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孙美娟)7月7日,第八届“中国网络法治30人论坛”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主办,内蒙古大学法学院承办。本届“中国网络法治30人论坛”主题是“网络法治30年——回顾与展望”。来自中国法学会、上海市法学会、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法学会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行业领袖和产业界精英共80余人参加会议。开幕式由内蒙古大学法学院院长丁鹏主持。
在致辞环节,内蒙古大学副校长杜凤莲表示,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络强国战略目标10周年,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也是我国网络法治建设30周年。借此论坛契机,内蒙古大学愿与各界携手,深化研究,探索新治理模式,为数字中国、智慧社会贡献力量。
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姜伟表示,我国网络法治建设30年取得了重要的历史性成就,为依法治网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法治的重要论述,坚持守正创新,突出问题导向,持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与时俱进地健全网络法治体系。同时,网络空间法治化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就,我们要清醒认识网络法治建设的新形势,提升依法治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国正处于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建设公平规范的网络治理生态,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以良法善治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上海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姜平认为,数字技术正全方位融入国家治理和社会经济等各领域,助推法学研究在理念、思路、逻辑、范式等维度进行深层次变革。如何在法理上构建一个安全、公正、透明和高效的网络法治环境,是我们当下每个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时代重任。在网络法治建30年建设过程中,法学法律界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这些都成为推动网络法治发展的重要学术力量。我们应在充分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进一步加强数据产权保护和通用人工智能,尤其是大模型相关法律规则的研究。姜平强调,法学研究应从网治走向数治,加强对未来产业相关制度建设研究,并力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全球规则制定。
内蒙古自治区法学会副会长乔欣提出,网络信息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经济增长、就业、创新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法律问题,如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知识产权等。这些问题亟待我们从网络法治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