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的风险挑战也在增多。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使国内国际经济发展、国际形势尤其是中美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都面临重大挑战。
挑战前所未有,坚定必胜信心至关重要。中华民族经历过很多磨难,却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当代中国人民更有战胜任何挑战的坚定意志和能力。
人民群众是中国应对风险挑战的最大底气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发展的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也是关于中国人民的生动诠释。
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下,中国人民更是力量无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新中国成立后能在一穷二白的卷面上画最好最美的图画,靠的就是“六亿神州尽舜尧”。
改革开放以来,正是依靠人民群众,中国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大人民群众主动登记、自我监测、及时隔离、科学防控,充分体现了震撼人心的磅礴力量。可以说,我们过往的一切成就都是建立在人民的基础之上。
人民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应对一切风险挑战的最强大力量。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凝聚民心民智民力,激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过程中来,使风险挑战得到根本破解。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应对风险挑战的最大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对风险挑战,要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实践证明,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古老的东方大国建立起保证亿万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制度,在保障我国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人类探索建设更好社会制度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我国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是我们增强定力、坚定信心的基本依据。我们讲“制度自信”,不只是因为它占据了思想和道义的制高点,更在于它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治理效能。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各种灾难风险中,我们的制度优势得以进一步彰显。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迷路时想你有方向,黑夜里想你照路程,困难时想你有力量,胜利时想你心里明”,不管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党都是领导中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走向成功和胜利的核心力量。
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优势,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坚定必胜信心的坚强保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优势,需要我们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优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应对风险挑战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既反映各方意志、调动各方积极性,又汇聚各种资源、迅速行动起来处理问题。
历史是中国应对风险挑战的最好经验
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就是一部多难兴邦的苦难辉煌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曾遭遇封锁与遏制,曾有过急躁与冒进,曾经历大洪水、大地震、大疫情等重大灾害考验,也曾面对金融危机、贸易摩擦等国际风浪挑战。我们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成功应对这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认真总结党和人民应对风险挑战的经验启示、坚定必胜信心,尤为重要且十分有益。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科学研断形势。破解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必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同时运用科学理论分析挑战、判断形势,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采取一系列积极稳健的政策措施。
坚持人民至上,“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化危为机、在变局中开创新局,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传统。当年面对核武器威胁,我们研发出自己的核心技术,建立起强大的国防工业;面对可能的战争风险,我们发力“三线建设”。当前,面临可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和未知的风险挑战,我们更须坚定信心,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建立我们的政策”。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湘潭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来源:湖南日报 ,2020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