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张琼:湖南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及优化升级对策

时间:2016-05-26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张琼 杨海斌

湖南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及优化升级对策

——基于各市州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摘要: 中国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的质量要求与现阶段我国的资源条件和动力因素已出现矛盾,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培育发展新动力刻不容缓。本文立足于湖南省,首先剖析湖南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其次运用湖南省各市州2000-2014年面板数据,基于供给侧角度探究影响湖南经济增长的因素,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供给侧结构优化建议。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因素分析;优化对策

一、湖南经济发展面临的结构性问题

(一) 区域发展不均衡,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

作为环长株潭城市群核心的长株潭三市,在区位、交通、经济、产业发展等各方面都占据优势,从而形成投资发展优势,这使得各市州间的差距不断扩大。2014年长株潭三市的GDP分别达到7825亿元、2161亿元、1571亿元,总共占湖南全省GDP的42.7%,一直是湖南经济最为发达的精华地区[1]。区域发展的不均衡直接影响着人口的合理分布、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制约着整个湖南经济的发展。因而,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显得尤为重要。

(二) 有效性需求不足,供需结构错位

作为传统农业大省,湖南省生产方式较为落后,经济效益的增长主要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土地占用、大量资金投入等的带动作用,产业结构难以实现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转化,供给的产品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品质需求,导致实质性供给不良[2]。另一方面,消费处于低迷状态,这主要在于供给侧的有效性不足,消费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造成供需结构出现错位。为此,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提升产品品质,优化供给体系,引领消费。

(三) 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效率低下

现阶段,湖南经济增长仍是一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产业结构还处在一种较低级的层级上。2014年,湖南省的三次产业结构为11.6∶46.2∶42.2,而全国的三次产业结构为9.2∶42.6∶48.2(见图1),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 湖南省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偏高, 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偏低, 产业结构不合理,严重影响着湖南省经济的可持续高速发展。另一方面,湖南省技术创新与开发能力较低、专业型人才缺乏使得湖南自身发展缺乏创新能力,产业发展不得不面对信息、技术、人才等战略资源短缺的威胁,致使高端产业产能严重不足,中低端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因此,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效率,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张琼:湖南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及优化升级对策(图1)

图1  2014年全国与湖南省的三次产业结构比较(单位:%)

数据来源:湖南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附录1)

(四) 要素投入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粗放

从供给侧角度观察发现,湖南经济发展中的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投入比重过高,而知识、技术、信息等高端要素明显投入不足,这直接造成了能源资源过度消耗、中低端产业占比偏大等问题。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得不受到原材料、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不断上涨的影响,而消费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愈加严格,湖南经济增长面临着结构快速转型的要求。因此,未来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改善要素投入结构,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基于供给侧角度的影响湖南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利用湖南省各市州面板数据,依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供给侧角度实证分析影响湖南省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

(一)测算方法[3]

为了研究供给侧各要素对湖南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柯布 -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索洛剩余值法对湖南省各区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量。

设生产函数为柯布 -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Yit = Ait Kit α Lit β                                         (1)

其中,Yit为i市t年实际产出,Ait为i市t年全要素生产率,Kit为i市t年资本存量,Lit为i市t年劳动投入,α、β分别为平均资本产出份额和平均劳动力产出份额,在规模收益不变假设前提下,α+β=1。

整理方程(1)后得到:

ln(Yit/Kit)=ln(Ait)+αln(Kit/Lit)(2)

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方程(2)进行回归分析,得到α 和β 的值,进而计算出全要素生产率的值。

根据公式:

ΔAit/Ait=ΔYit/Y-αΔKit/Kit-βΔLit/Lit                                          (3)

计算得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二)变量选择和数据处理

本文实证样本采用湖南省2000年到2014 年的14个市州的面板数据来计算索洛余值。

总产值Yit采用地区生产总值(地区GDP)衡量。

劳动投入Lit采用湖南历年全社会就业人数衡量。

资本存量Kit由于湖南省的统计年鉴并不直接公布资本存量数据,故采用永续盘存法计算资本存量的基本公式为:

Kit=(1-δ)Kit-1+Iit/Pit                                                        (4)

Pit为t年的价格指数,本文对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进行折算,换算成以2000年为基期的价格指数[4]。δ为资本折旧率,结合历史经验和湖南省的实际情况定为5%。

(三)测算过程

利用 Eviews7.0 软件,使用 LLC 检验、Fish-er-ADF 检验和 Fisher-PP 检验方法对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模型中所涉及的变量均通过了三种检验,因此可使用这些变量进行面板回归分析。采用最小二乘法对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如下:

ln(Yit/Lit)=1.040694+0.381561ln(Kit/Lit)

(57.26379)(13.47884)

