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曾言:湖南省高校腐败特点及其防治对策

时间:2016-01-18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曾言

为弄清我省高校腐败基本状况,探求高校腐败防治对策,为我省相关部门决策提供服务,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展开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专题报告。

一、我省高校腐败的主要特点

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我省高校腐败现象呈现出主体趋多、领域趋广、性质趋重等高发多发态势。一是腐败主体多元化。高校腐败和不正之风的行为主体逐渐从中、高层领导蔓延到一般干部与普通教师。二是腐败领域复杂化。高校腐败发生的领域从过去相对集中的基建工程、招生和采购等重点部门,开始向科研、教学、管理和后勤等领域扩展。三是腐败手段智能化。如利用电子商务提供微信红包、电子礼品预付卡等“送礼神器”等。四是腐败程度严重化。表现在案件高发多发,涉案金额趋大,且出现集体腐败。

二、我省高校腐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我省高校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原因是复杂和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大环境影响的外在因素,也有高校行政化、领导权力过大且缺少有效监督等内在原因,还有违纪者放松世界观改造、心理失衡状态下经不起各种诱惑、急功近利与侥幸心理严重、法律意识淡薄与职业行为失控等主观原因。概括起来就是:部分干部理想信念缺失;腐败防治制度执行不力;腐败防治监督力度不够;腐败防治资源整合不力。

三、推进我省高校腐败防治工作的对策建议

深入推进我省高校腐败防治工作,必须建立健全“教育、监督、制度、惩治”四位一体的立体防控体系,实现建设廉洁高校的目标。

(一)积极开展“三色”教育。经常开展红色激励教育,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深层次地固本培源;持续开展黑色警示教育,时刻绷紧拒腐防变的弦;全面开展绿色“环保”教育,做好“润物细无声”式的廉政教育。

(二)加强廉政制度建设。全面推进我省高校制度廉洁性评估工作。认真落实“两个责任”制度,让党委和纪委切实负起责来。完善巡视制度,突出高校党政一把手、高校领导班子及群众反映较多的其他干部等重点巡视对象,坚持“明察”与“暗访”结合,增强巡视效果。建立全省高校纪检监察共享联动机制,各高校按长株潭、湘南、大湘西、洞庭湖地区分片,片内高校联防联办、联合巡查。重视科技作用,开发高校腐败内控软件,构建“高校业务管理工作内部控制信息化平台”,实现同步审计、同步监控、同步预警。

(三)努力完善“三向”监督。拉长高校监督网的“经”,纵向监督到底,做好“任前把关”,加强“任中约束”,落实“离任审计”。延伸监督网的“纬”,横向监督到边。扣紧监督网的“结”,定向监督到点,突出重点对象,着力重点领域,聚焦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问题决策,尤其是对重大项目可考虑成立监督小组予以专项监督。

(四)瞄准关键岗位与重点领域。强化对高校一把手的权力制约,以制度制约权力,以监督制约权力,以程序制约权力,以追责制约权力。瞄准腐败易发、高发领域,加强基建工程招投标监管、工程款项的审计及招标与结算监督;深入推进高考“阳光工程”,打破高校自主招生“信息黑箱”;加大对科研经费的监管和审计力度,公开科研经费投入和使用情况,实现专款专用。

(五)加大腐败案件查处力度。惩治高校腐败,要奉行治乱用重典的诫训,对腐败分子的打击,决不能手软。对侵害师生切身利益、严重影响学校改革发展的案件,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纵容。高校主管部门要根据法律法规,监管好高校领导干部规范用权;高校党委要按照现代大学建设的要求,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发挥好内设纪检、财务、审计等部门的监督责任,发挥好群团组织、教代会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


本文系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重点课题成果课题主持人:湖南文理学院纪委书记曾言

(来源:湖南社科微信号,2016年1月14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