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迈入中等收入水平。而要想跳出“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的经济增长必须越来越依赖于创新。由此,中国的科研能力将会是决定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关键因素,中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因而也将在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就要求中国将高校和科研机构当成支撑国家经济增长的核心基础来对待。
相比其他的职业,科研是一个特别需要安静和平静的职业。在很大程度上,高校和科研机构确确实实就应该是一个“象牙塔”,尽管这不代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不关心外边的世界。因此,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国家最不应该“瞎折腾”的地方,也应该是最充分体现习近平主席提倡的“不折腾”的基本精神的地方。
不幸的是,近来国家某些部门出台的一些政策全都是在瞎折腾高校和科研机构。这种状态如果持续下去,中国将严重打击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等于自废武功,从而丧失跳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核心基础能力。因此,本文呼吁中央坚决制止这些瞎折腾的政策,还高校和科研机构一个安静和平静的科研环境。
首先是对高校和科研机构周围的复印店的整治以及对网络资源的过度封锁。高校和科研机构周围的复印店和网络图书资源是中国学生和老师能够以相对低的成本获得最前沿知识的核心基础设施。且不说购买中外文书籍对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是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对于我这样的教授也同样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不能听命于主要用于保护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更不能因为维稳而过度打压知识传播的网络渠道,而是应该考虑中国的国情,允许学生和老师能够用相对低廉的成本来获得最前沿的知识。
更何况,对高校和科研机构周围的复印店的整治将不可避免地造成这些复印店的倒闭,导致其从业人员的大量失业。在中国的经济形势已经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即便从保护就业和社会稳定来说,对高校和科研机构周围的复印店也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恶政。
其次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经费的报销制度的一再收紧,但又不允许获得基金资助的科技人员从基金中提成劳务费,甚至限制能够发给学生和合作者的劳务费的发放额度。这使得许多科技人员不得不花他们自己或者他们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来用完这些过期作废的科研经费。这样的政策无视科技人员的脑力劳动是科研中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固然,科技人员花了国家的基金应该对国家有一个交代。但是,这样的交代最重要的不应该是如何报销符合令人发指的规矩,而是科研成果的持续产出。这才是国家最为关心的交代。其实,解决的办法很容易,那就是制定严格的基金验收标准,并且严格执行。对于不能达到最低标准的科研人员,暂停他们2-3年的申请资格。这样的政策既能够让国家收到最重要的回报,同时又让有能力和抱负的科研人员心情愉快地专注于科研,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再者,即便高校和科研机构有行政级别,国家也一定要把高校和科研机构和行政部门区别对待。这其中最核心的一点是国家和各级政府不能把高校和科研机构当成满足行政官员获得行政级别的过渡之地。如果说行政部门的官员的轮岗调动是正常的话,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行政领导的过于频繁的调动就是瞎折腾高校的恶政。每一次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行政领导,都会在该单位造成一大堆困扰,大到整个办校的大方向发生巨变,小到领导见面会,调研,和无休止的讨论。
要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和各级政府应该在任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行政领导时就要求候选人拿出他们的办校方针,而只有他们的办校方针得到了校学术委员会的认可,经过主管部门的批准后才能最终被任命。而一旦任命了,国家和各级政府就应该让这些行政领导在校学术委员会的监督下至少做满一届,甚至两届。现行的这种上级主管部门在不咨询高校的学术委员会而直接任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行政领导,是国家和各级政府在考察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行政领导上失职,然后让高校和科研就够承受它们失职的代价。
最后,是一个老恶政:那就是高校和科研机构泛滥成灾的表格、评估和评奖。高校和科研机构应该是表格、评估和评奖最少的地方。只有这样,高校和科研机构才能安静和平静。因此,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主管部门、行政领导和他们的下属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必须是他们减少了多少表格、评估和评奖。现有的做法是和让高校和科研机构有一个安静和平静基本氛围完全道而驰的。
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果我们真的理解了他老人家的这句话,那就必须避免瞎折腾高校和科研机构。高校和科研机构是中国未来的命根子之一,瞎折腾就意味着自费中华民族的武功,自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基。
(来源:共识网 ,2016年0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