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李晖:稳增长、转动能、促协调推动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0-01-10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李晖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湖南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优化经济系统治理能力,着力推进全省经济实现稳中有进、动能转换、区域协调的高质量发展。

坚持逆周期调节,推动“三驾马车”加力增效

针对传统的经济发展“三驾马车”——投资、消费、进出口——动力不足问题,应保证存量、优化增量,以使经济稳中求进。

一是优化投资结构。一方面,要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全力释放民间投资和吸引外商投资,同时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压舱石”“调节器”作用;另一方面,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落实减税降费,对我省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制造业领域加大支持力度,激发企业内生投资动力。

二是促进消费提质扩容。2015年以来,我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增长约35%,居民消费已转向相对富裕型的发展性消费,服务消费比重上升快,下沉消费市场迅速扩张。因此,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和品质消费;另一方面,应抓住乡村消费的“热点”“痛点”,建立安全高效物流配送体系,在优质农用生产资料、汽车下乡、中高档耐用消费品、农村住房升级、养老育幼消费等领域挖掘乡村消费市场。

三是扩大进出口。2015年以来,我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幅增长,但外贸规模在全国仍处于相对落后位置。我省应继续申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口岸大通关合作;巩固深化与东南亚区域合作;推动优势产能、产业、产品走进非洲;积极发展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云众包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全省上下应进一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

一是推进新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淘汰煤炭、危险化学品等领域落后产能,加大“僵尸企业”市场出清力度,推进降成本、补短板;着力打造“放管服”改革升级版,强化审批事项后续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全面实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坚决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措施。

二是培育新要素。培育大数据、信息、智能制造和新能源等新技术,加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深化生态农业、现代种业、新材料、自主可控信息技术等领域基础研究;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引进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团队和专家;开拓各种新的融资形式和渠道,发展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开展应收账款融资,加快湖南金融中心建设。

三是壮大新主体。构建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大力培育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做好创业服务,鼓励支持大学生、科技人员、海外高层次人才以及外出务工人员在湘创业;大力创建创新型城市和智慧城市,支持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创建;打造国家创新中心、国家技术中心、国家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型平台。

打造“一轴三区”经济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应充分发挥湖南“一带一部”区位优势,打造具有国家大格局的重要战略经济轴线,促使我省区域经济由具有“融东促西”的“过道效应”转型为具有“集聚效应”的增长极。

一是深入推进长株潭融合发展。以打造国际化城市群、现代化都市圈为导向,着力解决三市要素流动、资源平台共享等方面存在的制度性障碍,推动三市产业布局一体化、产业分工合理化;鼓励三市发挥核心增长极作用,大力培育“飞地园区”等经济运行模式。

二是高水平建设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进一步明确示范区各区县主导产业,按照“产业特色突出、主导产业明确、产业链式发展”原则,全面激发区域内各类园区活力,有序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积极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小镇,探索发展产业社区,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

三是开放式建设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产业建设,围绕建成“更加秀美富饶的大湖经济区”,加大财政、土地等政策支持力度,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鼓励常德、岳阳、益阳等地发挥区域优势,通过要素资源整合、产业布局调整等举措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作者系湖南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研究员)

(来源:湖南日报 ,2020年1月9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