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杨畅:发挥国家治理优势助推新时代政府公信力提升

时间:2019-12-11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杨畅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制度、主体、话语和立场方面的优势有助于助推新时代政府公信力提升,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制度优势:充分提供政府公信力提升的制度保障。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在政府公信力提升制度保障方面,我们具备遵循党的全面领导和依法治国战略的优势。一方面,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同时,将全面从严治党推向纵深,推进政府党组织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攻坚克难、坚决刮骨疗毒,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葆政府组织建设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另一方面,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严管政府在法治轨道上用权,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

立场优势:坚定彰显政府公信力提升的人民本位。“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中国国家治理区别于西方国家治理的显著标志。在国家治理过程中,我们积极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一方面,政府应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最大的民生礼包回应人民诉求,努力让每个孩子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让就业机会更加充裕、让“钱袋子”更鼓、着力破解“看病难看病贵”、让住房有保障、让蓝天青山绿水更多等,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另一方面,只有维护好人民的知情权、话语权和监督权,以人民的权力来制约公共权力,才能使公共权力服从人民权利的要求,为提升政府公信力提供民意支持。因此,遵循坚定人民立场,维护好人民最根本利益,并维护好人民的基本权利,将助推人民对政府公信力最大的认同度和响应度。

主体优势:有效激活政府公信力提升的多元认同。我们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这彰显的是国家治理的主体优势,有助于政府公信力提升获得更多的认同与支持。一方面,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有利于规避政府执行一言堂。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让政府获得多元主体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另一方面,政府在治理过程中向多元主体进行分权、放权,明确其在治理中的权责和义务;同时坚持权责统一,盯紧权力运行各个环节,完善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精准问责有效机制,更能彰显政府公共权力的责任性。因此,有效激活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将最大限度让多元主体直观、紧密认知和参与政府行为,让政府更加阳光、透明呈现并提升政府公信力。

话语优势:努力增强政府公信力提升的实践自信。“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我们的国家治理必须遵循自己的话语体系,发挥自身的话语优势。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变化,不断调适政府的角色及其治理方式,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治理实践路径,避免盲从西化模式的误区。另一方面,抢占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讲好政府执政故事、传播好政府活动正能量,提升政府形象的软实力和影响力。因此,遵循中国道路实践和宣传舆论话语权,将大大提升政府形象在人民群众中的满意度和美誉度。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特约研究员)

(来源:湖南日报 ,2019年12月10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