R-squared=0.973275

F-statistic=226.6049

由以上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回归结果显著,并较好地通过自相关检验。将α=0.38156代入公式(3),计算出湖南省 14 个市(州)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测算出 2001年至2014 年间湖南省14个市(州)的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状况(见表1)。为了进一步研究供给侧各要素对湖南省经济的影响,本文将全要素生产率、劳动、资本对经济的贡献率一同进行分析。

表1 湖南省2001-2014年全要素生产率及各要素的贡献率

张琼:湖南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及优化升级对策(图2)

(四)结果分析

第一,α=0.38156<β=0.61844,劳动投入弹性是资本存量弹性的两倍,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于资本投入的贡献,这与湖南省是我国中部人口大省,全省总人口2014年达到6737.2万人,加之湖南省长期以来一直重视劳动的积累,主要依靠劳动力外出务工驱动经济增长的情况相一致。资本投入对湖南省经济增长贡献相对较低,可能的原因是湖南省资本市场不活跃,吸引外资较少有关。

第二,从各要素年均增长率来看,2001年至2014 年间,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的年均增速分别为36.7%和1.51%,其中资本投入增长率波动较大,但大多数年份资本投入增长率都是最高的,这说明湖南省经济的增长同时也依靠资本驱动。(见图2)

张琼:湖南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及优化升级对策(图3)

图2 经济增长率及供给侧要素增长率轨迹

数据来源:湖南省2000-2014年统计年鉴整理而得(附录2-5)

第三,从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见表 1),资本贡献持续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2001年至2014 年间,资本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且呈现逐年增加趋势,最近五年的贡献率达到35%,持续拉动经济增长。

第四,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但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反映出随着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多年来对湖南省经济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减弱,湖南省逐渐由劳动力密集省迈向资本密集省方向前进。

第五,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相对较低,且增长率多年出现负值。近十五年以来,全要素生产率对湖南经济的贡献率为 13.02%,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可能的原因是,一直以来,湖南省经济增长对土地、劳动力、资本依赖性较强,但现阶段技术创新水平与经济增长日趋同步,全要素生产率逐步提高,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正在为经济增长保驾护航提出新动力。

综上所述,近十几年以来,供给侧推动湖南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虽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已经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但就目前情况看,资本和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资源、土地等要素价格的上涨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过去依靠低成本要素和高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亟须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培育发展新动力[3]。

三、供给侧结构优化升级对策

影响经济增长的各要素相互联系,要使各要素更充分地发挥作用,还需推进各要素的协同发展。结合上部分的分析结果,本部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力点,尝试着提出湖南供给侧结构优化升级的相关对策,进而推动湖南经济稳步发展。

(一) 坚持创新驱动,推动转型发展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和不竭源泉,创新驱动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部核心动力。湖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遵循创新发展新理念,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新模式和新机制的形成,不断优化湖南的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增长新旧动力转变,进而推动湖南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产业创新能力的增强。另一方面,从供给侧角度来看,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单一的要素驱动向结构优化、要素整合升级共同驱动转型,主要是要促使湖南地区人力资本、科学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提升,区域、产业产品结构的优化形成合力,促进湖南经济发展。

(二) 优化要素结构,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湖南要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供给侧结构,一方面需要打通要素流动通道,不断整合优化区域间人力、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配置,改善湖南资源配置低效率的现状,共同提升要素资源使用配置效率。另一方面,应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推进以技术创新为重心的全面创新,提升技术成果转化率,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源泉。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围绕产业链来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人才链、资金链、技术链、服务链,鼓励扶持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三) 增加供给有效性,实现供需平衡

首先,增强中高端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服务业转型步伐,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的高端延伸。促进制造业价值链持续提升,促使制造业由粗放经营向精致生产转变,提升产品的品质,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品质需求。其次,重构产业竞争格局,淘汰产能低下产业,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基于市场发展规律,引导推动企业加强技术改造,运用多种方式转移、整合、淘汰一批产能。第三,充分释放新兴行业供给端活力,加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引导各类资源要素聚集,加速发展优势和战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张琼:湖南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及优化升级对策(图4)

张琼:湖南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及优化升级对策(图5)

张琼:湖南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及优化升级对策(图6)

张琼:湖南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及优化升级对策(图7)

张琼:湖南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及优化升级对策(图8)


参考文献:

[1] 李敏.湖南大发展,首看长株潭——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纪实,中国信息报网络版,2015年05月11日.

[2] 张琼.武广高铁对湖南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研究[D].湖南:湖南科技学,2013.

[3] 罗良文, 梁胜蓉. 论新常态下中国供给侧结构性动力机制的优化——基于1994-2004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3月第37卷第2期.

[4]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  第10期.

(来源:建言湖南十三五微信号;2016年5月25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