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以高铁为新轴线的交通体系的形成,中国空间经济地理格局正发生历史性的新变化。经济界专家认为高铁对区域经济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四个方面:一是突破行政边界缩短空间距离的“通道效应”,二是凸显城市区位优势加快城市一体化的“虹吸效应”,三是加速人员及要素的流动的“聚集效应”,四是加快社会信息交流激发创新创造的“创新效应”。放眼湖南,在京广、沪昆、湘桂等多条高铁线路开通后,境内铁路运营里程已近4000公里,高铁运营里程突破1000公里,10个地市均通高铁,高铁覆盖率达到71%,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铁效应正在改变湖南,给湖南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能量。
一、湖南建设高铁经济新增长带的战略重点
经济新常态下,要以创新拓展新空间的新理念,将高铁经济带作为湖南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到2020年前后,将湖南境内的武广高铁、沪昆高铁、湘桂高铁和即将建设的长益常张和怀吉张高铁沿线打造成为中部第一、全国领先的区域经济新增长带。战略重点是:
1、加快建设省内“两主多特”高铁经济带。一是长沙为中心的武广高铁经济带。沿岳阳—长株潭—衡阳—郴州组成的高铁沿线带,这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带,也是全省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工业走廊、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和现代服务业示范带。二是沪昆高铁沿线怀化—邵阳—娄底—长株潭组成的东西高铁沿线带,这是长江南岸的骨干大通道,也是湖南机械制造、能源和新材料、食品加工及湘中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经济带。在重点发展两条高铁高铁沿线带同时,未来可规划用高铁或城际铁路连通,再构建若干条特色经济带,例如沿长沙—益阳—常德—张家界—龙山线,打造沿路沿湖沿边的“三沿”开放经济带;沿张家界—吉首—怀化线,打造大湘西文化旅游和生态农业经济带;沿桂林—永州—郴州—赣州线,打造南向开放经济带等。
2、以高铁为轴线构建和完善全省城镇体系新结构。以高铁为轴线,以区域中心城市为节点,形成若干个“一小时经济圈”,构建全省“一核、多极、数带、多群”城镇体系和特色经济带网络,开创“四大板块”协调联动的城镇体系新结构。尤应加快高铁核心区的城镇化建设,改变高铁站单一的上下车过路功能,在高铁站周边引入生产、物流、贸易等功能,并逐步扩大餐饮、商贸、金融、休闲、文化娱乐等服务性功能,引导人口和产业向以高铁为中心的高铁核心区集中和集聚,将有条件的新高铁站点核心区培育成城市新区、城市新商圈或者新型小城镇。
3、以高铁为中心重构湖南交通新格局。着力打造全省2小时经济圈,通过高铁、城轨、支线飞机、高速公路等立体交通走廊,构建全省主要节点城市2小时之内通达的交通新格局,重点解决全省高铁的全覆盖。随着黔张常快速铁路获批开建,长沙-益阳-常德线的高铁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张家界—吉首—怀化线高铁或快速铁路要加快建设。推进高铁站配套交通枢纽工程,如沪昆高铁湖南段11个高铁站点中的大多数与市区之间的交通衔接问题未得到很好的解决。要有重点地建设一批高铁站的配套性综合交通枢纽,形成公路、水路、铁路等多种运输方式融合,地铁、大巴和公交系统协同的发展格局。
4、推动高铁核心区承接产业转移。利用高铁契机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大发展的时机已经具备,要以产业规划和产业链招商为导向、明确各地产业招商中的分工与协作,避免散而乱的随意招商,避免以优惠政策为筹码的同质化招商恶性竞爭,区域之间形成分工协同招商。特别要指出的是要充分利用高铁带来的人员流动成本降低的优势,在产业转移中大力实施互联网的战略,加快新兴高端产业特别是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以长沙为例在高铁开通后,一批高端新兴产业企业从沿海地区转移到长沙,成立于2014年的长沙信息产业园短短两年来就吸引了近2000家移动电商企业入园。
5、加快形成湖湘大环线旅游带。应充分利用沪昆高铁开通的契机,将湘西旅游带、大湘东旅游带与湘中旅游圈融为一体,集红色人文旅游、绿色生态旅游、民族风情旅游、自然山水旅游于一身,让游客饱览湖南高铁经济带的旅游服务,形成湖南大环线旅游带。建设湖南大环线旅游带的微信服务平台,使旅客在湖南旅游过程中便利地获得有关线路、景点、食宿、购物等优质配套服务,努力将湖南高铁红色旅游、绿色生态旅游、文化与自然风光旅游打造成全国性、世界性旅游品牌。
