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青年人生发展可能性”国际论坛在东北师大召开

时间:2023-09-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记者 赵徐州 曾江 通讯员 闫冬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赵徐州 曾江 通讯员 闫冬)9月24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青年人生发展可能性”国际论坛在长春召开。会议由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主办。

东北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杨晓慧教授,特邀嘉宾美国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生导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院人类发展与定量研究方法系主任迈克尔·纳库拉教授,美国圣约翰斯大学教授瑞傲·卡罗尔,全球人生发展可能性研究联盟副主任、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院、沃顿商学院讲师弗拉维奥·博里洛,三联书店(上海)有限公司编审王秦伟、副总编辑成华,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贺,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负责人史宏波教授等百余名师生代表参加了论坛。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九庆教授出席论坛并致辞。

刘九庆在致辞中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在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研究和比较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成果。近年来,获立“中外青少年德育比较研究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外价值观教育现状调查与可借鉴性研究”为抓手,研制首个由中国学者团队主导的“全球价值观教育调查量表”。在未来,将为推动中外德育人文交流合作,搭建新的国际化平台。杨晓慧在致辞中对本次论坛主题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进行了详细阐释,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青年发展研究要汇聚全球智慧,加速建设青少年德育研究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有益于全球青年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并呼吁国际社会应当加强青少年发展领域的共同合作,共同推动青少年德育高质量发展。

在专家主旨发言阶段,迈克尔·纳库拉作了题为《人生可能性发展的话语力量:如何将语言转化为行动》的演讲。他提出以语言转化为行动的“五步模式”,促进更多人获得发展的机会。杨晓慧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国际比较与思考》为题,通过对不同国家所倡导的价值观的数据比较分析,指出了社会关系、学校课程和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影响,提出要持续关注社会导向与个体需求的同步满足,着力推动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联动,深入推进学校价值观教育课程创新发展。

 据悉,近年来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先后与人民出版社合作出版了国内首套《思想政治教育前沿译丛》,与商务印书馆合作出版了国内首套《中外价值观教育前沿论丛》,这些丛书已经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文献。此次论坛上,中心携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还举行了《人文社会科学经典与前沿译丛》之《迈克尔·纳库拉文集》的出版签约仪式,这套新的精品力作将为推动青少年发展理论与实践提供更多的思想启发。

签约仪式后,中外专家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和青年人生发展中的核心议题,就自己的研究心得、学术见解分别作主旨发言。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