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李跃龙
因为区位地理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变迁与中国历史进程交替影响之关系,湖南人物在各个时期的表现和影响力均不尽相同。概括而言,古代特别是唐宋以前湖南人文不盛,其地位也不太重要;宋代以后、特别是近现代,湖南先后出现了几代足以影响全国全局的人物群体。
漫长的古代,湖南被称为“江湖之远”“蛮荒卑湿之地”,成为贬谪和流放的主要地区。流寓人物对湖南的历史进程、特别是文化构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湖湘文化中也因此包含有大量的外来文化元素的权重。湖南本土人士开始形成人物群体并渐次产生全局影响力,主要始于两宋尤其是南宋时期。唐宋之际,中国政治和经济重心开始变化,到南宋已大体完成由北向南的转移。“衣冠南渡”,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政界文化界人物到湖南为官、讲学,为湖南在文化教育和人文思想领域建设准备了基础。明代湖南文教有新的发展,已表现为湖南人在改变传统老面孔,突破宋代湖南人偏重于文化思想领域的圈子,在进入中央权力的核心上发力。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清中叶开始,湖南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物群体先后出现,他们是以陶澍为代表的经世派人物群体,以曾左彭胡为领袖的湘军人物群体,以谭嗣同为代表的维新派人物群体,以黄兴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人物群体,以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人物群体。
湖南人物盛衰消长的规律,与湖南的区位、发展变迁和历史进程紧密相连。湖南位于中部地区,沟通东西,连接南北。从历史上看,湖南既反映了中国政治中心从西到东的战略转移关系,也体现了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南北互动关系。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早期主要表现为由西到东的转移关系,即政治中心由西向东转移;愈到近现代,则更多为向南转移或者是南北互动关系,即经济重心南移。南北交替关系的影响,往往比由西向东的重心转移来得更多一些,作用也更大一些。一旦中国政治和经济重心发生转移后,湖南在全国的地位就会相应上升而变得极其重要。两宋以来,湖南无一例外地成为南北政治互动的战场和主要舞台。一般来说,愈到现代,南方成为中国革新力量的策源地,而北方则沦为守旧和反动势力的大本营。湖南人被历史的风云际会自然而然推上这个舞台。从湘江出发,涉洞庭,下长江,由“江湖之远”到“庙堂之高”,登上全国大舞台,历史发展的规律决定着各个时期湖南人物的事功、成败和影响力。
(来源:湖南日报 ,2019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