6、努力打造省际联动的高铁合作经济新增长带。一是以沪昆高铁为纽带,把湘黔高铁经济带建设作为内陆省份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通道、共同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载体、深化两省交流合作的重要舞台、加快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的重要平台。二是打造湘赣沪昆高铁经济合作带,将江西萍乡、宜春与湖南醴陵市、株州合作实验区打造成高铁经济合作示范带。三是加强与湖北的经济合作,在东线打造武汉、长沙之间的湘鄂高铁经济合作;在西线加快龙山、来凤两地融城,建设武陵山区跨省级的经济合作示范区,为全国跨行政区域的经合作提供典范。四是加强湘桂高铁经济合作带建设,建设湘南桂北“互联网+精准扶贫”合作发展示范区。五是随着黔-张(黔江至张家畏)高铁的修建和通车,及早规划建设湘渝高铁经济合作带(区)。
二、培育湖南高铁经济新增长带的主要对策
1、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科学规划。要将“培育湖南高铁经济新增长带”作为新常态下促进湖南经济“三量齐升”和加快全面小康的战略重点,从培育湖南经济新增长点的高度出发,加强高铁经济新增长带培育过程中的组织领导保障。建议成立领导小组,由湖南省发改委牵头相关部门参与,负责全省高铁经济带的规划协调、管理,加强与国家发改委、交通部、铁道总局等部委的协调与配合,科学规划湖南高铁经济带的发展战略与实施重点。加强与相邻省市的交流、协调与合作,进一步完善有特色的跨省域的高铁经济合作带规划,如湘黔高铁经济合作带、湘赣高铁经济合作带、湘渝高铁经济合作带。以湘渝高铁经济合作带为例,过去只有湖南花垣与重庆秀山之间边界小镇的合作,黔张常铁路预计2019年建成运行,跨3省市12个县区,打开了湘西通往内陆开放新高地重庆市的大合作大交流通道,也使湖南在融入—带一路方面与重庆可开展全面合作。因此应由有关部门牵头,邀请国际国内一流的城市规划专业机构参与,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围绕高铁经济增长带,修订和完善全省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以此作为全省的基础性、战略性、约束性规划。为了完善规划,应开展高铁经济增长带重大专项课题研究,整合各方面研究力量进行集中攻关。
2、加大高铁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包括与高铁相关的配套交通、移动通讯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是要对已建在山区的高铁线要加固隧道、桥梁以及危险地带地段的防灾抗灾建设,防止出现沪昆线某些路段下特大雨就停运的问题再次发生。二是要加快配套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省内各高铁站与附近城区和旅游景区的无缝对接。三是要加强娄邵怀地区和大湘西未来高铁线路的移动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保证移动电信网络全天候全路段覆盖。四是加强湘桂高铁的提速建设,尽可能从时速260公里右提升刭300公里以上。五是要加强新高铁站附近的银行、诊所、药店、公共厕所等公共基础设施的规划、投资和建设。一般来说,高铁站与市区的平均距离在二十公里左右,这就要求各站点必须为上下车的高铁旅客提供交通转接、日常消费和公共服务等项目。
3、加快高铁经济带政策支持体系构建。一是对高铁经济新增长带建设的土地、财政与金融等方面要制定专门的政策支持,例如可以用“土地置换”的方式,既不违反国家土地政策、又同时满足高铁新城的土地需求,还可以规定不同地方政府对财政资金实施不同的配套标准来提升财政支持项目的可行性。二是对高铁经济带地区扩大开放、建设开放平台的,应该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如岳阳在对接长江中游城市群、怀化在对接西部大开发、株洲在对接华东沿海经济带、郴州在对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方面应该享受特殊的政策照顾。三是对高铁经济带地区创新创业和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学生返乡创业都应该重点扶持。
(作者系湖南省政府参事、省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文章来源:湖南省参事室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