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为我们进一步落实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文化强省”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把握文化的精神标识,坚定文化自信。湖南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文化资源丰富。全省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3处,国家级非遗项目118项,涌现出了屈原、曾国藩、毛泽东等一代代济世英才和文化巨匠。近年来,湖南把建设“文化强省”作为重要战略目标,电视湘军蜚声国内外,“湘戏进京”展演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成绩斐然。今年上半年,全省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1018亿元,半年首次突破1000亿元。从湘潭来看,不仅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红色革命文化,以南宋胡安国创建的湖湘学派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还涌现出了不少先进人物、先进单位,产生了道德模范“湘潭现象”,形成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乘着“五个强省”建设的东风,湘潭顺利通过了全国文明城市验收,落地了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为文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牢记文化的历史使命,强化时代担当。湖南要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首要任务是推进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一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湘潭市要利用红色资源优势和科研优势,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唱响主旋律,掌握主动权。二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湘潭市要加强对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与利用,提炼出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需的文化元素,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实践新路径。三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湘潭市要以获评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激励全市人民立足岗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努力。四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立足实际推出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和文创项目,培养德艺双馨的文艺创作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五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对湘潭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引领,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重点推进《最忆韶山冲》项目和昭山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建设,讲好湘潭故事,传递湘潭声音。
坚持文化的创新发展,探索转化路径。建设“文化强省”必定会遇到“拦路虎”和“急流险滩”,唯有深化改革才是破解难题的“关键一招”。湘潭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文化资源丰厚,具有突破文化创新改革障碍的独特条件。一要“以融合为方向,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按照“举红色旗、打文化牌、走生态路”的发展战略,把湘潭打造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和文化名城,推动湘潭经济转型升级,提升湘潭的文化品位。二要建设大美湘潭,把历史“血脉”和文化“基因”根植于城市发展之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三要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创造一批具有湘潭特色的群众文化品牌,满足人民群众不同的文化需求。四要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以成功“创文”为抓手,发挥道德模范“湘潭现象”的示范效应,全面提升市民素质。
总之,把湘潭的文化建设放在文化强省的战略全局中来思考,发挥长株潭优秀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富集优势,大胆改革创新,资源优势一定能转化为推动发展的新动力,湘潭乃至长株潭地区必将成为湖南文化建设的战略支点。
(作者系湖南日报社湘潭分社社长,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2018年下学期处干一班学员)
(来源:湖南日报 ,2018年0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