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1日,由南京大学、云南大学与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和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区域国别研究院共同承办的“2023新型智库治理论坛”在昆明顺利举行。本届论坛聚焦“超智能社会、全球治理与新型智库建设”主题,来自全国智库界、思想理论界的400余名专家和智库负责人共同探讨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进展与先进经验,展示了新时代新征程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思想力量。
12月11日下午,以“中国特色新型文化智库高质量发展与创新”为主题的分论坛六召开,90余名专家代表围绕主题各抒己见,15位专家分享了中国特色新型文化智库高质量发展和创新的特色实践做法、先进建设理念和未来实现路径,北京大学国家现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申静副主任、河北省公共政策评估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刘邦凡教授共同主持本场论坛,重庆智库暨大运河智库王佳宁理事长、苏州东吴智库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段进军院长作了精彩点评。
兰州大学社会科学处智库管理中心主任蔡立群对兰州大学智库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总结了文化智库高质量发展与创新的实践成果与经验。基于此,蔡主任从智库内外部治理机制、智库考核评价机制、智库国际影响力三个方面阐述高校文化智库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未来建设高校文化智库应体现系统性、加强导向性、深化交叉性。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经管部副主任陈晨基于文化智库建设实践提出了“中国特色新型文化智库高质量发展与创新”的具体内涵。陈主任认为,“中国特色”就是要坚持中国道路,立足中国国情、服务中国发展;“新”是指要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国内走向国际,适应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历史新进程;“文化”即推动各类新型文化智库多元化建设,形成中国特色新型文化智库体系。最后强调了数字赋能中国特色新型文化智库建设,应当建立健全数字驱动体系,夯实数字基础。
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高保中简要介绍了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的基本情况,着重阐述了数据驱动对于智库建设的重要作用以及未来智库发展的重要方向。高院长认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对科学发现的方式与规律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改变了创新模式,也为智库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机遇。未来新型智库应该收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深度挖掘,并在此基础上对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提供决策支持。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话语生态研究中心的首席专家胡范铸的发言主题是“全球传播中‘话语权’建设的几个问题”。胡教授介绍了“话语权”建设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发展的深耕路径。他认为,语种能力是国家“话语权”的基础,语言制度治理能力是国家“话语权”建设的重心,语言行为交流能力是国家“话语权”的关键,知识生产能力是“国家话语权”的根本。而国家“话语权”和“语言能力”建设的第一要务是要竭尽全力建设一个真正的前所未有的学习型国家。
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副局长、党委委员,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杨永清以“用好用活红色资源的智库担当”为主题,介绍了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的建设情况,并结合实践总结文化智库利用自身资源开展研究的经验。他认为,一是要心怀“国之大者”,聚焦红色资源研究;二是要突出“价值引领”,服务铸魂育人工作;三是要实施“项目管理”,搭建高层次红色文化平台,引培高水平红色文化人才。最后,杨局长认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为鲜亮的底色,红色文化广阔天地,红色智库大有作为!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智库工作部部长江立云从人才培育、咨政渠道、智库联盟三个方面介绍了天津市社科联智库发展的情况,并着重阐述了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咨政成果的撰写、报送、成果转化等工作的具体做法。江部长认为,写好智库咨政成果至关重要,应站位高、情怀真、调研深,吃透问题的本质非常关键,撰写成果要把握新、准、实,成效要做到渠道畅、转化多、持续远。
南京大学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秘书长姜照君介绍了南京大学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的基本情况与特色工作开展,着重阐述了编撰蓝皮书、主办学术刊物、智库理论创新研究等方面的具体做法,从实践层面总结和归纳了文化智库建设的经验。姜秘书长认为,给政府提供咨政建言要围绕国家层面、省市层面、长三角地区关注的话题来开展,提升智库研究成果的转化。
上半场的最后,重庆智库暨大运河智库理事长王佳宁对7位专家的发言进行了全面而专业的点评。王佳宁理事长指出了中国特色文化智库建设依旧任重而道远,积极表示愿意在以后漫长的智库生涯中与智库人携手并进,把中国特色文化智库推向一个新的高地。
