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银发群体对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与此同时,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为银发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全新契机,二者正处于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进一步强调,要“优化产业生态,协同推进技术融合、产业融合、数据融合、标准融合,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面对数字经济与银发经济在融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如何帮助老年人跨越融入数字社会的结构性壁垒,畅享数字生活?需要充分发挥我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双重优势。
数字经济与银发经济的内涵特征
数字经济作为一个阶段性的概念,其内涵与时俱进。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信息(包括数据要素)为关键资源,以互联网平台为主要信息载体,以数字技术创新驱动为牵引,以一系列新模式和业态为表现形式的经济活动。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驱动力。
银发经济是指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提供涉老产品和服务,满足老年人口的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经济模式。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明确指出: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年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
根据《2024世界人口展望》,预计到203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4.22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30%,我国将步入重度老龄化阶段。205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5.04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40%,届时8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1.32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10%。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消费能力的提升带来银发经济发展新机遇,老年市场是一个有希望的、巨大的市场。不难发现,数字技术正在高效赋能传统养老产业转型升级,银发群体逐渐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我国正处于数字经济与人口老龄化协同发展的历史机遇期。
数字经济与银发经济融合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
尽管数字化浪潮与人口老龄化的同步推进为数字经济与银发经济的融合发展带来巨大潜力,但两者在融合推进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具体而言,由于数字技术门槛较高,加之老年用户的数字素养有限,他们在技术适应、信息获取和设备操作等方面存在显著障碍,甚至可能遭遇数字排斥等问题。这些制约因素降低了老年用户的使用意愿,使得银发群体难以充分享受数字经济所带来的红利。
(一)数字技术产品适老性设计不足,存在显著的数字鸿沟。一方面,适老化技术供给能力不一,银发族融入数字经济遭遇障碍。企业在适老化技术的供给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老年群体在面对数字产品和服务时,难以获得量体裁衣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产品的数字技术缺陷加剧数字鸿沟。老年群体获取数字技能的机会有限,对数字技术的学习和适应面临困难。
(二)银发族数字需求难以满足,数字产品和服务供需失衡。一是市场对老年群体数字需求的重视不够。数字产品与服务的设计和研发多以年轻用户为核心目标,过度集中于满足年轻群体的个性化与高频消费需求,缺少对老年群体实际需求的精准把握,适老化产品与服务的供给严重不足。二是数字产品与服务供需的结构性失衡。老年群体对数字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与高品质化,但市场上适合不同类别老年群体的数字产品和服务仍然相对匮乏。
(三)融合发展总体推进失衡,区域差异和个体差异难协调。从区域层面看,城乡和地区间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政府数字治理能力差距叠加,老年群体面临的数字融入环境和老龄社会数字治理基础条件不尽相同。从个体层面看,老年群体的内部差异也导致了老年人在使用数字技术层面的巨大差异和异质性后果。老年群体内部在经济能力、教育水平、数字素养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四)融合发展的市场机制不健全,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不高。一是市场引导机制和激励政策有待完善。二是社会资本对该领域的参与意愿较低。由于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社会资本对该领域的参与动力不足,缺乏有效的商业创新发展模式,难以推动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和集群效应的形成,进一步制约了数字经济与银发经济的融合发展。
(五)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隐患多,安全与发展协同难度大。一是数据泄露和信息滥用问题频繁发生。随着老年人对智能设备和数字服务的依赖性不断增加,涉及个人健康、财务及日常生活等敏感信息的数字安全需求显著增加。二是数据安全监管存在模糊地带。由于老年群体对数字技术的认知水平相对有限,他们在数据授权和隐私保护方面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
促进数字经济与银发经济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实现数字经济与银发经济的深度融合,需要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双重优势。
(一)强化战略布局,完善行业顶层设计。一是统筹全局,制定数字经济与银发经济融合发展的系统规划。加快战略性部署,推动各级政府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数字经济与银发经济融合发展的专项规划,聚焦区域特色与差异化优势,细化实施方案与配套政策。二是立足国情,加大支持数字经济与银发经济融合发展的力度。通过精准的政策引导汇聚多方资源,形成推动数字经济与银发经济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聚焦银发族数字需求,提升数字技术适老化水平。一是打破数字鸿沟,弥补数字产品和服务的适老化缺陷。二是鼓励技术创新,支持适老化数字技术研发推广。通过政策激励和财政支持,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适老化技术的研发投入,鼓励相关技术创新,开发更多符合老年群体现实需求和使用习惯的数字产品,推出更多面向老年人的数字服务。建立适老化技术试点项目,推动创新成果的快速应用和全面推广,确保数字技术真正服务于银发群体的日常生活。
(三)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补齐老年人数字短板。一是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在社区建立专门的数字接入点,帮助不具备上网条件的老年人使用数字产品,逐步缩小区域间的数字鸿沟,打通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的“最后一公里”。二是健全适老化培训体系,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定期组织各类数字技能培训,加强对老年群体的宣传引导,培育数字化消费新观念。
(四)优化银发经济的数字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是营造数字经济与银发经济融合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优化审批流程,破除数字经济与银发经济深度融合的制度性壁垒。建立健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为智慧健康养老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适老化数字技术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激励更多企业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加快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推动产业协作和技术共享,减少企业合作面临的障碍。二是推进数字资源与养老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引导市场力量和社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发展格局。
(五)健全数字经济市场监管体系,强化数据安全保障。一是完善数字经济与银发经济融合发展的法治体系。二是建立智能化市场监管平台。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及时识别潜在风险和违规行为,采取预防性措施,降低安全隐患。依托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银发经济市场行为的全流程动态监测,防范老年人数据被滥用或参与非法交易。强化行业监管和法律约束,构建规范有序的数字经济运行环境,确保银发群体能够安全无忧地融入数字社会,共享数字化发展红利。
【基金项目:2024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追加重大项目“以新质生产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策略研究”(编号:2024ZDZJ34);2024年度重庆市技术预见与制度创新专项“强化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激发党组织‘新质生产力’功能”(编号:CSTB2024TFII-OIX0079)】
(作者 黄庆华 袁伟 单位: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