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张四梅:用好“关键一招”,加快湖南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11-23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四梅 梁娟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2020年9月在湖南考察时勉励湖南“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深入落实总书记要求,湖南尤其是省会长沙要勇当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用好用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切实扛牢使命担当,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立足“一带一部”,再塑开放新优势。我国各地资源禀赋迥异,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必然要求各地打破“一亩三分地”惯性思维,通过整体合作和梯次推进,坚持因地制宜,打通内外循环,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合理分工的差异化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一带一部”区域定位深刻基于中国特色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重新定义了湖南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目标任务,将湖南发展战略更加深度嵌入全国乃至全球。湖南要深刻把握“一带一部”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区位价值和全局要求,发挥“过渡带”“结合部”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优势,不断集聚资源要素,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提升竞争实力和发展水平。要优化开放通道大连接,积极谋划产业发展新空间,通过扩容提质中欧班列、规划长沙至城陵矶港口一级航道、积极联通西部陆海新通道、深度对接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提升优化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等建设,着力构建陆海空立体大通道,创新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与周边各省联动合作,共促发展。

  着眼“一带一路”,构建开放新格局。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我国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国内经济正处于结构转换和动能转换的“双转换期”。在这种大背景下,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国内国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大调整,是抵御外部不确定性风险的应对之道。一方面,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应利用我国超大市场规模、雄厚产业基础、广阔战略纵深,实现供需循环、产业循环、区域循环、城乡循环等自我循环;另一方面,形成国际大循环新格局,应摆脱传统过度依赖欧美的国际循环模式,持续加大开放力度,构建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循环模式,继续与全球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在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进程中,长沙要进一步推动视角升维、目标升级、开放升格,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主动服务对接国家发展战略,以深化改革扩大内需为基点,把对内搞活与对外开放统筹起来,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发展、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发展战略,以融入国内大循环推进更深层次机制改革,以参与国际循环带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聚焦资源配置,提升开放新能级。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传统产业向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速转型,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蓬勃发展。作为湖南改革开放“桥头堡”的长沙,目前在全球资源配置的能级还较低,核心竞争力尚未完全形成,需要进一步聚集创新要素资源,不断提升开放能级。一是加强平台建设。做优做强湖南湘江新区、自贸区(长沙片区)等重大战略平台,推动中非经贸博览会创新发展,加快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中欧(湖南)国际合作示范区等建设,加快建设湘琼合作产业园,积极打造高能级、高层次开放平台,持续提升经贸交流水平。二是注重创新赋能。聚焦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通过不断完善研发机构合作交流平台和机制,引入和培育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领军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建设外资研发中心、设立保税研发中心,构建长沙链接国际高端资源的创新网络,推动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建设迈上新台阶。三是拓展外贸方式。积极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通过推进跨境电商创新发展、积极开展市场采购贸易、探索对非本币结算贸易、加快自贸试验区贸易业态创新、推进海外仓服务体系建设等举措,不断拓展外贸发展新空间。

  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开放新活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要从“小切口”破题,推动体系架构迭代升级,以改革的标志性成果和突破性进展赢得“一子落而满盘活”“牵一发动全身”的成效。一是要突出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以长株潭要素市场化配置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为着力点,破除阻碍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流动的显性、隐性障碍,打造区域市场一体化样板,为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长沙贡献”。二是深化重点领域制度创新改革。对标RCEP、CPTPP等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聚焦二手工程机械设备出口、跨境电商新零售和易货贸易等重要领域,实施一批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的制度创新改革,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长沙经验”。三是推进产业链治理现代化改革。围绕22条新兴及优势产业链,做深做实补链、延链、固链、强链各环节,优化国际供应链布局,完善产业链风险防范、循环畅通、工作协同机制,切实擦亮产业发展的“长沙品牌”。

  深化放管结合,优化开放新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提振各类经营主体的发展信心和发展活力。一是促进国企敢干。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突出功能性改革,切实发挥国企在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二是支持民企敢闯。不断提升服务民营企业的能力水平,鼓励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上发挥更大作用,积极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三是引导外企敢投。完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严格执行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进一步稳定外商投资长沙的信心和预期。

  (作者分别系湖南省委党校教授、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长沙市社科联分基地研究员;韶山干部学院教务部副主任、讲师。本文为长沙市社科规划课题“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阶段性成果)

(编辑: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