下半场开始,中南大学中国文化法研究中心主任易玲阐述了文化智库与学科交融的影响与挑战,并探索性地提出了对学科交融背景下文化智库在新时代发展的路径: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发挥文化智库资政建言作用;深化文化智库内部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构建支撑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助力优秀中华文化“出圈”;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文化智库的国际视野。最后,易主任强调学科交融背景下文化智库发展的新时代路径,是文化智库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文化智库发展的重要方向,应抓住机遇、把握机会。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王东以“地方师范大学教育智库建设的实践和思考”为发言主题,介绍了北京基础教育研究基地的概况、近五年的决策咨询简况、建设经验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文化智库建设的一些思考。他认为,应思考智库建设的内在动力机制——以外部动力为主,内部动力为辅,并探索性地提出地方高校智库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教育决策智库如何超越常识、实现引领。
河北经贸大学社会治理德治与法治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王青原围绕“文化基础研究在智库建设中的作用”,从理论出发阐述了什么是文化智库、文化基础研究的内容、文化基础研究与智库的关系以及文化基础研究在智库建设中的作用。他认为,文化基础研究有利于我们对社会整体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理念理论、体制机制等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从而更加从容破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难题,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文明新形态的建构作出前沿性的探索和新的贡献。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中心”霍利婷介绍了职业教育文化环境现状与再塑造,总结了上海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中心在服务国家、上海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发展中的智库建设经验:资源统筹有力、制度机制科学、治理运行高效和合作交流开放。霍老师强调,上海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中心一直在探索和落实智库为谁服务,依托中心的力量致力于学生的教育与就业工作,并通过积极开展合作交流提升智库的影响力,提升中国的职业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学分中心主任易新涛介绍了中心的基本情况,并阐述了对如何打造高质量高端智库的看法。他认为,智库研究应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紧贴国家重大战略,抓住民族地区的乡村治理,聚焦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热点和难点;打破智库地域层级、行业、职业、学科的界限,突破机制、体制的壁垒,实现优势互补,激发新活力。
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所长、天津市舆情研究中心主任于家琦从宣传理论、基础理论和实践策略方面介绍了天津社科院舆情所的工作情况和建设经验。她提到,舆论方面指发挥团队优势,深入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主要是策划了与学术思想文化工作牢牢相关的宣传文章;基础理论方面是指构建中国特色舆情研究体系;实践策略方面指发挥深度分析的优势,打造服务中央和地方的舆情智库;积极承担党政部门的项目,发挥智库对治国理政重要咨政参谋的作用。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张理中以“服务当代文化建设高质量创新发展”为切入,介绍了甘肃省文化资源与华夏文明建设研究中心的实践做法和经验。张书记提到,中心立足甘肃丰富的早期文化资源,揭示甘肃早期文化与华夏文明的关系;挖掘甘肃地域文化资源,为地方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服务国家文化战略重大项目,为国家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甄红军以提交的咨政报告为基础阐述了对基层社会治理问题的看法。甄书记认为,统一战线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高度契合,建立统一战线参与社会治理的机制,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社会治理中民众关系、化解矛盾、沟通思想、增进共识方面的作用,在共享、共建、共治实践中彰显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
下半场的最后,苏州东吴智库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段进军对8位专家的发言进行了全面而专业的点评。段院长认为,加强智库内部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怎么样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是重要课题;融合视野、智库话语体系、体现智库的未来性是非常重要的。最后,段院长提出一定要跳出文化看文化,一定要拓展世界范围的朋友圈,一定不要最后把自己封闭起来、孤立起来。
中国特色新型文化智库是推动文化领域科学决策的重要支撑、建设现代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本次论坛专家代表积极交流、充分探讨了文化智库高质量发展与创新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国在文化建设与国际交往中的话语权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CT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