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苏培:制造强国呼唤更多“大国工匠”

时间:2017-12-29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苏培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 (记者苏培)12月23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论坛”暨《2017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来自国际劳工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家部委、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迈向制造强国进程中的劳动力市场挑战”论坛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组织撰写的《2017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该中心发布的第七本研究劳动力市场发展的报告。《报告》认为,在迈向制造强国的进程中,中国劳动力市场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一些挑战。概括来说,当前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表现出如下特点:第一,中高端制造业成为拉动就业新引擎;第二,新经济成为就业结构转型升级新动能;第三,新经济对现有劳动关系形成新挑战;第四,技术进步引致就业“极化”更凸显;第五,制造业人工成本优势仍然存在;第六,智能制造引燃人才争夺战;第七,制造强国呼唤更多“大国工匠”;第八,劳动力市场治理的新内涵不断丰富。

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赖德胜认为,“人力资本质量”将成为中国迈向制造强国进程中的关键因素。从“人口数量”的比较优势转向“人口质量”优势,是指通过教育和培训等不断提高全体民众和广大劳动者的素质,同时注重培养“工匠精神”,以此来主动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灵活应对全球竞争的挑战。

基于此,《报告》提出了适应制造强国进程中劳动力市场变革的五点建议:一是综合协调实体经济与非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实体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环境;二是着力打造更多的区域制造中心和区域就业中心,同时,避免一、二线城市过度的就业“极化”;三是充分释放人力资本红利,实施人力资本友好型劳动力市场政策,打造一批“大国工匠”;四是抓住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产业迈向中高端的有利局面,促进劳动力向制造业领域配置;五是高度重视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就业的影响。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