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李培超:承接产业转移须坚持绿色发展

时间:2018-11-26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李培超 伍赳鸠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21个部委印发《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总体方案》,给湖南带来了开放发展新机遇。这一方案的逐步落实必将使湖南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湖南既要当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领头雁”,又承担着引领带动中西部地区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责任和使命。因此,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我们要切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让绿色发展成为示范区建设的价值引领。

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推动绿色发展,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协同发力。

——以优化产业结构为基础推动绿色发展。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格局中,人类的经济活动是对自然界影响最大的因素,因为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而产业是经济的支撑,所以产业发展、产业布局状况直接影响到人与自然的关系,直接影响到绿色发展的进程和质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质,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协同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不是要抛弃产业,而是要充分发展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近年来,湖南工业进入加速转型升级的爬坡阶段,呈现出明显的生态化转向,但还没有形成整体性生产格局和综合性联动机制。有色、钢铁、石化、建材、汽车、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中绿色生产要素不足,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节能环保、住宅产业化等新兴产业对绿色生产指标和要求的体现落实也还不均衡、不充分。因此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须严格产业准入。要依据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科学确定产业准入标准,坚决防止高耗能、高排放等落后生产能力转入。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力度,积极支持企业清洁生产改造,鼓励企业采用节能、节水、节材、环保先进适用技术,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加强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保护,大力开展城镇园林绿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以转变消费方式为动力推动绿色发展。

如果说产业结构的优化对于绿色发展具有源头调控意义,那么绿色消费方式的导向和培育则可为源头调控提供保障和动力。

因此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一方面要大力承接生态产业,增加绿色消费供给。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确保农产品生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工业,充分运用清洁生产技术,建构多层次多功能的循环经济工业生产体系;重点发展绿色生态服务业,无论是在饮食居住、休闲旅游、保健养生、教育研修还是社交娱乐等行业,都应该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切实打造绿色消费空间。另一方面,要善用营销策略,激发绿色消费需求。合理制定绿色产品的基本价格,让人们感觉“买得起”“划得来”。充分利用“互联网+”,完善绿色产品的线上线下营销。明确绿色产品的品牌定位,努力拓展品牌深度,实现品牌效应最优化,从而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口碑。

——以培育绿色理念为抓手推动绿色发展。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生活理念是对生活方式起指导和统率作用的精神动力源泉。绿色生活方式的确立,需要生活理念的转换,它要求人们充分尊重生态环境,确立新的生存观和幸福观,倡导绿色生产消费,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要深入开展全民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和党的艰苦奋斗优良作风,积极引导居民践行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思想认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生态环境保护不仅仅是发展问题、民生问题、社会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和园区要增强政治和行动自觉,始终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承接产业转移的全过程,把眼光放长远,对有助于绿色崛起的产业要“开绿灯”放行,对于高耗能、高排放等落后产能则必须“亮红灯”,不予放行。同时要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契机,淘汰落后产能,完善功能布局,延伸产业链条,做好循环经济文章。通过以点带面、面面俱到,谱写出湖南绿色发展的华美乐章。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

(来源:湖南日报 ,2018年11月24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