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谭志坤:推进中国贫困治理话语的国际传播

时间:2021-07-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谭志坤

当今世界仍有大量人口生活在贫困之中,将中国贫困治理话语进行国际传播,不仅有利于推动世界贫困治理事业的进步,而且也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树立好中国形象的指导思想和理念。

准确把握中国贫困治理话语国际传播的重要价值

贫困是全球治理的关键内容,也是世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首要挑战。中国如何摆脱贫困,是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关注的焦点。因此,有必要从三个战略层面准确把握中国贫困治理话语国际传播的价值。

一是要站在全球贫困治理的高度。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全球贫困治理关系到数以亿计人口的生存问题。作为对全球贫困治理贡献最大的国家,中国在贫困治理中积累了大量行之有效的经验,完全可以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中国有底气也有责任与世界共享贫困治理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通过全球协作,共同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是要站在解决“崛起中的烦恼”的维度。通过贫困治理话语的国际传播,向世界展示真实的中国国家形象,增进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信任和认可。长期以来,掌握话语霸权的西方媒体一方面以所谓“人权”问题大肆攻击和抹黑中国的国家形象,另一方面又对中国通过精准扶贫实现大量人口脱贫视而不见。实际上,这种双重话语空间是西方媒体惯用的抹黑和污蔑中国国家形象的伎俩。面对西方话语霸权的宰制,中国必须理直气壮地推进贫困治理话语的国际传播,让世界了解中国为摆脱贫困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以及业已取得的瞩目成绩。

三是要站在进一步完善自身贫困治理的深度。通过贫困治理话语的国际传播,让世界了解并关注中国贫困治理的进展,形成一种良性的外部倒逼机制来巩固并强化业已取得的成效,为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根基。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少数脱贫人口仍然面临着返贫风险,因而贫困治理的成效仍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夯实。在与世界的开放式交流与对话中,我国不仅能吸收、学习、借鉴国际上贫困治理的成功经验,而且可以通过引入国际舆论对我国贫困治理事业的关注产生一种良性的外部压力,以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做好乡村振兴事业的斗志。

推动中国贫困治理话语国际传播的路径

中国贫困治理的理念、故事和经验对于广大渴望摆脱贫困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受众需求;同时,如何扶贫和减贫也属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贫困治理话语是当前非常适宜进行国际传播的热点议题。尽管面临着“西强东弱”的话语权格局,但中国贫困治理话语的国际传播具备足够的底气和信心赢得国际认可。当前,应着重从三个层面加快推进贫困治理话语的国际传播。

第一,讲透彻中国贫困治理话语所蕴含的人民至上的价值观。话语之所以能吸引人,归根结底源于其道义感召力。中国贫困治理话语的核心价值理念即人民至上。讲述贫困治理话语的人民至上理念,必须突出三个关键词。一是“初心”,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所在,实现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共同奔向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二是“平等”,中国贫困治理的关键词是“扶贫”,“扶贫”是“帮扶”和“减贫”两个概念的共同体。它表明不仅是国家,还有企业、发达地区和先富裕的民众都有道德上的责任与义务来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中国的扶贫事业亦因此带有丰富的社会动员色彩,这是对长期以来贫困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减贫话语的超越,一字之差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内核与独特的家国叙事,也是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推动社会革命的表现。三是“精准”,即“扶持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这六个“精准”彰显了中国贫困治理是真正以人为本,清晰明确地回答了贫困人口在哪里、为什么贫困、如何摆脱贫困这三个贫困治理的关键问题。

第二,讲透彻中国贫困治理对世界贫困治理事业所作出的独特贡献。在现实话语权格局下,必须通过三个“讲好”来达成这一目标。一是讲好贫困治理的中国态度,掌握话语霸权的西方发达国家往往将贫困问题无反思地归咎于处于贫困的国家及民众的懒惰,无批判地归结于其在政治经济制度设计上的落后,却否定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对亚非拉国家的资源掠夺和商品倾销导致的发展滞后。与之相反,中国的扶贫不是强者对弱者的怜悯,更不是强国对弱国带有附加政治条件的所谓“帮助”,而是实实在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二是讲好贫困治理的中国愿景,中国要构建的是人人都能实现的小康社会,它不是渲染“出人头地”和“荣华富贵”的“美国梦”,它不慕虚荣且不饰奢华,是世界上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所有普罗大众通过个人奋斗都能实现的质朴简单却又不失尊严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是地球资源和环境完全能够负荷的美好生活愿景。在实践中,中国也在通过“一带一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扶持,帮助其走上摆脱贫困之路。三是讲好贫困治理的中国故事,以人类共通的真情实意打动人。普通民众在新媒体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十分多元且便捷,而中国贫困治理有大量鲜活的案例和感人的故事,是赢得人心的最佳素材。因此,讲好中国贫困治理进程中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紧抓人们的情感特征,将为中国贫困治理话语赢得更多认可、尊重和支持。

第三,讲透彻中国贫困治理话语的世界共享性。联合国于2016年启动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一共制定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消除贫困。对处于贫困之中的国家和人口而言,消除贫困是取得发展权和平等权的前提。中国贫困治理话语既是对中国经验的提炼和总结,同样也具有世界共享性,遵循了贫困治理的客观规律,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脱贫路径。一是治理目标的针对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总目标的指引下,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贫困问题的重点难点,逐步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和缓解相对贫困、从救济扶贫到精准扶贫、低保与扶贫并重等治理目标,在治理贫困的同时也符合社会整体发展的现实状况。二是治理战略的持续性,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坚定不移地推行各项消除贫困的方针政策,形成了党集中统一领导下的以行政为主导的扶贫模式,各种扶贫的计划、方针和纲要被写入中央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中,保障了各项贫困治理要素的有机融合。三是治理策略的多元化和系统化,中国贫困治理策略在不断升级和完善的过程中,以精准扶贫为抓手,强调要因地制宜和杜绝一刀切,形成了多元化和系统化的治理方略。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18JZD00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内容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