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肖林:我们该如何应对2017年

时间:2017-02-22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肖林

如何在复杂环境下冷静应对

2016年已经过去,回望一年风云变幻,中国所面对的外部经济环境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全球经济虽然总体保持复苏态势,但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迷等多重风险和挑战。各国政治中的“黑天鹅事件”频出,更是加剧了局势的不确定性。随着新兴经济体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世界经济重心东移大势所趋,中国在全球体系中的影响力日益提升,尤其是G20杭州峰会的成功举办,充分彰显了中国力量。2017年,世界经济将会发生什么变化,中国应当如何应对可能发生的新情况、新挑战?

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仍在加剧

2017年世界经济仍将继续处于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深度调整阶段,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宏观经济政策分化,全球债务高企这些问题仍然存在,未来不确定性加剧。

当前世界经济中的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全球经济增长面临长期性停滞,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等过去数十年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都进入一个换挡期。全球经济停滞与分化引发的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情绪进一步阻碍生产率提高,以及创新和经济增长。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不确定的因素会进一步加大,比如说他提出退出TPP,要求美国海外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回归美国,国内企业所得税大幅度降低,同时对进口关税大幅提高,这些给世界带来了混乱因素。对于世界经济而言,其影响尚难以预料。而且,特朗普的亚洲战略也不可预测,但是风险加大。地缘政治和军事安全上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观察。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大选、英国脱欧、欧洲极右翼政党的兴起,主要经济体在经济政策上逆全球化的趋向越来越严重。各国纷纷实施显性或隐性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影响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导致全球贸易摩擦不断,中国已经成为一些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对象。美国特朗普新政府上台以后,中美贸易摩擦会进一步加剧。

全球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手段基本上已经穷尽。量化宽松政策的副作用及溢出效应不断显现,低利率导致大量信贷资源流入到存量资产,而不是生产性行业或者制造业,投资并没有导致经济复苏。全球金融市场风险增大,主要经济体公共和企业债务水平持续处于高位,进一步加杠杆的空间受到限制。各国宏观政策的持续分化以及利己主义,加剧国际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

外部环境更加复杂,美联储加息造成新兴国家的资本外流,对金融市场造成冲击;外需疲软,外贸下行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对中国而言,内外不利因素使得市场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较为强烈,这不但影响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也增加资本帐户开放的风险。同时,中国加入SDR,这种多边压力使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受到一定影响。

把握用好积极变化和有利机遇

2017年世界经济同样存在一些曙光和亮点,这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一些积极因素。全球治理体系重构、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也给中国带来宝贵的机遇。

世界经济呈现弱复苏的态势,这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的外部环境。2017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不容乐观,但有望弱复苏。其中,发达国家有望增长1.8%,新兴经济体增长4.6%,亚洲新兴经济体、特别是印度增长比较有韧性,预计增长将达到7.6%,俄罗斯、巴西、尼日利亚等国家经济增长也将由负转正。

全球治理体系和经贸规则深刻重构给中国提升引领效应带来机遇。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全球经济治理规则面临新的变化,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协定(TPP)可能要搁浅,跨大西洋贸易投资协定(TTIP)由于欧美分歧严重,前途渺茫。如果TPP协定不能生效,协定相关各国寻找替代方案,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参与和推动区域全面伙伴关系提供机遇,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地位会进一步提升。

全球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孕育。一场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竞赛已经展开,预计未来10到20年,中国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方面有望取得重大突破。共建研究基地,发展科技园、产业园,促进企业海外并购,吸引创新创业人才资本和技术等方式,能够有力地促进中国转变发展方式和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提升核心竞争力是根本

中国应该冷静应对外部环境的新变化,坚定不移贯彻改革开放的战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制度创新上取得更大的进展。改革的根本,还是在于提升我国的核心竞争力。

第一,努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是迄今为止中国提出的最为清晰和宏大的地缘政治宏观战略,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投资水平,聚焦关键领域和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能合作,经贸产业合作园区的建设,深化金融领域合作,一步一个脚印推动“一带一路”战略。

第二,深入推动结构性改革。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劳动力、资本、技术要素升级,扩大制度性供给,深化重点领域的改革。以结构调整提升高端优质供给能力,减少无效供给,围绕关键供给完成必要的配套政策。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在一系列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切实落实“三去一降一补”,稳定房地产市场。

第三,在新的起点上发挥自贸试验区先发先行优势。目前,我国已经有11个自贸区,今年还会进一步扩大。未来自贸区应该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制度创新,发挥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重点包括:推进高标准的投资贸易规则先行先试;将市场主体需求强烈的改革放在自贸区先行先试;聚焦投资贸易金融,政府职能转变等重点领域,加强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系统集成,构建开放性制度,加强自贸试验区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等发展战略协同。

上海应该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发挥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的作用。上海要在更高的起点上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实行高标准开放,将关注点重新落到边界上,注重公平、互惠、包容的可持续增长,探索构建符合发展中国家特点的和利益诉求的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加大金融服务业开放力度,同时防范风险。把自贸区的金融开放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结合起来,探索制定金融业负面清单。以人民币加入SDR为契机,借助金砖银行示范效应,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入驻上海。另外,完善内资和外资国民待遇,推动服务贸易发展模式创新。

《社会科学报》总第1542期1版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