三是统筹编制资源。加大创新挖潜力度,加大部门间、地区间编制统筹调配力度,想方设法打破层级领域壁垒,优化编制资源结构,提高使用效率,将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进一步向民生领域倾斜,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

全力提升民生领域服务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机构编制工作在加强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建设,深化机构改革,优化党的执政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机构编制部门要深刻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决定的各项工作部署上来,形成思想共识和强大合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以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作为我们工作的最高标准。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作用,深入推进机构改革,着力提高工作标准和效率,强化主动服务和创新意识,推动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努力在服务民生发展中争创一流、争做表率。(作者系怀化市委编办主任)

(来源:湖南日报 ,2019年11月23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